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丰稔(rěn)轻飏(yáng)流憩(qì)西畴(chóu)

    B.翼轸(zhěn)襜帷(zhān)潦水(liáo)睇眄(miǎn)

    C.夭阏(è)泠然(líng)涸辙(hé)懿范(yì)

    D.险衅(xìn)拔擢(zhuó)优渥(wò)捧袂(mèi)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诗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贻颜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暇观

    B.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尤欢

    C.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D.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尊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油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

    B.感触依附未免

    C.感触依托不免

    D.感受依附不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B.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D.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C.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辞》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资:凭借

    B.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切:急迫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惮:害怕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寻找

    2.对下列句中“以”字用法解说正确的选项是( )
    ①耕植不足以自给    ②诸侯以惠爱为德    
    ③家叔以余贫苦     ④足以为酒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 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等到过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

    B.“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到痛苦。

    D.“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就盼望遇上丰年,便辞官归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除臣冼马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

    C.则刘病日笃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到了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①臣具以表闻②屈贾谊于长沙

    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5.翻译下面的文句。(10)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4分)
    (2)从此诗的整体上看,采用了什么写法?此诗寄托着什么样的思想情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
    (2)闲云潭影日悠悠,________。
    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3)问征夫以前路,________。
    君子之交淡如水,________。
    (4)渔舟唱晚,________。
    雁阵惊寒,________。
    (5)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________,形影相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根据课文《滕王阁序》的内容拟定的一幅对联的下联,请你也根据本课内容,拟写出上联。(4分)
    上联:________
    下联:云销雨霁,秋水共长天一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60分)
    在《陈情表》中李密把对祖母的爱陈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但爱有时并不是单方面的,正因为祖母把自己的一生倾注到自己身上,李密才甘愿放弃一切去服侍多病的她。
    在我们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沐浴着来自父母的亲情,感受着来自老师的关爱,体味着来自同学的友爱,正是这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同窗情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请以“感悟________(亲情、师生情、同窗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从“亲情、师生情、同窗情”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组成完整的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体工整,卷面干净。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