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名句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困难题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度假村           貌和神离          回溯(sù)        一暴(bào)十寒

    B.萤光屏          励精图治           木讷(nà)        大巧若拙(zhuō)

    C.坐右铭           流芳百世          档(dàng)案      翘(qiào)首企盼

    D.明信片    原物璧还        慰藉(jiè)    直言不讳(hu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每次观赏赵本山、范伟在2002年春节晚会上表演的《卖车》,我总是忍俊不禁,心中所有的烦恼、忧愁都付之东流。

    B.近几年全国各地火灾事故时有发生,惨痛事实告诫我们必须要曲突徙薪,认真落实防火措施,才能真正杜绝火灾。

    C.谈起去年长江大学为救溺水者而牺牲的三名学生,人们伤痛不已,然而更让人痛心的是当时那些作壁上观的群众。

    D.成功的领导者往往能深入基层,善于团结一切有生力量,共同努力,而绝不会去做“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针对农产品价格步步攀升,政府制定了打击囤积居奇、投放紧缺商品等措施,对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中国正逐步进入老龄社会,人们日益重视养生保健,某些骗子就抓住这种心理,见机行事,给假药贴上了保健的标签。

    D.京剧艺术如今成为了部分北京城区小学的校本课,有些小学已把京剧课列入正式课表,学生要学习20个京剧选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    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B.关汉卿是元杂剧代表作家之一,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等。

    C.《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遭遇为主要内容,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D.莫泊桑是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近300篇短篇小说,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文化问题上,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倾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西体中用我反对,中体西用我也反对。应当运用唯物辩证法,把中西文化各自的贡献综合起来,创造新的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

    ①二三十年代,主张全盘西化的是胡适之先生

    ②也要反对中国文化优越论

    ③我提的口号是“文化创造主义”,即“综合创新论”

    ④主张中华文化优越论的是梁漱溟先生

    ⑤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

    ⑥多年来我一直就是这个观点

    A.⑤②④①⑥③       B.③⑥②④①⑤

    C.⑥③⑤②①④         D.⑤②①④③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周恭肃王元俨,少奇颖,太宗特爱之。每朝会宴集,多侍左右。帝不欲元俨早出宫,期以年二十始就封,故宫中称为“二十八太保”,盖元俨于兄弟中行第八也。

    真宗即位,授检校太保、左卫上将军,封曹国公。明年,为平海军节度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检校太傅,封广陵郡王。后职屡改迁,至祠太清宫,加兼中书令。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夺武信节,降封端王,出居故驸马都尉石保吉第。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寻加镇海、安化军节度使,封彭王,进太保。仁宗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景佑二年大封拜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赐入朝不趋。

    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天下崇惮之,名闻外夷。事母王德妃孝,妃每有疾,躬侍药,晨夕盥洁焚香以祷,至忧念不食。母丧,哀戚过人。平生寡嗜欲,惟喜聚书,好为文词,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仁宗冲年即位,章献皇后临朝。元俨自以属尊望重,恐为太后所忌,深自沉晦。因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及太后崩,仁宗亲政,益加尊宠。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王涣日:“元昊平未?”对日:“未也。”日:“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既而元俨病甚。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赢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明年正月薨,赠天策上将军、徐衮二州牧、燕王,谥恭肃。比葬,三临其丧。

    (节选自《宋史·元俨传》,有删减)

    【注】①燔:fán焚烧。②冲年:幼年。③沉晦:隐而不露。④翊妒善:宋朝官名,掌管侍从讲授。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坐侍婢纵火,延燔禁中                 坐:因为

    B.行荆州、扬州牧    行:巡行

    C.颇善二王书,工飞白                   工:擅长

    D.元俨自以属尊望重                     属:地位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晨夕盥洁焚香以祷                     樊哙侧其盾以撞

