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肆吃喝,不管公款私款,会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便于防止权力的滥用         B.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C.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D.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          D.商人介入手工业生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 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 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 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一书中说:“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地变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客观的历史存在          B.历史学缺乏科学稳定性

    C.历史学要为现实服务          D.对历史解释应与时俱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迫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反对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A.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     B.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     D.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胡适看来,中国人在文化上所面临的“真正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我们应当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可见,胡适主张

    A.反对传统,全盘实现文化西化   B.中西结合,重构中国的新文化

    C.坚守传统,抵制资产阶级文化   D.中体西用,将西方文化中国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祥地         B.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

    C.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         D.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

    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         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

    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         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

    年份

    GNP总量(10亿美元)

    GNP增长率%

    失业率%

    1930

    90.4

    -12.3

    8.7

    1933

    55.6

    -4.1

    24.9

    1935

    72.2

    10.9

    20.1

    1938

    84.7

    -6.3

    19.0

    ——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

    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   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

    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       D.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第11届G20峰会上,中国提出加快推进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的建议,并得到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领导人的支持,但美国财长一直拒绝就此提议发表意见。这反映了

    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

    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

    C.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

    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一一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二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依据材料一,概述中国版“光荣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中英两国“光荣革命”的法律成果。

    (2)结合近代英、法、美三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对于他们而言,工业文明带给他们的只是苦难与痛楚,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工人阶级从切身经历中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从自然法理论出发,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人的天赋权利。英国一些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科贝特、伍勒韦德等人坚决抨击现实社会的不平等。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发出了另一种声音,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法国社会学家圣西门、孔德等人。他们一致认同,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 -19世纪的世界史》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加紧研究制定推动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业体制改革总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取消食盐专营”。此消息一出,公众与业界反响强烈,皆认为在我国持续了2600多年的食盐专营制度将要废除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管仲开创了中国食盐专卖制度,使得齐国国力大增,为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开始任命御史大夫张汤等实行盐铁官营,对食盐经营进行严格管理,禁止富豪雇人擅有山泽之利。对私自煮盐者,没收煮盐工具,还要处以“铁左趾”的酷刑。……汉昭帝六年(公元前81年),举行了中国经济史上著名的“盐铁会议”,形成了重要文件——“盐铁论》。……在宋太宗至真宗这段时间,主要实行禁榷法。禁榷法包括官卖、计口授盐、计税敷盐、计产敷盐和常平盐等。……明朝主要实行民产、官收,就场专卖的办法。专卖制主要有三种:开中法、计口授盐法、商专卖法。其中商专卖法是盐专商直接与灶户交易,官府不再向灶户收盐,而令灶户按引纳银,商人则直接向灶户购盐而不经官。

    一一摘编自曾双余《中国2 6 O 0年盐制演绎寻踪》

    材料二  1913年,袁世凯与英、法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条款,……承认要在外人襄助下,对中国盐税征收办法实行整顿改良。……根据善后大借款合同,英国人丁恩担任盐务稽核所会办,……丁恩在印度实行的“就场征税、自由贸易”的盐政政策卓有成效。来华前,对中国的盐务已做了较深研究,到任后第二天,他就给财政部提出了《改良盐务条议》的条陈,明确提出:“盐政欲增加收入,罗致巨款,政府不必独揽制造。……如能设法于盐斤未离滩之先,即将课税全数征收,则收入自然源源不穷。”……尽管遇到种种阻难,但开放引岸(指定给请引行盐的盐商的专卖区)、自由贸易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在丁恩及其国内改革派的努力下,民国初年的盐务改革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民国初年的这次盐务改革,客观上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过程中建立的稽核制度,对后来的中国盐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盐务近代化的开端。……后人评价丁恩为“热心改革家”、“主张废除专商最力之第一人”。

    一一摘编自潘前芝《1913,中国盐务大改革》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历程。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盐政改革的原因,并简要加以评价。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