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苏  辙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

    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家贫,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①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以陷于大难,乃欲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在以处之矣。

    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注:①黾勉(mǐn miǎn):努力。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其诗而实绮         质:质朴

    B.自谓不甚渊明         愧:惭愧

    C.性刚才拙,与物多       忤:违背

    D.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    悛:悔改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

    B.独喜为诗,精深华妙

    C.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

    D.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置家罗浮下/不见老人衰惫

    B.追和古人,则始东坡/然吾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

    C.每家贫/乃欲桑榆之末景

    D.然诗质而实绮/自托于渊明,谁肯信之
    4.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除了名和字外,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称其别号。

    B.谪居指古代官吏被贬官降职到边远外地居住。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句中谪居与本文意思相同。

    C.“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句中“诸人”分别指曹植、刘祯、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他们中有两人是建安七子。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

    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

    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的人是“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缩短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B.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C.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D.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
    7.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

    ②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③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根据情境补写下面空缺处内容。

    (1)在《观沧海》中,表现曹操挥师北伐,登上碣石山,初见大海的两句豪迈的诗是“___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               ”。

    (3)在《赤壁赋》中,描绘秋天江水澄净,反映游人悠然自得的两句诗是“              ”。

    (4)陶渊明《饮酒》诗中,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只要思想远离达官显贵,就能超尘脱俗的精神世界的诗句是: “                     ”。

    (5)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海上的昼夜和自然的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

    (6)杜甫《登高》诗中,不仅写出了自然之秋,暗含诗人对人生之秋强烈而深刻地体悟的句子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王  波

    1913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校长不久,便将爱因斯坦请到柏林大学,并为他设立了一个新的教授职位。在他看来,“把更多有天赋的科学家留在德国”是一名科学家应尽的责任。

    当然,对普朗克来说,一切并不是“责任”两个字这么简单。在这个路德教徒心中,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而终其一生,他一直守在科学的屋檐下。

    1878年,20岁的普朗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名声来自他的音乐天赋,这个大二学生曾为多首歌曲和一部歌剧作曲。但在选择专业时,他选择了物理。一位物理学家教授试图劝说年轻人另走他路,这样或许更容易有所成就。普朗克拒绝了教授的好意,他回应道:“我并不期望发现新大陆,只想把现有的物理知识搞清楚。”

    第二年,当为自己以“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为题目的博士论文答辩时,年轻的普朗克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幸运的是,普朗克最终通过答辩,并获得了慕尼黑大学的教职,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理论物理研究。

    普朗克所不曾期望的“新大陆”,则在22年后浮现。1900年,普朗克提出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给物理学带来巨变,也在18年后给普朗克带来了诺贝尔奖。

    只是,此时的奖励,已难以抚平普朗克内心的千疮百孔。他的妻子和女儿先后离世,大儿子则死于一战战场。

    战争带给普朗克的,不仅是家庭的巨变,还有事业的动荡不安。1914年,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德国科学和文化界发表了《文明世界宣言》。普朗克在德国物理学界享有最高声誉,不得不在这个臭名昭著的宣言上签名。很快他便后悔了。两年后,他再次签名,不过是反对军国主义。

    与此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也陷入了困境。为了让局面改观,普朗克向同事们呼吁“坚持到底,继续工作”。1920年10月,他和犹太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创建德国科学临时学会,以求募集资金支持科学研究。

    纳粹的上台,则让普朗克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身为威廉皇家学会主席的普朗克,眼睁睁看着大批犹太朋友和同事被驱逐和羞辱,数以百计的科学家被迫离开德国。部分人在普朗克的劝说下,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哈伯。

    只是,这些为科学而留下来的人,几乎处处饱受屈辱。普朗克曾直接找到希特勒,抗议哈伯遭受的不公正待遇,但丝毫于事无补。德国科学的屋檐之下,已无这些人的容身之处。哈伯最终在1934年死于流亡途中。爱因斯坦则在1935年远走美国。普朗克弹钢琴时,由爱因斯坦拉小提琴伴奏的场景,也从此成为绝响。