    B.恐为太后所忌       慎勿为妇死

    C.帝不欲拒之,听人其半                 则或咎其欲出者

    D.陈、楚之地尤甚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每见帝,痛自引过,帝悯怜之。

    每次拜见皇上,元俨都痛心地提及自己的过失,皇上十分怜惜他。

    B.元俨广颡丰颐,严毅不可犯。

    元俨额头宽阔,双颊饱满,面容威严刚毅,看上去不可冒犯。

    C.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

    正值陕西用兵,皇上拿出每年五十万的公用钱来资助边关军用。

    D.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手调药。

    皇上面露忧容,亲自到元俨的卧室里,亲手为他调制药剂。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俨年少时很聪明,深受太宗喜爱。太宗不想让元俨过早出宫任职,约定在他年满二十岁时再外出就任。

    B.元俨历经宋朝太宗、真宗、仁宗三代,官职连续升迁,到宋仁宗景佑二年,被委以荆南、淮南节度大使的重任。

    C.元俨事母至孝。母亲德妃每次患病,元俨都亲自侍奉吃药,早晚盥洗焚香祷告,为母病担忧连饭都吃不下。

    D.元俨忠心为国,病危之时都不愿花费国家的钱财,对皇上赏赐的五千两白金坚辞不    受,令皇上感慨不已。

    5.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元俨“阖门却绝人事,故谬语阳狂,不复预朝谒”,意思是说他闭门谢客,故意装疯乱语,不再参与朝政。对这种做法,有人鄙夷,认为他圆滑世故;有人赞赏,认为他懂得韬光养晦;还有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曰:“财不足,请敛于民。”晏子日:“止 夫 乐 者上 下 同 之 故 天 子 与 天 下 诸 侯 与 境 内 自 大 夫 以 下 各 与 其 僚 无 有 独 乐 今 上 乐 其 乐 下 伤 其 费 是 独 乐 者 也 不 可。”

    (选自《说苑》)

    [注]①家老:春秋时卿大夫家中的家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①诚既勇兮又以武,________。(屈原《国殇》)

    ②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③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⑤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⑥________,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

    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

    苏轼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

    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

    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

    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

    (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含“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    析。(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

    ①随着气候变暖和人口迅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近年来有些国家在开发地表水、云水、土壤水等水资源的过程中,开始关注露水的利用和开发。

    ②露水是什么?露水是指在天气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贴近地面的室气受地面长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露点以下,所含水汽的过饱和部分在地面或地物表面上凝结而成的水珠。自然界露水的形成需要合适的条件。一般说来,晴天情况下露水比较容易形成。从时间上讲,露水多出现在夜间或清晨,并且在春秋季节出现频率更高一些。自然界的露水资源非常丰富,极有开发利用的潜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果大气水汽条件合适,地表露水有时能够达到自然降水量的水平;在某些极端干旱地区,地表露水甚至是生态植被的唯一液态水源。

    ③与自然降水相比,露水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效应。露水一般要比降水更均匀,它容易被土壤、植物根系或植被叶面充分吸收,不会造成流失、过度浸泡等水资源浪费或水害。而且尽管露水数量不一定很大,但它持续的时间比降水长得多,发生的频率也要高得多,往往在植物水分即将耗尽时能推迟叶片的萎蔫,维持植物持续生存。露水还可以直接凝结在土壤表面或形成露滴滴落到土壤中,直接参与土壤和植物的水分平衡过程,是土壤微生态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

    ④目前有些国家正在致力于有效利用和开发露水的研究工作。人们发现不仅可以有效利用露水,还可以通过选择或改善气候条件以及改造地表和地物特性等手段,来增加露水的形成量,达到开发的目的。实践中,人们主要从选择有利的局地气候条件和开发最佳的露水凝结面两个方面来开发露水。就局地气候条件而言,在天空少云、空气湿度较大、风速适中、近地层逆温比较明显、表面温差较大时,露水形成率比较高;就露水凝结面而言,改进其动力、辐射、热力和亲水性等特性,都会迅速提高露水形成的效率。创新和改进露水凝结面是目前开发露水资源的主要技术方向,因为它比选择局地气候条件更主动,也更有效。最近,人们开始尝试应用纳米技术和新型生化材料来提高露水开发利用效率,但效果还在试验之中。从发展趋势看,未来的技术方向应该是将辐射冷却效果好、亲水性强的新材料与网状结构、空中放置等多种技术优点有机地结合。

