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吸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

    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消灭宿主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C.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

    D.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最后不再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B.对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C.调查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时,先滴菌液再盖玻片,结果会偏高

    D.若要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可取样器取样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 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

    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

    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蝎个体数、蝗虫 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表示施用IAA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

    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

    D.与施用1O-4mohL-1的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我国的水稻生产从单纯追求高产向健康、安全、优质、高产开始转轨,由于鸭子喜食稗、鸭舌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等稻田杂草,不喜欢富含硅质的水稻,极大发挥了稻田的生产、养殖及生态调控功能,因而“稻鸭共作”稻田复合种养系统正在全国各地大力推广。如右图为一稻田生态系统简易食物网,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分解者外,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2)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鸭与稻田害虫属于       关系。

    (3)鸭所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在鸭的      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      等生命活动。

    (4)若田螺和稻田害虫获取水稻的食物比例分别占1/3,鸭从田螺、稻田害虫获取的食物比 例各占1/4,则鸭增重1 kg,至少需要水稻和稻田杂草共增重          kg才能满足。

    (5)稻飞虱是主要的农业害虫,有多种,繁殖快,数量大,危害重,常在水稻植株上成群分布,调查每一种稻飞虱的种群密度可用            法进行抽样,取样时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 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图中虚线表示         ,N点时出生率          (选填“>”、“<”或“=”)死亡率。

    (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点)。

    (4)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其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该生态系统存在1条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

    (3)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