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悚(sǒng )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B.进入三层仪门,果见正房厢庑(wǔ)游廊,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

    C.他知道他终于给打败了,而且一点儿补救的办法也没有,于是他走回船梢,发现舵把的断成有缺口的一头还可以安在舵的榫(sǔn)头上,让他凑合着掌舵。

    D.当下茶果已撤,贾母命两个老嬷嬷带了黛玉去见两个母舅。时贾赦之妻邢氏亦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piān)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敕造翠幄牲醴金石可镂

    B.庠序谬种膏腴五彩斑斓

    C.撕咬暇想舟楫奄奄一息

    D.广袤杜撰青冢一射之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秋月春风等闲度 (随随便便)

    B.艰难苦恨繁霜鬓 (极其痛恨)

    C.侧身西望长咨嗟 (叹息)

    D.可以横绝峨眉巅 (飞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自己荐他来,又合伙劫他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B.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

    C.余秋雨20万假捐款事件的“真相调查”引发了公众对余秋雨捐款风波的持续关注,同时,也将慈善这个话题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D.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体设计之高明,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文明已经达到的程度。在我们引以自豪的大脑皮质中,思维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神经网络由大约六十亿个神经元组成,包含着数不清的连接。这些神经元排成6层,每层都有一百多万列;而每一列又有约一千个细胞。如此完美的设计,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其各部分之总和,以至产生了“自我意识”。单从性能上看,大脑能把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编码记忆存储在细胞构成的存储器中。任何时候只要需要,就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内检索出来!
    然而人体里虽然有数千个令人感叹的精美之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中,有些甚至看起来是不可饶恕的!
    近视,让至少有1/4的人饱受其苦,而摆脱不了眼镜这个累赘,除非大着胆子去动手术。像眼睛这样高档的摄像机造物主都设计出来了,却为何不能再配备一只小巧的生物眼镜以便我们需要时,在眼睛中自动地“架上”?庞大而复杂的血管网络系统能够将养分精确地输送到全身10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却会忘记打扫沉积在动脉壁上的胆固醇,结果使缺陷的设计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
    大自然这样的旷世大师不可能留下如此多的败笔。这些看似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设计,一定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为什么断掉的手指不能再生,而只能愈合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第一,自然选择无法精确地将极少数几个拥有断指再生能力的原始人选择出来。第二,如若具备这种断指再生能力,那可能要付出很高的代价。权衡利弊,自然选择淘汰了这种过度的尽管是有用的再生能力。为什么我们的骨骼是空心的,而空心的骨骼更易被折断?原因是实心的骨骼会更沉重,使行动更迟缓。这对以狩猎为生的原始人类来说是致命的。他将无法逃脱猛兽追逐,也无法追上自己要捕获的佳肴。且实心骨骼将使体重增加,进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食物。这对时刻处于食物短缺危机之中的原始人是不利的。
    自然选择也绝不会对身体的某个部位设计超标,因为那样做是不值得的。把身体的某个部分设计得比其他部分更耐用并无意义。当整个生物个体死亡时,那些还完好无损的部分也将随之变得毫无价值。
    回望已经流逝的数百万年的时间,自然选择不屈不挠地对人体不间断地小修小补。所有能够完美的地方都完美了,所有必须妥协的地方都做出了最小的让步。强大的免疫系统让我们免受外来病原体的侵害,但也会带来患风湿性关节炎的风险。为了保证必要的组织自我修复的能力,我们甚至付出了可能会启动癌症的代价,但所有这些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明天,期待下一个微小却立竿见影的进化!
    1.下列对“自我意识”这一概念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指能够认识自身优缺点的意识。

    B.是指人的大脑产生的能认识自身肢体缺陷的一种意识。

    C.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思维活动。

    D.是指人体各部分的完美组合而产生的高级自我修补的能力。

    2.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类似铁皮加铆钉的粗疏之作”的一项是(   )

    A.让至少1/4的人饱受痛苦的近视眼。

    B.容易引发心肌梗死等诸多疾病的动脉血管。

    C.容易折断的空心的骨骼。

    D.把生活中经历的点滴记忆都储存起来的大脑。

    3.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选择还将不屈不挠地对人体进行不间断地小修小补,一直到最终十全十美为止。

    B.随着自然进化,人体中那些“粗疏之作”的部分将可能得到改进。

    C.当我们战胜旧的病症时,新的疾病有可能正潜滋暗长。

    D.优化人体部件的最佳方案,也容忍某些遗憾,过去如此,将来还会如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风雪夜归 
    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象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并没有关上。
    1.根据原文,概述这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和故事情节。(4分)
    典型环境:
    故事情节:
    2.文章第六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 (4分 )
    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4.小说结尾“原来门并没有关上”有什么含义?试作分析。 (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C.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因:因为。

    D.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吞二周而亡诸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B.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天下已定学不可以已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由守势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写陈涉起义,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是为了后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证明提供有力论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2 题
  1.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5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
    (李白《蜀道难》)
    (2)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
    (3)________  ,独留青冢向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       (杜甫《登高》)
    (5)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
    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6)不违农时,________;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________。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________,________。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________。              (《荀子·劝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