    那些在皇家学会研究所内工作的犹太科学家,在失去了普朗克竭尽全力的保护后,不得不离去。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在他看来,自己“有责任”留在国内,保护已经支离破碎的科学研究。他无力反抗纳粹的暴行,但当二战的战火燃烧到柏林时,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写到:“要渡过危机,一直活到重新崛起的转折点那天。”

    可惜的是,在1944年2月的一次空袭中,普朗克在柏林的家完全被摧毁,他留在家里的论文手稿和藏书化为灰烬。5个月后,他的二儿子埃尔温·普朗克因参与密谋暗杀希特勒,被逮捕关入盖世太保的总部,并在1945年被处决,曾经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一位87岁的老人,在屋檐之下体会着家国的凋零。

    而为了“扩大科学的影响”,老人不顾健康问题的困扰,前往各地巡回演讲。在演讲中,他呼吁人们“向上帝走去”,这个“上帝”不是他信仰了一生的耶稣,而是他为之付出了一生的科学。

    (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在表现普朗克对科学的坚守的同时,说“科学是他的另一个上帝”,文末进一步提到普朗克的呼吁——“向上帝走去”,这正暴露出人性的两面性。

    B.在作者看来,20岁的普朗克凭借他的音乐天赋已在慕尼黑大学小有名气,可是选择专业时,他选择已经研究得差不多的物理,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C.文章运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普朗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苦难经历,塑造了一位执著爱国的物理学家的形象。

    D.普朗克不曾期待在物理学上有“新大陆”般的发现,但他在1900年,却提出了黑体辐射问题,进而提出了量子概念,这正反映出他对科学始终不渝的探索。

    E.尽管作出了最大的努力,普朗克还是不能使那些为科学留下来的人免受屈辱,而他本人,也不得不在《文明世界宣言》上签名。

    (2)文章第四段提到普朗克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时被一位知名化学家进行了近乎讽刺的批评一事,这是否会影响普朗克的形象?请说明你的理由。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普朗克终其一生,一直守在德国科学的屋檐下的?请举例表述。

    (4)在其他科学家选择了“不得不离去”后,普朗克则选择留在德国,他的这个选择给了你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填入的成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听到市公安局成功打掉这股长达十年的黑势力的消息,老百姓    ,拉横幅、放鞭炮庆贺,表达出对黑恶势力的深恶痛绝,对法律正义的欢欣鼓舞。

    ②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难以预料,用     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往往会享有一片安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③消费者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仍是服装的标识     ,如将化纤衣物标注成纯棉的,羊绒等实际成分与标签不符等。

    ④随着冬天的脚步临近,商场里的被子销售开始火热起来,但蚕丝被、羊毛被等大打“多功能、高科技”概念,让消费者     ,从几百元到近万元的价格更是让人咋舌。

    A.弹冠相庆  安之若素   鱼龙混杂  一筹莫展

    B.拍手称快  随遇而安   鱼目混珠  无从下手

    C.弹冠相庆  随遇而安   鱼龙混杂  无从下手

    D.拍手称快  安之若素   鱼目混珠  一筹莫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

    B.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可以清晰展示月球撞击坑边缘的细纹,让人更加真切地观察到月球的形貌。

    C.网络问政要贴近民生实际,要将领导干部是否倾听网络民意、是否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作为考量其执政能力的标准。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上下衔接、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②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

    ③故有“秋老虎”之说。

    ④“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

    ⑤被称为“多事之秋”。

    ⑥因此,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⑦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改变。

    A.②①③④⑤⑦⑥     B.①③⑤④②⑦⑥

    C.②③①④⑤⑥⑦     D.②⑤④①③⑦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一段介绍阳光体育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以“阳光体育的目的”为开头写一段文字,不超过50个字。

    为切实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它以“健康、运动、阳光、未来”为宣传口号,深入研究体育在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以体育为手段,促进中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旨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的深入实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桑地亚哥,他有一句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请阐述一下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哲理。(不少于8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学蜗牛爬,要学千里马。——谚语

    追逐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佚名

    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

    做了寒衣杨柳青,做了夏衣水结冰。——俗语

    上面的四句话,会使人产生许多关于“快”与“慢”的联想,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