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5 题,解答题 1 题
中等难度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变化;①铁矿石冶炼②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得到氧气③食物发霉④石蕊遇酸变红色⑤石油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⑥由沙子得到电脑芯片⑦农作物制造营养物质⑧镁条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②⑤
    C.①③④⑥⑦⑧
    D.①③④⑤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药品
    B.
    干燥氧气
    C.
    闻气体的味道
    D.
    测定溶液的p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是创造物质的科学.要创造新物质,其核心是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下列关于物质微观结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很小,但既有质量,也有能量
    B.原子既可以变成离子构成物质,也可以结合成分子构成物质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D.原子都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取10g稀释后的溶液,经测定得知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稀释时所用水的质量是( )
    A.50g
    B.100g
    C.150g
    D.200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下列措施,你认为不得当的是( )
    A.不在加油站接听手机电话
    B.为防山林火灾,禁止携带火种进山
    C.定期检查爱护消防设施
    D.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并跳楼逃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B.合理膳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越大,农作物的产量越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学习了“化学与健康”的知识后,同学们就这一话题发表见解.以下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和大自然的力量相比,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以不考虑人类生产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
    B.水的天然循环过程存在着水的三态变化
    C.二氧化碳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
    D.珍爱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义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针对2013年1月淄博市出现的严重雾霾天气,市政府制定了相应的一些治理与预防措施.下列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提高机动车燃油的质量,尽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提倡绿色出行
    B.治理取缔露天炭火烧烤,提倡无烟烧烤
    C.控制餐饮店数量,减少厨房油烟的排放
    D.提高烟囱的高度,让烟尘飘往他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海水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因此可直接通电得到金属镁
    B.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C.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淡水
    D.海水“制碱”是利用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过滤,加热过滤后固体得到纯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向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Mg
    B.H2O
    C.NaOH
    D.CaC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后驾驶是一种违法行为.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下列关于酒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酒精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核1个氧原子构成的
    B.酒精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C.酒精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酒精属于有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D.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O2(CO) 在氧气中点燃
    B C(CuO) 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C CaCl2溶液(盐酸) 加入适量的Na2CO3
    D CO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已知是X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旦泄露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X泄露可采用喷水或碱液的方法来吸收处理.在化学反应X+2NaOH=NaCl+NaClO+H2O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从物质的分类角度考虑,X应该属于________,以下几种物质,你认为和X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镁     ②硫酸铜    ③生铁     ④乙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采用合理的化学工艺可以减少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变废为宝.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某工厂排出的含有硫酸铜的废水中取了一烧杯,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气泡的原因:________.题目中出现的金属中,常用作导线的是________(写名称):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容易与空气中的________等物质作用而生锈,需要认真做好铁的防锈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有下列事实以及解释;
     事实  解释
    A 切洋葱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①合金与纯金属存在性质上的较大差异
     B不锈钢比纯铁硬  ②物质燃烧要放出热量
    C 面包片、土豆片上滴上碘水都呈现蓝色  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用燃料做饭、取暖  ④淀粉广泛存在于食品和水果中
    请在各项事实后面填写对应的解释(写序号):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同学对蜡烛的燃烧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下列问题:
    (1)在空气中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火焰上方有黑烟,然后放入一瓶干燥的氧气中,发现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如图甲所示).你认为蜡烛燃烧更旺的原因是________.由此联想到要使燃料燃烧释放出更多热量,并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应该设法使燃料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刚开始看到集气瓶壁上出现一层水膜,过一会儿,发现瓶壁又变得透明.从分子的角度考虑,是因为水分子________能量,分子运动________,致使瓶壁上的液态水逐渐蒸发: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晃动,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以上现象得出结论:蜡烛的成分中至少含有________元素(填元素名称);
    (3)小明又做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你会发现先熄灭的是________蜡烛.由此联想到:火灾现场,浓烟以及有毒气体是在上部空间,应匍匐或爬行逃离现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一般用于________;
    (2)E操作中应称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___g,在转移过程中有少量的食盐洒落,若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结果会使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F操作的作用________.
    (3)用字母表示的该同学正确操作的顺序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 题
  1. 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影响氧气产生速率的因素进行探究,并制取一定质量的氧气.请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过程】常温下,用量筒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甲和乙(液体体积已换成质量)甲溶液质量34g,溶质质量分数10%;乙溶液质量34g.溶质质量分数3%.两套各盛有0.5g二氧化锰的装置实验记录产生氧气的时间.甲乙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分别注入锥形瓶中,关闭活塞,从药品接触开始时,至不再有气泡产生,甲用时35秒,乙用时78秒.将产生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图示.
    【数据处理】甲溶液最多能得到多少氧气?
    【反思交流】本实验要探究的是影响氧气产生速率的什么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