    ⑤在国际上,法国、秘鲁、以色列和德国等国家一直在发展露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在加勒比海地区,露水已经作为饮用水源在生活中被广泛收集利用。开发利用露水,有望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方式。

    (取材于《百科知识·神奇的露水》)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一般在晴天的情况下而且在春秋季节的夜间或者清晨.露水出现频率更高。

    B.露水有利于植被叶面的充分吸收,可以推迟叶片的萎蔫,维持植物持续生长。

    C.从发展趋势看,开发最佳的露水凝结面是未来开发露水资源的主要技术方向。

    D.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今天,开发利用露水资源可以弥补自然降水资源的不足。

    2.结尾段作者提到,“开发利用露水,有望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方  式”。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套袖

    铁凝

    ①冀中平原插队时,邻家姑娘总帮我们做针线。她话不多,手巧,全村妇女绣枕头、纳袜底,几乎都用她出的花样。姑娘常年戴一副素净的套袖,显得勤快、干练。不久,她也送给我一副花细布套袖,告诉我说,戴上它,省衣服。我没有省衣服的概念,戴上后只觉得多了一层从姑娘身上感觉过的那种气质。我戴着套袖赶集,买菜籽、碱面;戴着套袖去公社参加“三夏”动员会;戴着套袖起猪圈,推碾子,烫四十个人吃的棒子面……

    ②我回城了。要办各种手续,戴着那副套袖东奔西跑,在各种纸片上盖过二十多枚公章。后来手续办完了,我的花套袖就没了。它丢得很自然,不知不觉。以后,在熟悉或陌生的环境里,我又见过很多戴套袖的入:严谨的银行出纳,结实的卖肉师傅,托儿所阿姨,传达室老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工作的需要啊,我想。我没有想过我那副花套袖。

    ③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托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心中很是惴惴。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

    ④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孙犁先生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⑤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情况。我很快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⑥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戴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做衰老的。

    ⑦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首先注意到了他的那副套袖。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那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我这才想起我有过的那副花细布套袖。在那些年月里,一副花套袖也曾“武装”过我的双臂。我一时忘却了客人们的谈论,回想起冀中平原的一切,我的思绪飞得很远:一副棉花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

    ⑧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就像村里那位邻家姑娘告诉过我的那样。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

    ⑨夜深人静时,我又想起孙犁老师的套袖。我仿佛看到他又坐在那张靠窗的旧桌前,双臂戴着那整洁的青色套袖,开始伏案写作。我似乎领略到平凡而又复杂的劳动中的那种质朴、勤劳、潜心创造的精神。

    (取材于作者同题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B.第①段画线句“戴上后只觉得多了一层从姑娘身上感觉过的那种气质”中,“气质”是指一种朴素大方的风貌。

    C.作者在办回城手续时,不知不觉丢了套袖,见孙犁前也没想过自己的套袖,说明当时尚未充分认识到其精神内涵。

    D.第③段作者用拟人手法写养在笼中的鸟都害怕孙犁,欲扬先抑,为下文写孙犁的平    易近人作了很好的铺垫。

    E.④一⑦段描述了作者与文学家孙犁的三次见面,其传神的细节和深情的语言,彰显    了铁凝散文的艺术魅力。

    2.解释下列词句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高墙大院”  (2分)

    (2)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2分)

    3.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1)简述“套袖”在文中的作用。(3分)

    (2)第⑧段,作者提及孙犁在《山地回忆》中写的“布袜子”有何用意?(4分)

    4.作者由寻常的“套袖”,深情联想到相关的人与事,进而赋予其一种深刻的精神意蕴。生活中有很多物件都会触发我们的情感与联想。请你任选某一物件说说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少于200字。(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一天,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去拜访自己的好朋友弘一大师。恰巧,弘一大师正在吃午饭。看到饭桌上只有一小碟咸菜,夏丐尊很是难过,就问:“这是不是太咸了?”

    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丐尊又问他:“这是不是太淡了?”

    弘一大师微微一笑,说:“淡有淡的味道啊。”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