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⑴听爸爸说,那个烟斗是祖上     下来的,至今已经两百多年了。

    ⑵直到今天,一遇到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⑶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       ,结果落选了。

    A.流传  乞求   不负众望     B.留传  乞求   不负众望

    C.留传  祈求   不孚众望     D.流传  祈求   不孚众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B.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以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C.《美的历程》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李泽厚先生将他多年的研究付诸于笔端,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感性而亲切。

    D.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您的舞蹈跳得真棒,本年度最佳舞蹈演员评选,您一定可以忝列其中!

    B.我的鼎力相助使你获得比赛的成功,所以你送我的礼物我也就笑纳了!

    C.尊敬的张老师,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光临寒舍,我深感荣幸!

    D.请你留步吧,这件事很重要,我还要继续考虑一下,过段时间再赐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小巷只能让它这么小着;     也抵不过治理污染、维修危房的支出,也只能让议员、学者、市民们一次次呼吁着。

    ①区区的旅游收入当然抵不过拦海大坝的筑造费用,

    ②黑夜只能让狂恶的海潮一次次威胁着;

    ③白天临海气势不凡,

    ④那么多人来来往往,也只能让一艘艘小船解缆系缆地麻烦着;

    ⑤老楼只能让它在水边浸着;

    ⑤③②④①   B.⑤④③②①   C.①⑤③④②   D.④③②⑤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四副对联分别对应的行业店面是(   )

    ①瓶中色映葡萄紫 瓮里香浮竹叶青

    ②瓦壶水沸邀清客 茗碗香腾遣睡魔

    ③入门尽是弹冠客 去后应无搔首人

    ④天涯雁寄回纹纸 水国鱼传尺素书

    A.①茶馆       ②酒店       ③文具店      ④理发店

    B.①酒店       ②茶馆       ③理发店      ④文具店

    C.①文具店     ②酒店       ③茶馆       ④理发店

    D.①理发店     ②文具店     ③酒店       ④茶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赵云打败张郃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口令,借故杀了杨修,不久退兵。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B.《白光》、《孔乙己》都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但作者对《白光》中醉心仕途、精神世界渺小而可鄙的陈士成的批评更严厉。

    C.《茶馆》的戏剧冲突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D.《家》中,觉民弟兄的几个同学创办了《黎明周报》,刊载新文化运动的消息,介绍新的思想,批评和攻击不合理的旧制度和旧思想。觉慧热心参加,经常在周报上发表文章。觉民白天忙着学校的功课,晚上也积极参加周报的工作。他们都是为五四新思潮唤醒的年轻一代。

    E.在葛朗台结婚以来的第三次请客中,公证人克罗旭称赞打算替巴黎弟弟商号清偿债务的葛朗台很有荣誉感。银行家德·格拉桑也认为葛朗台这样做真是伟大极了。而德·格拉桑夫人自告奋勇,连路费也不要葛朗台出,示意丈夫帮葛朗台到巴黎去处理清盘的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武夷精舍记

    (宋)韩元吉

    武夷在闽粤直北,其山势雄深磅礴。自汉以来,见于祀事。闽之诸山皆后出也。其峰之最大者丰上而敛下,岿然若巨人之戴弁①。缘隙磴道,可望而不可登,世传避秦而仙者蜕骨在焉。溪出其下,绝壁高峻,皆数十丈。岸侧巨石林立,磊落奇秀。好事者一日不能尽,则卧小舟抗溪而上,号为九曲,以左右顾视。至其地,或平衍,景物环会,必为之停舟,曳杖徙倚而不忍去。山故多王孙②,鸟则白鹇、鹧鸪,闻人声或磔磔集崖上,散漫飞走而无惊惧之态。水流有声,竹柏丛蔚,草木四时敷华。道士即溪之六曲,仅为一庐,以待游者之食息。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

    吾友朱元晦居于五夫里,去武夷山一舍,而近若其后圃,暇则游焉。与其门生弟子挟书而诵,取古诗三百篇及楚人之词,哦而歌之,潇洒啸咏,留必数日。盖山中之乐,悉为元晦之私也,予每愧焉。

    淳熙十年,元晦既辞使节于江东,遂赋祠官之禄③,则又曰:“吾今营其地,果尽有山中之乐矣。”盖其游益数,而于其溪之五折,负大石屏,规之以为精舍,取道士之庐犹半也。诛锄茅草,仅得数亩。面势幽清,奇石佳林,拱揖映带。使弟子辈具畚锸,集瓦竹,相率成之。元晦躬画其处,中以为堂,旁以为斋,高以为亭,密以为室。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予闻之,恍然如寐而醒,醒而后,隐隐犹记其地之美也。且曰:“其为我记。”

    夫元晦,儒者也。方以学行其乡,善其徒。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然秦汉以来,道之不明久矣。吾夫子所谓志于道,亦何事哉?夫子,圣人也,其步与趋莫不有则。至于登泰山之巅而诵言于舞雩之下,未常不游,胸中盖自有地。而一时弟子鼓瑟锵然,“春服既成”之咏④,乃独为圣人所予。古之君子息焉者,岂以是拘拘乎?

