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解答题 6 题
中等难度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系好安全带可增加人的惯性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哪种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研究地球的自转规律时,可把地球看成质点
    B.研究“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飞行的轨迹时,可把“嫦娥二号”卫星看成质点
    C.研究刘翔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110m栏比赛中的跨栏动作时,可把刘翔看成质点
    D.科学家在研究超级细菌的结构时,可把超级细菌看成质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力学中,下列物理量属于国际单位制规定的基本量的是( )
    A.长度、质量和时间
    B.速度、质量和时间
    C.位移、力和时间
    D.长度、质量和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静放在桌面上的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马拉车,车被马拉动了,说明马拉车的力比车拉马的力大
    C.作用力在前,反作用力在后,作用力是主动作用力,反作用力是被动作用力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既不能合成,也不能抵消,分别作用在各自的物体上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
    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行驶的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计时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经过10s时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约为( )

    A.1.1m/s2
    B.2.0m/s2
    C.4.0m/s2
    D.6.0ms/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辆汽车以25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以大小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
    A.1:3
    B.16:25
    C.2:3
    D.16:9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小明到两商场选购商品,发现两商场自动扶梯倾斜度一样,但坡面不同,如图,小明站在自动扶梯上随扶梯一起向上匀速运动,已知小明体重G,鞋底与扶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扶梯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小明在两自动扶梯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f,扶梯对小明的支持力分别为FN甲、FN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f=μGcosθ
    B.FN甲=FN乙=Gcosθ
    C.FN甲=G FN乙=Gcosθ
    D.f=Gsinθ    f=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如图,已知M>m,第一次用水平力F由左向右推M,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1;第二次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F由右向左推m,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F2,则(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传送带不转动时,轻放的木块从顶端匀加速下滑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为t,传送带顺时针转动时,轻放的木块从顶端下滑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为t,那么,t与t的关系是( )

    A.t一定等于t
    B.t可能大于t
    C.t可能小于t
    D.t不可能等于t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物体受三个力作用,下列各组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3N、6N、10N
    B.3N、6N、8N
    C.4N、5N、9N
    D.1N、3N、5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一端靠着处于自然长度的弹簧,现对物体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在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这一过程中( )

    A.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A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A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当物体A的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是一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关于该质点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质点在0到2s内向正方向运动,在4到5s内向负方向运动
    B.该质点在0到2s内向正方向作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1.5m/s2
    C.质点在5s末回到出发点
    D.质点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2.1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乘坐电梯的人,在电梯启动和即将停止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其实这是由于人体超重和失重造成的.超重和失重时,人体的内脏器官在身体内的位置相对正常状态发生了一些轻微的上移或下移,这种“五脏挪位”,才是使人产生不舒服感的原因.关于“五脏挪位”跟电梯的运动情况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电梯向上加速运动时,人的内脏相对人体会下移从而会有不舒服感
    B.当电梯向上减速运动时,人的内脏相对人体会下移从而会有不舒服感
    C.当电梯向下加速运动时,人的内脏相对人体会上移从而会有不舒服感
    D.当电梯向下减速运动时,人的内脏相对人体会上移从而会有不舒服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向某方向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 )

    A.在0~t1时间内A运动比B快
    B.在0~t1时间内A的速度变化比B快
    C.在t2时刻B追上A
    D.在0~t2时间内,A的位移比B大,且在t2时刻A、B间距离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6 题
  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于P点,如图.
    (1)用A、B两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至O点,记录两分力的______和_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______N(只须读到0.1N).接下来,为了测出这两分力的合力,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沿PO方向拉伸橡皮条,使橡皮条的长度______PO(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记录下该力的大小和方向.
    (2)图为另一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画出的两个分力F1、F2的图示,请在图中作出这两个分力的合力F(保留作图痕迹),并在图中空格处填写F的大小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1).
    (1)本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使用______ (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已知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
    (2)如图(2)为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后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为了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其中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 m/s2

    (3)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______(选填“小”或“大”)得多.
    (4)改变砂和砂桶质量,重新测出对应的加速度,多次测量后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小车质量保持不变).
    F/N 0.20 0.40 0.60 0.80 1.00
    a/ 0.10 0.21 0.30 0.39 0.51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F图象______;

    ②由图象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习小组为了测出某井口到水面的距离,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自由落下,经过2.6s听到石块击水的声音.(g取10m/s2
    (1)估算井口到水面的距离;
    (2)考虑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用一定的时间,估算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细绳AC和BC吊一重物,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分别为30°和60°,如图,已知:物体重力为100N,求:(1)绳AC的弹力;
    (2)绳BC的弹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60kg,以v=2m/s的初速度沿倾角θ=30°山坡匀加速滑下,在t=10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100m.(g取10m/s2
    (1)作出滑雪人的受力图;
    (2)求滑雪人的加速度;
    (3)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质量为2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作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运动的v-t图象如图.g取10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在0~6s内物体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