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名句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 笑(bǐng)  泥(níng)          B. 和(chān)   耀(xuàn)

    C. 样(mó)    物(shí)           D. 斜(qī)   脸颊(xi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嫌恶   兴高彩烈  小心冀冀    B. 御骋   各得其所   水波邻邻

    C. 决别   形影不离  骸人听闻    D. 葱茏   莽莽榛榛   恍然大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初一(4)班班长陈娜学习好,工作好,人品好,在班级同学中德高望重

    B.进入初中以来,我们班的好多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的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C.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停留的时间也算长的了,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D.在一次数学考试中,他做一道选择题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开卷未必有益,只有开好卷、会开卷,就能真正受益。

    B.有没有正确的环保观,是低碳生活能否实现的关键。

    C.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D.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水是自然界的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太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

     ②因此全球范围内的水危机正在不断逼近

     ③水千变万化,雕塑出美丽的湖泊,创造出宝贵的湿地资源

     ④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照画线句子,从课内外人物中选取一个事例,再写一句,要求所写句子与前两句形成排比,且句式相近。(4分)

    带着信念出发吧。因为有了信念,海鸥乔那坦冲破了世俗的偏见,为理想而展翅翱翔;因为有了信念,探险家刘雨田克服了艰难困苦,徒步走完了万里长城;因为有了信念,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带着信念出发,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写出古诗文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去影共徘徊。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风筝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1. 北京的冬天有一二风筝,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4分)

    2. 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所写的内容。(4分)

    4.第⑤段“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中的“不幸”该如何理解?表现了鲁迅怎样的精神品质?(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母亲石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4期,作者:梁衡。)

    1.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作赏析。(4分)

    2.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4分)

    3. 文章第④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4分)

    4.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5.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一二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1)陈太丘与友行(          )    (2)门外(         )

    (3)尊君在(          )          (4)相而去(          )

    2.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补出省略的成分。(2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 。

    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4.文中主要对陈元方作了哪方面的描写?突出了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选自《晋书》)

    【注】 ①久阔:久别     ②河南:郡名,乐广担任河南尹。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chén  kē):久治不愈的病。

    1. 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乐广有亲客    尝:曾经     B. 广杯中蛇即角影也  意:意料,想

    C. 置酒于前处    复:反复     D. 广乃告其所以   所以:……的原因

    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3.“客”久病不愈的原因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60分)

    请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