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表为某乡镇2005与2010两年部分农产品构成。读该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单位:万元

    1.该乡镇可能于        (    )

    A.东北平原           B.江淮之间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后三类农产品在5年中产值比重显著提升,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交通           C.技术           D.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2008年我国人口数量及其构成表,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2008年的人口数据说明

    A.我国劳动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B.我国城市化速度快

    C.我国于200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D.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

    2.图中正确表示我国2008年人口年龄构成特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城市所在省区的优势能源不包括:

    A.太阳能    B.地热能      C.水能      D.天然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为某地区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量日变化柱状图(图中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降水量),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不可能显示的降水规律是

    A.山顶日降水量大于河谷盆地

    B.山腰日降水量大于山顶

    C.河谷盆地夜雨多

    D.山顶昼雨多

    2.产生图示降水日变化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风向          D.坡向

    3.与河谷盆地相比,山顶白天多雨主要是因为

    A.气温高     B.气压低           C.山风          D.谷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图中的①~③为0°~66°34′S之间年内日出时刻分布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曲线由①→②→③变化的时段内,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是(    )

    A.先向北,后向南

    B.先向南,后向北

    C.一直向南

    D.一直向北

    2.曲线由③→②变化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半球昼长夜短,且夜逐渐缩短

    B.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逐渐缩短

    C.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逐渐增长

    D.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还渐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6分)读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环北部湾地区介于东亚与东南亚之间,包括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的西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和越南北部沿海地区,这里正在形成一个跨省区、跨国界的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图6)。将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材料二    中南半岛等高线地形图(图1)、中南半岛地形剖面图(部分)(图2)、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图(图3)、海南岛等高线地形图及三地气候图(图4)。

    (1)图2剖面图是沿图1中KL、MN、OP、QR四条线中的____________线绘制?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点及对水陆交通有哪些不利影响?(6分)

    (2)甲、乙、丙分别是图4中a、b、c三处的气候资料,反映c 处的是____________ ;分析气候资料说明海南省发展热带农业的有利条件,应大力发展哪些特色农业?(8分)

    (3)分析图中①②两个城市共同的区位条件。(4分)

    (4)简述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11分)

    (5)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环北部湾地区是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应如何发挥区位优势,具体在哪些内容上向东盟在交通、能源开发、加工制造业、高科技领域投资或建厂?(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0年10月23日,新中国治淮60周年纪念大会在安徽召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中的两个地区是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两大地区。

    材料二  2009年9月到2010年初夏,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

    材料三  淮河流域是我国洪水灾害发生频繁的区域,该地区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大的全流域性洪水灾害。

    (1)说出A图的中东部区域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并描述该地形区的地表特征。(6分)

    (2)读材料二,分析导致该地区2009-2010年发生严重旱情除降水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原因。(8分)

    (3)读B图和材料三,分析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水系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