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单选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 水源不足   B. 地形崎岖   C. 热量不足   D. 土壤贫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是

    A. 黑龙江   B. 新疆   C. 山东   D. 广西

    2.该循环经济模式

    A. 没有产生任何废弃物   B. 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

    C. 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D.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985—1995年该地

    A.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

    B.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

    C.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

    D.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2.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

    A.1985—1990年

    B.1990—1995年

    C.1995—2000年

    D.2000—2005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回答题。

    1.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C.减少农田种植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读图,完成问题。

    1.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  )

    A.清洁生产     B.生态农业     C.末端治理   D.集约经济

    2.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  )

    ①净化环境的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③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产农业模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③废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题。

    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共同性原则  ②持续性原则 

    ③公平性原则  ④参与性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

    A. 江河   B. 森林   C. 村寨   D. 梯田

    2.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A. 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 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 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 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城市化   B. 全球变暖   C. 人口增加   D. 自然灾害

    2.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  )

    A. 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B. 河流含沙量减少

    C. 旱涝灾害频率降低   D. 水资源短缺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为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商品率高   B. 劳动力投入少

    C. 水利工程量小D.机械化程度高

    2.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

    B. 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

    C. 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

    D. 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加工环节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读我国某市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态经济示范区体系中a、b、c、d表示的事项依次为

    A. 市场、环境、自然资源、环保体系   B. 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环境

    C. 环境、自然资源、市场、环保体系   D. 自然资源、市场、环境、环保体系

    2.关于该示范区生态经济体系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降低了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③拥有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 ④依托海港,有利于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关地理区域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   )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而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

    A.相对一致   差异     B.绝对一致   相对一致

    C.差异     整体     D.地带     非地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划分区域的意义是 

    ①更方便了解区域差异、特点  ②有助于进行区域研究和区域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     ④了解区域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地球表面各种自然、人文地理现象的最显著特点之一是   (   )

    A.真实性    B.区域性

    C.季节性    D.整体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北方住宅有院落,且围墙很高的原因是

    A.平原广大      B.太阳辐射弱      C.降水少      D.冬季风力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国少数民族苗族的典型民居吊脚楼反映了当地的

    A.气候环境     B.地形条件       C.水文环境     D.土壤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  )

    A. 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 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C. 玉米、高粱、大豆、甘蔗   D. 玉米、黄麻、甜菜、大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一熟至两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的高低      D.植被条件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入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   )

    A.土地盐碱化     B.大城市郊区的垃圾山     C.土地荒漠化     D.水源枯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①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新陈代谢物质和消费活动的产物

    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各组选项,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存在着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寒潮、霜冻、盐碱化

    B.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

    C.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透入

    D.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面升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

    A. 发展问题   B. 人口问题   C. 资源问题   D. 协调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基本标志是               (  )

    A. 植物种类   B. 物种数量   C. 自然保护区面积   D. 动物类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按地理空间划分,环境问题可分为                   (  )

    A. 全球环境问题、局部环境问题、区域环境问题   B. 城市环境问题、乡村环境问题

    C. 陆地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海洋环境问题   D. 高原环境问题、平原环境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下列有关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制约作用较强

    B. 农业革命时期,人类对自然界的依附性增强

    C. 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被动适应自然

    D.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始于20世纪80年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是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对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域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

    材料二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表示污染越严重,空气质量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TSP——总悬浮颗粒物、SO2——二氧化硫、NOx——氮氧化物等。下表为我国冬季某日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指标资料。

    (1)材料一中,B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这类问题在新疆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D类对应的环境问题是______,这类问题在山西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

    (2)材料二中,重庆空气污染类型是_____, 主要原因是______,这类污染在太原较轻,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3)珠海、深圳同属珠江三角洲地区,但珠海空气质量较好,简述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

    材料二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

    材料三 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

    (1)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

    (2)简述建设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

    (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