    元晦既有以识之,试以教夫来学者,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⑤,抑以为何如也。

    是岁八年,颍川韩元吉记。      

                  (有删节)

    【注】 ①弁:帽子。②王孙:猴的别称。③赋祠官之禄:宋代优待官吏,官吏脱离实际职务,可以挂名掌管某祠,享受俸禄。④“春服既成”之咏:语见《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与弟子谈志向,曾皙鼓瑟,咏唱“春服既成”,其思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⑤幔亭之风:相传秦始皇时仙人武夷君,中秋节在武夷山设幔亭一座,宴请山下的乡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⑴则卧小舟抗溪而上          ⑵元晦躬画其处           

    ⑶相与酬酢于精舍之下         ⑷俾或自得其视幔亭之风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岿然若巨人戴弁

    B.散漫飞走而无惊惧

    C.仅为一庐,以待游者食息

    D.然秦汉以来,道不明久矣

    3.文中对“武夷精舍”的环境与布置有着细致的描写,请概括其特点。(3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往往酌酒未半,已迫曛莫而不可留矣。(3分)

    (2)讲书肄业,琴歌酒赋,莫不在是。(3分)

    (3)非若畸人隐士遁藏山谷,服气茹芝,以慕夫道家者流。(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书称欧阳永叔、尹师鲁、蔡君谟诸君以见比。此数公今之所谓贤者,不可以某比。足下又以江南士大夫为无能文者而李泰伯曾子固豪士某与纳焉江南士大夫良多度足下不遍识。安知无有道与艺,闭匿不自见于世者乎?特以二君概之,亦不可也。况如某者,岂足道哉?恐伤足下之信,而又重某之无状,不敢当而有也。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圣人之言如此,唯足下思之而已。闻将东游,它语须面尽之。

    (节选自王安石《答王景山书》)

    1.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分)

    足 下 又 以 江 南 士 大 夫 为 无 能 文 者 而 李 泰 伯 曾 子 固 豪 士 某 与 纳 焉 江 南 士 大 夫 良 多 度 足 下 不 遍 识

    2.由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是          。(限填书名)(1分)

    3.依据材料,由欧阳修单独修订的史书是(3 分)(    )

    A.《新唐书》   B.《新五代史》   C.《宋史》   D.《旧唐书》

    4.王安石在自谦的同时还对王景山提出了怎样的要求?(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杂 诗

    无名氏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落第长安

    常建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过一春。

    1.说说第一首诗结句的妙处。(3分)

    2.请简析这两首诗所抒感情的异同。(3分)

    3.清代吴乔说:“大抵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就有“实做”和“虚做”的不同。请结合两首诗作具体说明。(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朝搴阰之木兰兮,         。         (屈原《离骚》)

            ,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⑸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朱柏庐《治家格言》)

    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无欲则刚。   (林则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题目。

    乡下人哪儿去了

    王开岭

    我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是草木味,一是荤腥味。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乡村的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的年代,荤腥味呛鼻。心灵也一样,乡村是素馅的,城市是肉馅的。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何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之意。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70年代,随父母住在沂蒙山区一个公社,逢开春,山谷间就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的吆喝声,悠荡,拖长,像歌。所谓赊小鸡,就是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刚孵的鸡崽,卖家是游贩,挑着担子翻山越岭,你赊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时,你用鸡蛋顶账。当时,我小脑瓜还琢磨,你说,要是赊鸡的人搬家了或死了,或那小本子丢了,咋办?那岂不冤大头?

    多年后我突然明白了,这就是“乡下人”。

    来春见。来春见。没有弯曲的逻辑,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天真的生意。他们把能省的心思全给省了。

    如今,恐怕再没有赊小鸡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品种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他们擅长算术、崇尚精明,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羡慕和投奔城市的人越来越多。

    山烧成了水泥、劈成了石材,树削成了板块、熬成了纸浆……田野的膘,源源往城里走。城市一天天肥起来,乡村一天天瘪下去,瘦瘦的,像芝麻粒。

    城门内的,未必是城市人。

    城市人,即高度“市”化、以复杂和谋略为能、以搏弈和争夺见长的人。

    20世纪前,虽早早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骨子里仍住着草木味儿。

    古代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书“童叟无欺”,一撰“言不二价”。

    一热一冷。我尤喜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货真价实自居。它严厉得让人信任,傲慢得给人以安全感。

    如今,大街上到处跌水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优惠卡、打折券,反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

    前者是草木味,后者是荤腥味。

    老北京一酱肉铺子,名“月盛斋”,尤其“五香酱羊肉”,火了近两百年。它有俩规矩:羊须是内蒙草原的上等羊,为保质量,每天仅炖两锅。

    有一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家糕点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没收上来好大米。张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祖上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涵义。

    重温以上旧事,我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草木味。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这几十年间的事罢。盛夏之夜,我再也没遇见过萤火虫,也是近几十年的事。它们都哪儿去了呢,露珠一样蒸发了?

