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填空题 5 题,作图题 2 题,实验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21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小孔成像   B. 河水看起来变浅

    C. 海市蜃楼   D. 水中荷花的倒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界面发生反射和折射时(   )

    A. 反射角等于60°   B. 折射角大于反射角

    C. 折射角等于反射角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恩施州大量开展“六城”同创活动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河道两岸景色宜人,河水清澈见底.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翠绿的树叶——绿色的树叶反射了绿色的光   B. 房屋在河里的倒影——光的反射现象

    C. 岸上的人看到清清河水里的鱼——光的直线传播   D. 各个方向能看到醒目的广告牌——漫反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 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 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 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 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为小李用照相机拍摄的石拱桥照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B. 桥的倒影看起来比桥暗,是由于一部分光折射到了水中

    C.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 若相机镜头焦距为f,拍摄时镜头到桥的距离要大于2f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小明在一个玻璃杯的后方放置一张画有两个箭头的白纸,如图甲所示;当向玻璃杯中注水至两箭头中间时,观察到图乙所示情景,透过杯中水看到的箭头却是一个反向且变长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看到的两个箭头是实像

    B.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C.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变长了,说明装水的杯子相当于放大镜

    D. 图乙中看到下面的箭头反过来的现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池底某点的光路,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 0.7 m   B. 0.3 m   C. 0.4 m   D. 0.1 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实例:①从上面观赏鱼缸中的鱼;②电影屏幕上的画面;③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④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柳树的“倒影”,能看到虚像的是________(填序号);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角的度数为________,折射角的度数为________,界面AB________(填“左”或“右”)方是空气.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最后________(填“入射角”或“折射角”)先增大到9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1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若她以0.5 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 s后,则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此时的像高________m.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__.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近视眼应佩戴由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学习透镜知识时,秦老师与同学们发现照相机、投影仪与放大镜,在距离、成像等方面有差异,经过讨论,确立了探究课题“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跟________(填“物体的大小”或“物距”)有什么关系”,小敏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移动光屏能承接到一个倒立、________的实像,与上面研究过的________成像原理相同;若想让所成实像变大些,可将蜡烛适当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2 题
  1. 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静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刚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的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实验并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实验数据如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1)要测量反射角,在图中应测量∠________;

    (2)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若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见反射光线,由此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内;

    (3)观察实验数据总结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时,发现表格中有一个反射角的读数有误,是________°这个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琳在照镜子时发现,她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于是她想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她按图甲摆放器材,进行实验.

    (1)她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确定________.

    (2)实验中,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__(填“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她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___∠EON(填“>”“<”或“=”).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OE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透镜焦距f=10 cm).

    ①根据上表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 cm时,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

    ②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_______cm;

    ③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________(填“同”或“异”)侧;

    ④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_______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