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史学家赵翼在记述专制时代晚期某中央机构的设立时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这一机构后称

    A. 兵部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乱。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是指

    A. 夏人后裔

    B. 商代遗民

    C. 周朝百姓

    D. 少数民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 《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C. 《三省六部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 《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神权与王权结合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其中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的是

    A. 尧舜

    B. 炎黄

    C. 商王

    D. 西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那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 乙做了商末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 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 丁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 家族和睦

    B. 等级秩序

    C. 贵族世袭

    D. 宗法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①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A. 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天子独尊,皇权至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种帝国结构”包括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

    ③郡县制

    ④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郡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完备,但效能有限,其根本原因是(  )

    A. 监察官员素质低下   B. 政治腐败

    C. 监察机构自身腐败   D.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卿世禄制

    B. 九品中正制

    C. 察举制

    D. 科举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其工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门下省

    D. 兵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他所指的这一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变化,对政治制度影响甚大。下列各项为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县制

    B. 实行分封制

    C. 增设三司使

    D. 实行行省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元朝时,管辖今西藏地区事务的机构是

    A. 宣政院

    B. 理藩院

    C. 云南行省

    D. 中书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国古代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材料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 汉高祖

    B. 明太祖

    C. 宋高宗

    D. 唐太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以内侍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 中朝内阁军机处

    B. 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

    C. 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D. 中朝内阁中书门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西汉时期官员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C. 封建等级不断强化

    D. 古代礼仪不断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封建”是历史学上一个重要却又含混的概念。古今中外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籍中的“封建”是指“封土建国”。“封”是划分土地,“建”是建立国家。我们现在习惯将这一“封土建国”制度,称之分封制。西周时期推行“封建”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其分封的对象有哪些?

    (2)法国年鉴派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封建社会》一书中,将“封建”阐释为一种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点的社会形态。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也存在一种依附关系,它以父系血缘为纽带,被称为什么制度?其核心是什么?其与分封制是何关系?

    (3)郭沫若、翦伯赞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张“战国封建论”,将从战国到鸦片战争前的两千余年归为“封建社会”。如果采纳这一划分方式,那么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形成于何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该制度下存在哪两对矛盾?矛盾演变的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