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下列图片文物(遗址)反映了唐朝的

              

    图一:文成公主的壁画   图二:唐蕃会盟碑         图三:唐渤海三彩带盖熏炉

    A. 中外交往   B. 建筑艺术   C. 唐蕃友好   D. 民族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这说明甲午战争

    A. 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导致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由于洋务派在中国封建制度下,引进了同封建生产关系所不相容的新的生产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在客观上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以下内容与之最为符合的是

    A. 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C. 洋务运动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洋务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19年5月6日,《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呼吁同学们支持北京同学,同时,江苏教育会的大、中学校长呼吁上海各社会团体参加次日支持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上海的“五四运动”揭开了序幕。这说明

    A. 上海是五四运动的发起地   B. 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组织作用

    C. 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D.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下面图示内容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事件的名称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B. a、b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走出革命低潮的起点

    C. 挫折①是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进攻中心城市的行动最终失败

    D. 挫折②是指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世界性的大萧条急剧地削减了日本与美国、英国与中国的贸易。许多扩张主义分子利用由此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鼓吹政府东北将可使国家摆脱困境。言论得到了陆军和财阀的赞许。由此,日本发动了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毛泽东评价道:这个会谈纪要,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这是历史没有过的。也就是说,中共取得了与国民党的某种平等地位。“这个会谈纪要”最终

    A. 实现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   B. 满足了人民对民主、和平的愿望

    C. 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和落实   D. 在全面内战的枪炮声中被撕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60年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的成就。下列有关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借鉴了西方国家的经验   B. 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同时起步

    C. 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   D.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认为,“一个非白人的国家第一次打开了军事技术中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中国人已插足于一个过去只有西方民族才能进入的领域”。美国人这一评价出现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了 

    A. 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已建立   B. 世界贸易自由化完全实现

    C.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D.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许多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这一时期是欧洲

    A. 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B. 古典文化的复兴期

    C. 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期   D. 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自法国大革命起,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从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到法兰西第一帝国,从第二共和国到第二帝国,政体几度变更,直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制才日趋稳定。在法国,共和制最终战胜君主制的主要原因是

    A. 启蒙思想的传播   B. 《人权宣言》的颁布

    C. 拿破仑对外扩张的失败   D.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45年至1849年,毛纺织业原料进口的比重高达43%.1850年,英国加工了全世界46,1%的棉花。在1844年至1846年的进口总额中,生活资料和原料所占比重高达95%.受此影响,英国(  )

    A. 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   B. 加紧对外殖民扩张

    C. 加重对无产阶级的剥削   D. 积极进行技术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 是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的

    B. 开辟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局面

    C. 广泛汲取了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

    D. 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民国五年《新青年》发表文章:“击死奥大利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塞二国之眦睚,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皆联袂投入战争,惟恐或后。”材料描述了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   B. 列强对中国国民革命的干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描述一位伟人:对武装起义时机的把握上显示出他的远见和敏锐,在发动起义的关键时刻,他“像一头笼中的狮子”在斯莫尔尼宫房间里走动,“在骂人,在吼叫”……就是这些,描绘出了一个历史瞬间的伟人,一个鲜活的伟人。这位伟人是

    A. 托尔斯泰   B. 亚历山大二世   C. 列宁   D. 斯大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罗斯福总统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1月24日):“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中,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这里“行动”主要是指

    A. 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大力修建公共工程,

    C. 正式对日本宣战   D. 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图是1979年英国法国日本产业结构表,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欧共体的成立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D. 信息时代的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并且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可以证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古巴导弹危机   B. 朝鲜战争

    C. 越南战争   D. 科索沃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根据下图图书目录,判断该书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哲学通信》

    C. 《物种起源》

    D. 《天演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洛阳白马寺                   图二:巴黎圣母院

    (1)观察图一、二,分别属于哪一宗教的著名建筑?

    (2)从风格上看,图一属于庭院式的中式建筑。除此,中国古代还通过哪些艺术形式来弘扬图一宗教?请举出一例。图二属于西方哪一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

    (3)图片所示的两种宗教影响力巨大、信徒众多,宗教建筑密布全球各个角落。试从宗教起因和教义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综上,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探究历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中国近现代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漫漫其修远兮......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28年的英勇抗争,中国革命终于迎来了胜利。

    (1)请用图示法把材料直接涉及的历史事件加以归纳整理。

    (2)回顾中国民主革命从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的历程,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图一   珠江三角洲                           图二   长江三角洲

    材料二:邓小平视察上海时强调指出:“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三:2017年春意盎然的时节,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有人评价:雄安新区是点,整个京津冀地区是面,以点带面,可充分发挥京津冀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区域均衡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新格局,这对于解决我国其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中国青年报》

    请回答:

    (1)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仔细观察图一、二,二者共同的优势是什么?有人说:珠江三角洲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请结合史实说明这一说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说“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的历史依据是什么?据材料二、三,中央开放浦东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浦东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

    (3)综上材料和探究,我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着怎样的方法和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例如,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欧洲的制造业产品向西越过大西洋,换来墨西哥的白银、秘鲁的矿产以及蔗糖和烟草等农产品,这些都是欧洲市场的紧俏商品。

    ——《新全球史》

    材料二: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到了19世纪后期,俄国和日本也开始了工业化。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很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逐渐成为原料出口地,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新全球史》

    材料三:国际贸易被证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跨区域贸易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它较近的起源短语“自由贸易”(free trade),这意味着跨越国界的贸易摆脱了国家施加的限制和制约。自由贸易问题引起了关于自由贸易在多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繁荣的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自工业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领导人对这个问题持坚定的立场。

    ——《新全球史》

    (1)材料一、二中“欧洲商人的远航”、“早期的工业化”分别指的是什么?

    (2)根据三则材料,推动全球贸易体系诞生、发展以及实现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哪些?

    (3)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说“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则说:“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