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诗歌鉴赏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百(gě)     流(zhōng)     强(jìn)      子洲(jú)

    B.峥(róng)   阳(chóng)     止(è)       园春(qìn)

    C.江(mǎn)     廓(liáo)     挥(chì)      逶(yí)

    D.惆(chàng)    密(zhōu)     击(pēng)     磅(b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咒语    凌侮    荆棘    团箕

    B.舵手    湿漉    跫音    花辨

    C.榆荫    荡漾    寂廖    浮藻

    D.艳影    凄宛    呕歌    羯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所填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冰天雪地的日子刚刚过去不久,几阵______吹过之后,春姑娘______爬上了枝头,用她那嫩绿的羽服,把山川打扮得满目生机,______的种子在萌发,炽烈的激情在萌动--春天真的回到了人间。

    A.轻风   稍稍   期望   B.清风   稍稍   希望

    C.轻风   悄悄   希望   D.清风   悄悄   期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雨巷》选自《戴望舒诗全集》,戴望舒又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国别体史书,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刘向。

    D.《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今天天气晴朗,我凭窗远眺,但见远处_________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啊,这儿真是气象万千!       ②啊,那儿的美景真是千变万化!

    ③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④变成了一片云海

    ⑤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       ⑥变成了许多楼台

    ⑦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       ⑧古木参天,绿荫蔽日

    A.⑧⑦⑥⑤④①    B.③⑦⑥⑤④②

    C.⑧⑤④⑦⑥②    D.③⑤④⑦⑥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划线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这位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值豆蔻年华,却因盗窃和打架斗殴而被判刑4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德阳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B.《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C.组织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长效制度建设,更是应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急、应变措施。

    D.《与台湾关系法》是美国的国内法,它不能超越国际法准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条约而成为干涉中国内政的法律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   谢:道歉,道谢。

    D.图而匕首见          穷:穷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    B.又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句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沁园春·长沙》的上阕,完成题目。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对词句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秋“即深秋,词中“红遍““尽染“等词语描写了秋色之深。

    B.“漫“写江水溢满之状,“透“写江水碧绿清澈;“百“写船之多,“争“则表现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场面。

    C.“击“比“飞“更能表现雄鹰展翅的矫健勇猛;“翔“比“游“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游鱼的轻快自如。

    D.“怅“原意是失意,这里表达作者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和极度担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吾还也

    C.君知难也               D.既东封郑,又欲肆西封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过也 ③邻厚,君之薄也 ④微夫人力不及此 ⑤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⑥\②④\③⑤

    3.对上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开口就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目的是想博取秦伯的同情。

    B.夜缒而出的烛之武“敢以烦执事”,在大敌面前,表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C.文中借烛之武之口,说秦伯曾给晋君恩惠,指的是“许君焦、瑕”这件事。

    D.围绕“阙秦利晋”这个中心,烛之武说服了秦伯,终于使秦国撤军而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填空(6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2)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3)风萧萧兮易水寒,                

    (4)不要人夸颜色好,                 王冕《墨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散文赏析(22分)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原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大贡献了。”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     。(2分)

    2.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3.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4分)

                          

    4.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5.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4分)

    6.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2分)

    如果说,苏轼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崇拜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拜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3分)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必须从所学课文的人物中选择),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仿。(3分)

    示例:李白是一缕清梦,漂游在自由王国;

         李白是一坛美酒,陶醉了诗的星空;

         李白是一江春水 呼啸成壮丽神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请以“一个令人难忘的瞬间”或“一个令人感动的瞬间”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字数8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