↑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组 7 题,单选题 6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组 共 7 题
  1.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海域为地中海   B. 乙海域为比斯开湾

    C. 丙山脉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D. 丁河流为法国的主要河流

    2.从甲海域到乙海域运输某种货物。走最短线路必须经过的海域是

    A. 麦哲伦海峡   B. 霍尔木兹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白令海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弗雷泽岛(如下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3.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 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

    D. 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

    4.5.6.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

    7.8.9.A

    10.11.12.C

    【解析】

    13.14.15.弗雷泽岛位于澳大利亚东侧,是数百年前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A正确;与气候变暖和迁移农业无关;大陆东岸也不受副高压控制。选A正确。

    16.17.18.该地纬度较低,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①正确;澳大利亚东北部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遇大分水岭地形抬升影响形成迎风坡,多地形雨,③正确;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④正确。选C正确。

    【点晴】

    弗雷泽岛是由数百年前大陆南方的山脉受风雨剥蚀而开始形成的。风把细岩石屑刮到海洋中,又被洋流带向北面,慢慢沉积在海底。冰河时期海面下降,沉积的岩屑露出海面,被风吹成大沙丘。后来海面回升,洋流带来更多的沙子。植物的种子被风和鸟雀带到岛上,并开始在湿润的沙丘上生长。植物死后形成了一层腐殖质,使较大的植物可以扎根生长,沙丘便被固定住了。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4

    下图为芬兰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下列关于芬兰的正确说法是(    )

    A. 湖泊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湖   B.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工业发达   D.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20.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   B. 南部地区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C. 北部地区多山地,交道不便   D. 北部地区晴天多,光照较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芬兰简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芬兰的正确说法是(    )

    A. 湖泊为内力作用形成的构造湖   B. 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 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工业发达   D. 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2.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   B. 南部地区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C. 北部地区多山地,交道不便   D. 北部地区晴天多,光照较强

    【答案】

    3.C

    4.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区域地理,从图中提取芬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等,结合所学知识来推断其气候特点及经济发展特点。

    5.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芬兰纬度较高,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分布面积较大,A错;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城镇数量少,B错;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C对;人口稀疏区草原面积较小,以林业为主,D错;答案选C。

    6.芬兰纬度较高,气温低,北部地区气温更低,不利于人类生活,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相对来说利于人类居住,所以说人口呈图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地区纬度低,气候温暖;其他的不是主要原因,选择A。

    【题型】单选题
    【结束】
    5

    读某运河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运河长度最接近

    A. 小于50千米   B. 90千米   C. 230干米   D. 330千米

    8.依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运河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 运河是西欧通往东亚的最短航线

    C. 甲为加勒比海,乙为太平洋   D. 运河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

    3.B

    4.A

    【解析】

    5.非洲热带荒漠带两侧是热带草原带,气候干旱,草原区不合理的开垦、放牧等农业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C对。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水分条件好,荒漠化程度较轻,A、D错。热带荒漠带以荒漠为主,不是荒漠化问题,B错。

    6.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人口增长,开垦耕地多,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①对。荒漠化区主要位于草原区,过度砍伐问题少,②错。过度放牧,导致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③对。图中过度放牧面积远大于过度开垦的面积,过度放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④错。B对,A、C、D错。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1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8.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 甲乙河段   B. 乙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A. 自东南向西北   B. 自西北向东南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A. 甲乙河段   B. 乙丙河段   C. 丙丁河段   D. 丁戊河段

    【答案】

    3.D

    4.B

    【解析】

    5.图示为平均气温分布图,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数值小的一侧海拔高。水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该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D对。A、B、C错。

    6.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落差越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乙丙河段,B对。其它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坡度平缓,A、C、D错。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12

    2017年4月10日,来自西亚的14万吨原油在缅甸马德岛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完成下列各题。

    7.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有

    A. 改善云南大气质量   B. 保护缅甸生态环境:

    C. 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D. 改善缅甸能源结构

    8.关于缅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南高北低   B. 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C. 全年高温多雨   D.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9.海上巨轮运输易造成污染,海上油污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洋流   B. 水循环   C. 海洋生物   D. 大气环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遥感技术拍摄的卫星云图,①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处理信息,②对。不需要全球定位技术的定位、导航功能,③错。A对,B、C、D错。

    点睛: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遥感技术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全球定位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瓜多尔境内地形多样,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多火山分布。该国农业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部分,主要包括: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②基于肥沃土壤的山地旱作农业与畜牧业、③出产珍稀林木的林业三种类型。下图为厄瓜多尔的地形图。

