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1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无误的一组(   )

    A. 蓬蒿(hāo)    胜饯(jiàn)   期(qī)功强近之亲   暇(xiá)日

    B. 流憩(qì)   矫首(jiǎo)   出岫(xiù)       载(zǎi)欣载奔

    C. 盘桓(huán)  窈窕(yǎo)    遑遑(huáng)      棹孤舟(diào)

    D. 东皋(hào)   壶觞(shāng)   涸(hé)辙        除臣洗马(xiǎ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舟遥遥以轻飏    胜地不长,胜筵难再   此小大之辨也

    B. 扶枯松而盘桓    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潦水尽而寒潭清

    C. 朝菌不知晦朔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置杯焉则胶

    D. 落霞与孤骛齐飞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犹蒙襟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夙遭闵凶   ②气息奄奄  ③乃瞻衡宇  ④而征一国者  ⑤常在床蓐

    ⑥千里逢迎  ⑦夙遭闵凶  ⑧泉涓涓而始流  ⑨小知不及大知  ⑩至于成立

    A. ②⑤⑥⑧   B. ①⑤⑦⑨   C. ①②⑥⑨   D. ③④⑥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选项关于加点字的用法归纳一致的一项是(   )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③襟三江而带五湖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纤歌凝而白云遏  ⑥水击三千里  ⑦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⑧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⑨历职郎署  ⑩臣具表以闻

    A. ①③⑥   B. ⑤⑦⑨   C. ④⑦⑩   D. ②⑥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选项中都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①腹犹果然  ②千里逢迎  ③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④奚惆怅而独悲   ⑤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⑥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⑦悦亲戚之情话  ⑧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⑨既窈窕以寻壑  ⑩臣欲奉诏奔驰

    A. ①②④⑤   B. ⑥⑧⑨⑩   C. ⑤⑦⑨⑩   D. ③④⑥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犹望一稔(稔:庄稼成熟)   适莽苍者(适:到,往)

    B. 寻蒙国恩(寻:不久)      彩彻区明(区:天空)

    C. 叨陪鲤对(唠叨,聊天)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环旋着往上飞)

    D. 三径就荒(就:接近)      不矜名节(矜:自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选项中都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奚以知其然也?  ③都督阎公之雅望  ④南冥者,天池也。

    ⑤莫之夭阏者  ⑥寓形宇内复几时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A. ①③⑤   B. ②⑤⑦   C. ④⑤⑥   D. ③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写于“乙巳岁十一月”,这一年是晋安帝义熙元年,那么,五年后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庚寅年。

    B.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王勃登临滕王阁时正是季秋,那是秋天的第三个月,秋意正浓。

    C.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D. 李密“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指没有关系比较近的亲属,“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黎明,觉慧瞒着高家的其他人,告别大哥觉新、二哥觉民和《黎明周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前往上海。

    B.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C. 一些优秀运动员屡教不改,不断挑战管理底线,暴露出目前对尖子运动员的管理力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值得反思。

    D. 国内生产困难重重,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我国粮食虽连续十年增产,但中国要践行“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却日益困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史上能朴素地歌咏人生安稳的作品很少,______________,但好的作品常常是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_____________ 。许多作品,________________ ,就是失败在不懂得把握好这底子。

    ①多数的作品强调人生          ②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很多 

    ③有了这底子,飞扬不会是浮沫     ④有了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

    ⑤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   ⑥只予人以启示,不能予人以兴奋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 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 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2.翻译下列句子: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 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B.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C.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D. 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 “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C. “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D. “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识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 沈有容作战勇猛。指挥夺取刘家口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 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D. 沈有容爱护百姓。郎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4.翻译句子: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词,请回答两题。

    纱窗恨·答冠月韵

    田茂遇

    笛声阵阵因风送,老天涯,一声入破偏凄切,落梅花。

    雕盘处,千山黑雪,马嘶外,万里黄沙。算春宵归梦,好还家。

    [注释] 落梅花:即《梅花落》原出塞北,汉乐府横吹曲名,本笛中曲。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笛声”意象包含愁苦,上阕既写笛声高亢凄厉,也写诗人心中愁苦凄凉。

    B. “黑雪”,雪是白色,而诗人着一“黑”字,正写出夜晚所见之景。

    C. 落梅花,一是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飞飞落落,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一是梅花落的曲子。

    D. “雕盘处”“ 马嘶外”,地域辽阔,突出了边塞的特点。这一句再现了边塞的壮阔景致。

    2.这首诗感情丰富,说说诗歌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描写了春回大地草木勃发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两句是以云鸟自喻,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而还。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 声色结合, 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4)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5)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天空晴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够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7)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以及李白的“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化用了《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

    (9)《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0)《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募 捐

    碧 野

    一望无尽的长安街安详地躺在朝雾里,冷风从街两旁的屋顶上一阵阵地往下倾扫,稀疏的人影远远地蠕动着。一阵风来,又把黄沙飞腾起来,遮蒙了视线。天空像被寒气凝冻得青紫,街旁矮树的叶落得快完了,有些秃枝在寒风中摇曳着。

    慧走在前面,她是自告奋勇地把干粮斜挂在身上,我们的捐册和几个充饥的馒头都放在那干粮袋里。她算是我们这个小队里的队长,我和老熊并着肩默默地跟着走。

    这是南城的一个市集,我和老熊随着慧走到一家小店门前去,慧把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从干粮袋里取了出来,我把我衣袋里的募捐宣传单也掏了出来。

    “掌柜的,日本兵在打我们的绥远了,我们的中国兵冰天雪地里保护着我们的国土。要晓得我们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

    慧把话停了停,望望站在柜台前的店老板,只见一道惊惶的神色掠过了店老板的脸孔。忽地围在店门前的买客中的一个发出沙哑的声音:

    “我们的绥远失掉了么?”