    北京国子监胡同,新开了一家怀旧物件店,叫“失物招领”,名起得真好。

    我们远去的草木,失踪的夏夜和萤火,又到哪去招领呢?

    谁捡到了?

    我也幻想开个铺子,叫“寻人启事”。

    或许有一天,我正坐在铺子里昏昏欲睡,门帘一挑——一位乡下人挑着担子走进来。满筐的嘤嘤鸡崽。

    (选自王开岭《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和消逝的美》)

    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第一段中“素馅”和“肉馅”的特点。(4分)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文字。(4分)

    3.文中写老北京的“酱菜铺子”和天津杨村的“一家糕点”两则“旧闻”有何作用?(6分)

    4.请探究作品最后一段文字的意蕴。(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盛唐之音

    李泽厚

    ①在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并且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再现的高峰,它们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体现出盛唐时代风貌的是草书,特别是狂草。

    ②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诗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唐太宗酷爱王羲之,乃至将“兰亭”带入墓穴。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但“兰亭”在初唐如此名高和风行,似有更多理由把传世“兰亭”即“兰亭”摹本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若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和多种“兰亭”摹本,的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风流敏丽,与刘、张的诗歌气质风神恰好一致,鲜明地具有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③走向盛唐就不同了。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但他提出书法要“达其情性,行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意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就像陈子昂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理论的提出,也预示着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不只是狂草,这也是当时这个书法的时代风貌。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吗?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④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期。当时传入的异国音乐,如龟兹乐、天竺乐等,与传统的“雅乐”“古乐”融合,出现了许多新创造。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这些音乐歌舞都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世俗性的欢快心声。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们的美的魂灵,所以统称为盛唐之音。

    ⑤盛唐之音的主要文学形式是绝句和七古乐府,因为它们能入乐,为大家所传唱。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盛唐草书那如走龙蛇、刚圆遒劲的笔墨线条,那奇险万状、连绵不断的结体布局,那变化无常、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不正是这纸上的舞蹈吗?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也把中国书法推上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1.文章对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与刘、张诗歌的气质风神进行类比分析,有哪些作用?(6分)

    2.简要分析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3.“盛唐之音”有什么意蕴?请从表现形式和内在属性两个方面简要概括。(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美与丑之外,对立而可混合或互转的还有崇高和秀美以及悲剧性与喜剧性两对审美范畴。既然叫做审美范畴,也就要隶属于美与丑这两个总的范畴之下。崇高(亦可叫做“雄伟”)与秀美的对立类似中国文论中的“阳刚”与“阴柔”。我在旧著《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里曾就此详细讨论过。例如狂风暴雨、峭岩悬瀑、老鹰古松之类自然景物以及莎士比亚的《李尔王》、米琪尔安杰罗的雕刻和绘画、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屈原的《离骚》、庄子的《逍遥游》和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阮籍的《咏怀》、李白的《古风》一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崇高或雄伟之感。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荷塘之类自然景物和赵孟頫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乐曲之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感。崇高的对象以巨大的体积或雄伟的精神气魄突然向我们压来,我们首先感到的是势不可挡,因而惊惧,紧接着这种自卑感就激起自尊感,要把自己提到雄伟对象的高度而鼓舞振奋,感到愉快。所以崇高感有一个内不愉快而转化到高度愉快的过程。一个人多受崇高事物的鼓舞可以消除鄙俗气,在人格上有所提高。至于秀美感则是对娇弱对象的同情和宠爱,自始至终是愉快的。刚柔相济,是人生应有的节奏。崇高固可贵,秀美也不可少。这两个审美范畴说明美感的复杂性,可以随人而异,也可以随对象而异。

    (节选自朱光潜《谈美书简》)

    1.文中“崇高”和“秀美”各自的内涵是什么?(4分)

    2.文中列举了不少自然景物和文艺作品,有什么作用?(5分)

    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崇高”和“秀美”这两个审美范畴持什么看法?(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答题(10分)

    ⑴宝玉心中想到:“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宝玉看到的是什么场景让他有如此想法?该想法反映了他对黛玉什么样的态度?(5分)

    ⑵请概括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形。(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