    (1)描述该国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基多的气温特征。

    (3)从该国三种主要农业类型中任选其一,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区位优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厄瓜多尔境内地形多样,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多火山分布。该国农业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部分,主要包括: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②基于肥沃土壤的山地旱作农业与畜牧业、③出产珍稀林木的林业三种类型。下图为厄瓜多尔的地形图。

    (1)描述该国地理位置特征。

    (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基多的气温特征。

    (3)从该国三种主要农业类型中任选其一,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区位优势。

    【答案】(1)位于南美洲西北,西临太平洋;赤道从北部穿过,属于热带(低纬度);北与哥伦比亚相邻,南与秘鲁接壤  (2)终年温和(凉爽);气温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   (3)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优势:地处平原;热量条件优越;I临近港口,方便农产品外运(答出2点即可)或②旱作农业与畜牧业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优势:火山众多,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山区降水量较少:多山地草场(答出2点即可)或③林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地区。优势:水热条件优越(热带雨林气候);森林(雨林)广布;树种多样(答出2点即可)临选一个地区作答,如果选了两个或三个地区作答,按照前面的一小问赋分)

    【解析】(1) 基多地处赤道附近,但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终年温和(凉爽);气温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

    (2)铁路分布的特征主要从铁路网线疏密和走向说。图示该国铁路较少,分布稀疏;南北向铁路位于中部山区;东西向铁路联系沿海与内地;铁路连接城市多。

    (3)该国中部是安第斯山,自然把地形分隔成东、中、西三个部分。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优势:西部是平原;纬度低、海拔低,热量条件优越;临近港口,方便农产品外运。②旱作农业与畜牧业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优势:火山众多,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形成山地旱作农业;山区降水量较少,多山地草场,形成畜牧业。③林业主要分布于东主部地区。优势:在安第斯山的东侧,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森林(雨林)广布;树种多样,形成出产珍稀林木的林业。

    【点晴】本题以厄瓜多尔为背景考查其气候、地形、交通、农业布局成因。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等,基多地处赤道,海拔高,并不炎热,而是温和;高原气候的特征是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该国纬度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所以许多城市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影响了其铁路线的布局;农产品要依赖出口,向西部沿海连接。

    其农业布局的差异也是因气候和地形的影响而不同。热带经济作用种植,种植在热带气候区,水热条件都好的地方,所以在西部的平原区,还要考虑出口方便。旱作农业和畜牧业,水较少,应在中部的山地,海拔高,降水少。林业应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利于热带珍稀植被的生长,在东部的平原区。

    【题型】综合题
    【结束】
    16

    阅读我国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2 0世纪50年代以采,宁夏平原上修建了一系列排灌渠道,排灌系统完善是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之一。

    材料二 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指出Q、R两地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闻题。

    (2)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所起的作用。

    (3)简述平原上兴建排灌渠道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6 题
  1. 以色列,位于地中海东南,地域狭小,沙漠占国土面积近一半,却成为世界重要的鲜花出口图和西欧的菜篮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以色列成为西欧的“菜篮子”,主要得益于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雄厚的农业科技力强

    C. 优越的气候条件   D. 约旦河丰富的水资源

    3.4.冬季是以色列鲜花销往西欧旺季,相比“郁金香”王国荷兰,其竞争优势

    A. 品质优良   B. 交通便利   C. 气候优势   D. 价格低廉

    【答案】

    5.6.B

    7.8.C

    【解析】以色列沙漠气候分布广,成为西欧的“菜篮子”,主要得益于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以色列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荷兰是温带气候类型。冬季是以色列相比“郁金香”王国荷兰,热量较充足,其竞争优势气候。

    9.10.以色列成为西欧的“菜篮子”,主要得益于雄厚的农业科技力量,B对。以色列的劳动力 价格高,A错。气候干旱,约旦河水量小,没有优势,C、D错。

    11.12.以色列属于亚热带、热带气候,荷兰是温带气候类型。冬季是以色列鲜花销往西欧旺季,相比“郁金香”王国荷兰,热量较充足,其竞争优势气候,C对。品种多样、品质优良无优势,A错。航空运输距离远,B错。投入成本高,价格无优势,D错。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8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 海风   B. 陆风   C. 山风   D. 谷风

    14.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昆仑站   C. 泰山站   D. 中山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A. 海风   B. 陆风   C. 山风   D. 谷风

    2.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昆仑站   C. 泰山站   D. 中山站,

    【答案】

    3.C

    4.D

    【解析】

    5.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所以C正确。

    6.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所以D正确。

    【点睛】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9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7.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8.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交化这说明了