    “如果我们老百姓不帮助我们的守兵,绥远是要失掉的!绥远一失掉,我们在北京城里的人不但不能做买卖,日本兵还要砍杀我们哩!”

    慧又望了望众人的惊怕的脸色:

    “我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全国老百姓肯出力帮忙,不单我们绥远不会失掉,就是驻扎在我们北京城周围的日本兵也要给我们赶走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好的帮忙法子,就是捐钱给我们绥远的守兵买皮衣,我们打算买一万件皮衣运到绥远去!”

    “一万件!”老熊把一只指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柜台。

    我把募捐宣传单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念着:

    “多捐一大枚,多打死一个敌人!”

    店老板最先拿出两角票来,买客中的一个老太婆也把篮筐里的一张三十枚的铜子票,颤动着手摊在慧手里的捐册上:

    “女先生,我的孩子也当兵,只要那些打鬼子的兵哥哥不要冻出病来!我虽然老不中用了,不过您女先生要叫人缝皮衣的时候,请到那对直的胡同里叫一声老二姆!”老太婆细小的眼睛里蓄着无限悲悯和温情。

    “谢谢您,好太婆!”慧用钢笔在募捐册上划了一阵子后,嘶的一声把收条撕下来给店主人和老太婆。

    接着我们又移近一家油盐店去。

    突然一种皮靴声向我的身边冲了过来,我把头一抬,看见一个警官站在我的身旁边,用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接着像觉察出我的什么似的,把眼皮一皱,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色。

    “浑蛋!谁叫你们捐钱给人家?”

    慧走到警官的身边去,温和地说:

    “官长,我们学生是出来捐些钱给绥远的抗敌弟兄的……”

    “谁跟你说话!”警官粗暴地叫了一声,接着又冲过两三间店前去:

    “谁敢捐钱的,我就要带他上区署里去!”

    “汉奸!”一声孩子的尖叫。

    我们三个冲出了围看热闹的人群,一直向街的那头走去,当我们走了一百步脚远的时候,慧挡住了一辆洋车:

    “先生,请捐些钱给绥远的守土官兵吧!”

    “我只剩下还车钱呵。”坐在车上的西装青年红了红脸。向车夫:     

    “跑吧,尽站着干吗?”

    车夫反而把洋车停放在地上,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一边问:

    “是不是打日本鬼子?”

    “打日本鬼子!我们绥远的守兵在战壕里又寒又饿……”

    “呵!”车夫兴奋着,把血红的眼睛睁得大大,回转头去对车上:

    “先生,请先把车钱给我吧!”

    车夫接过了车钱,又从踏板下拾起四个铜板:

    “呵……让我来捐吧……一毛又四个大子……”车夫咧着嘴巴,作着胜利的笑。

    慧刚收下钱在动笔写收条,突然先前的那个警官又追了过来,抡动着臂膀:

    “走,走!”

    “走干吗?我愿意捐钱救中国!”车夫跳起来嚷着。

    “浑蛋!你敢?”警官把拳头在车夫的面门上摇了摇,突地一手来夺慧手里头的捐册,老熊捉住了警官的胳膊。

    “你有良心么?你有良心么?”慧在老熊的掩护下伤心地哭了。

    这时在铁桶般围着的观众中,挤出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后面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弟弟,移近慧的身边:

    “姊姊!姊姊!”小女孩摇着慧的身子,把手里的几个铜板塞在慧的手里,后面的小弟弟也争了上来,把小手里的一个铜板高高地举了上来。

    慧很快地从小弟妹的手里接过钱来,低下头去在两人的小手上轻轻地吻了两下,晶莹的泪珠滴落在两只小手心上。

    警官茫然地呆望着,观众们的眼睛里炽燃着愤怒和爱怜。

    (原载1936年《生活星期刊》第27期;选自《百家散文名作鉴赏》,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我们上街募捐带着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的大红印的捐册和募捐宣传单,这透露出当时学生的抗日爱国运动是有组织的。

    B. 慧对店老板说“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他露出惊惶的神色,因为他看出来我们要向他募捐。

    C. 警官来到我身边,用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并且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色,因为他怀疑我们募捐对抗日能起什么作用。

    D. 我们向坐在洋车上的西装青年募捐,他以只剩下还车钱来推托,我们只好向车夫募捐,车夫欣然捐出了一毛又四个大子。

    E. 作品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事,所写的内容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言、所感,这样写使文中记述的募捐这件事真实可信。

    2.作品中慧这个人物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描写人物形象的?请结合对捐款群众的描写简要分析。

    4.作品第一段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作品为什么以景物描写为开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