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  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依据是

    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B.“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C.军机处办事,号称“勤.速.密”

    D.“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美苏“冷战”对抗

    B.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及影响

    C.欧洲联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

    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与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周恩来的外交活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迎接尼克松  ②走出日内瓦会场  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会见田中角荣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一个雅典公民不会碰到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能被流放国外10年

    C.他可以和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为此罗马形成了

    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希腊民主制和罗马法共同的本质特点是

    A.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特别保护男子的政治权利              D.外邦人均无政治权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次知识竞赛中,有一道题是“假如你是英国人,要想当选为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正确的选择应为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   ②领导的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要成为第一大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

    A.①不正确,②③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2年美国将举行总统大选。如果此次大选按照1787年宪法的规定进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四年选举一次 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各州的选举人票是按其人口比例分配的 ④美国实行总统制共和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专制主义色彩                         B.军国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都确立君主立宪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阅读了某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是下列选项中的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新学伪经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点有

    ①割占中国领土     ②清政府巨额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划定使馆界

    ⑤允许在通商口岸租地设厂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9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跟随部队参加了在徐州的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这段文字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②③正确,①错误

    C.③正确,①②错误                      D.①②③都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C.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想到现实”特点的史实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05年10月19日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认为:“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我国新型人民民主制度最终确立于

    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B.1949年人民政协会议召开

    C.1954年中国第一届人大的召开            D.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D.“一国两制”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危机,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亦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战国策》

    材料三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明商鞅变法中哪些措施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4分)

    (2)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为什么材料二中商鞅却因变法而死?(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重要认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贵族通过元老院的形式,控制着政治和宗教生活。公民大会虽然存在,但权力很少。许多雅典农民因为不能偿还债务而沦为奴隶,他们以自身为抵押向贵族借债。农民们一次次地要求取消债务,将土地归还穷人,雅典似乎走到了内战的边缘。雅典贵族对危机做出了反应,公元前594年他们选择了梭伦这位具有改革思想的贵族做首席执政官。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除却欠债千家乐,重获自由万民祥……挣脱枷锁出牢笼,海阔天空任翱翔。

    ——梭伦

    材料三 我已将适当的权力给予民众,绝不会故意剥削或纵情泛滥,就是那些富有和高贵的人士,提出的忠告在于知耻和守分,执着盾牌我屹立在两派之间,双方的权利不可以相互侵犯。

     ——梭伦

    材料四 雅典人之所以这时候邀请梭伦出来,是因为当时雅典正面临危机——贫富分化严重,富有者和贫穷者的分化正在激化……梭伦上台后,他所面对的情景要比想象中困难得多——穷人强烈要求平分富人的财产,梭伦当然不能支持农民的这一极端要求,不过也必须让穷人得到实惠。

    ——白海军《光荣希腊》

    (1)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问题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目的。(4分)

    (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一重要举措?这一举措直接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4分)

    (3)材料三的诗句体现了梭伦怎样的改革理念?据材料四,归纳能够论证这一理念的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的这一改革理念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多而无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宋史》卷二八四

    材料二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社会现象给北宋中期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3分)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怎样的理财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5分)

    (3)材料三对王安石变法持何态度?理由是什么?(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中国崛起第十四: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主要依据。(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秦至清初,上下两千余年间,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诸如匈奴.突厥.蒙古.契丹.满洲等对国家的统一有重要的影响,历代王朝在这一地区采用多种措施加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边山险巉溪谷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史记·匈奴列传》

    材料二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三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始皇时期加强对匈奴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2)据材料二反映了其什么样的民族观?结合所学,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方式“收养”突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康熙帝对蒙古地区是如何加强管辖的?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历代王朝都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有何认识?(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