    A. 雨林养分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B. 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C. 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

    D.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2.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交化这说明了

    A. 雨林养分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B. 雨林群落生产力高

    C. 雨林生态的淋溶作用强

    D.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答案】

    3.A

    4.C

    【解析】试题分析:

    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焚耕开荒),使肥力开始较高,A正确;而连续耕作,使土壤肥力逐渐降低,后面阶段耕地废弃,森林再生,因此B、C、D错。

    6.从上题分析,土壤肥力由最高的B点持续下降到C点,说明雨林降水量大,淋溶作用强,把土壤中有机质快速淋失掉,因此C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高低变化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0

    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8.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7年4月10日,来自西亚的14万吨原油在缅甸马德岛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完成下列各题。

    1.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有

    A. 改善云南大气质量   B. 保护缅甸生态环境:

    C. 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D. 改善缅甸能源结构

    2.关于缅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南高北低   B. 河流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C. 全年高温多雨   D.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

    3.海上巨轮运输易造成污染,海上油污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洋流   B. 水循环   C. 海洋生物   D. 大气环流

    【答案】

    4.C

    5.D

    6.A

    【解析】

    7.中缅输油管道建设,可使我国进口石油的线路大大缩短,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选C正确。

    8.缅甸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多降水;河流无冰期,不可能有凌汛。选D正确。

    9.海上石油泄漏造成污染,主要是通过洋流运动而扩散。选A正确。

    【题型】选择题组
    【结束】
    13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10.关于“金砖五国”首都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②的西北方向

    B. ②在③的西南方向

    C.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D. ②在⑤的东南方向

    11.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国是(    )

    A. 俄罗斯   B. 巴西   C. 南非   D. 中国

    12.“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地昼长大于⑤地   B. ④地附近河流进入枯水期

    C. 摩尔曼斯克海港开始解冻   D.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7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读金砖五国轮廓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金砖五国”首都相对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在②的西北方向

    B. ②在③的西南方向

    C. ③在④的西北方向

    D. ②在⑤的东南方向

    2.图中“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国是(    )

    A. 俄罗斯   B. 巴西   C. 南非   D. 中国

    3.“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地昼长大于⑤地   B. ④地附近河流进入枯水期

    C. 摩尔曼斯克海港开始解冻   D. 巴西高原草木葱绿

    【答案】

    4.B

    5.C

    6.A

    【解析】

    7.考查经纬网定方位。经线可以表示南北方向,纬线可以表示东西方向,故①在②的东北方向,A项错误;②在③的西南方向,B项正确;③在④的东北方向,C项错误;②在⑤的西南方向,故D项错误。

    8.考查比例尺面积的应用。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故“金砖五国”比例尺最大国是南非,C项正确。

    9.“金砖五国”领导人会晤的时间是2017年9月3日至5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黑夜越长,故A项正确;此时北半球为秋季,④地附近河流旱季分布在冬季,故C项错误;摩尔曼斯克海港受暖流的影响,终年不冻,故C项错误;巴西高原草木葱绿是在当地的夏季,故D项错误。

    【题型】单选题
    【结束】
    14

    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①遥感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  ③全球定位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我国区域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2 0世纪50年代以采,宁夏平原上修建了一系列排灌渠道,排灌系统完善是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之一。

    材料二 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指出Q、R两地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闻题。

    (2)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所起的作用。

    (3)简述平原上兴建排灌渠道原因。

    【答案】(1)Q地土地盐碱化,R地土地荒漠化   (2)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另一方面熊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答出2点即可)  (3)宁夏平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需引水(黄河)灌溉,需要灌溉渠;但如果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排水渠的作用是将多余的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排除,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盐演化

    【解析】(1) Q地是宁夏平原,由于不合理灌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盐碱化,R地位于沙漠边缘,主要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2) 这里多流动沙丘,铺设草方格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减少沙丘移动。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固定沙丘。草腐烂后,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

    (3) 宁夏平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发展农业需引水黄河水灌溉,需要灌溉渠。但如果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容易引起土壤盐渍化问题。排水渠的作用是将多余的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排走,降低地下水位,又减轻土壤盐碱化问题。所以需要排水渠。农业发展需要排灌系统完善。

    【题型】综合题
    【结束】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入代工”远景。

    材料二1974年在台湾成立鸿海集团,1985年创立富士康品牌.1988年,在深圳建立富龙华基地,富士康科技2013年1月10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大陆总部动土仪式,届时成为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

    (1)说明和深圳比,上海更适合设立富士康科技总部的理由。 

    (2)简述实现“机器入代工”对富士康(类似企业)的职工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