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渎(xiè)     哑(ān)     强不舍(guō)

    B.褓(qiáng)   妖(ráo)    鸿之志(hú)

    C.进(pián)   佝(lǚ)     方圆凿(ruì)

    D.粮(xiǎng)   鞭(chī)    缺毋滥(nì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田圃     凌驾       言行相顾     温声细雨   

    B.风骚     解剖       心无旁骛     红装素裹

    C.喧攘     拣择       冥思遐想     细雨霏霏  

    D.绵密     劫难       恪尽职守     披蓑带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网络上,文化的空间向每一个人开放,权威不再存在,每个人都能取得传播和交流的权利

    B.他探着头,向岁月的深处望了望——然而,那么美妙纯真的年月啊,早已含糊得不见踪影。

    C.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偏僻山乡的人也能安居乐业、饱食终日,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澡堂老板在诱杀蟑螂大赛中遥遥领先,让广大市民既惊奇又忧虑,二者兼而有之地同时具备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约三千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

    C.俄罗斯诗人叶赛宁在《蝈蝈与蛐蛐》中,敏锐地捕捉到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开宗明义,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

    D.《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是法国的雨果,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这篇课文是对人类先贤的崇高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B.为了更好的服务百姓,现在气象部门每隔几日就要向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天气变化信息。

    C.我们要共同维护杭城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扶贫帮困、和谐友善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

    D.在埃博拉病毒面前,全人类都能手挽手心连心,这就是我们人类战胜一切艰难、走向美好未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 更深月色半人家,           。今夜偏知春气暖,           。(刘方平《月夜》)

    ④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⑵两小题。(5分)

    9月12日上午,嘉兴富悦大酒店的会议厅就像一个大型农贸市场。一张张展示桌有序排开,桌上陈列了来自各省市的农副产品,有芦笋、秋葵等生鲜蔬菜,时令水果葡萄、猕猴桃等也有,还有有机大米、绿壳鸡蛋等绿色无公害的东西,甚至还有在盆里探头探脑的甲鱼。这是由浙江省商务厅联合省农业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嘉兴市政府共同举办、得到商务部支持的第三届长三角地区“农超对接”洽谈会,吸引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大批农产品生产商、超市采购商参加。

    1.这段文字在语言结构、用语得体、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闻一多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理论,以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请你根据要求,在学校开展的以“诗歌三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6分)

    1.朗诵诗歌时,在词的上下阕之间的停顿比句子间的停顿要长一些,请你根据词的相关知识,用“||”给下面的词分出上下阕。(2分)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杆。(李璟《浣溪沙》)

    2.诗人汪国真写“江南雨”的意境是:细雨蒙蒙,水天一色,春燕偏飞,水面荡漾涟漪。请你根据这一意境,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诗句。(2分)

    江南雨   斜斜

    江南雨   细细

    江南雨斜

    斜成檐前翩飞的燕子

    江南雨细

    3.班里有一些同学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背诗已经没有必要,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表达你的看法。(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根据以上材料的含义,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火光

    柯罗连科①

    很久以前,在一个漆黑的秋天的夜晚,我泛舟在西伯利亚的一条阴森森的河上。船到一个转弯处,只见前面黑黢黢的山峰下面,一星火光蓦地一闪。

    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

    “好啦,谢天谢地!”我高兴地说,“马上就到过夜的地方啦!”

    船夫扭头朝身后的火光望了一眼,又不以为然地划起来。

    “远着呢!”

    我不相信他的话,因为火光冲破朦胧的夜色,明明就在那儿闪烁。不过船夫是对的,事实上,火光的确还远着呢。

    这些黑夜的火光有着自己的特点:驱散黑暗,闪闪发亮,近在眼前,令人神往。乍一看,再划几下就到了……其实却还远着呢!……

    我们在漆黑如墨的河上又划了很久。一个个峡谷和悬崖迎面驶来,又向后移去,仿佛消失在茫茫的远方,而火光却依然停在前头,闪闪发亮,令人神往――依然是这么近,又依然是这么远……

    现在,无论是这条被悬崖峭壁的阴影笼罩的漆黑的河流,还是那一星明亮的火光,都经常浮现在我的脑际,在这以前和在这以后,曾有许多火光,似乎近在咫尺,不止使我一人心

    驰神往。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而火光也依旧非常遥远。因此,必须加劲划浆……

    然而,火光啊……毕竟……毕竟就在前头!……

    [注]①柯罗连科:俄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屡遭沙皇反动当局的打击迫害,曾被流放到荒僻的西伯利亚整整六年。 

    1.本文叙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3分)

    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感到“阴森森”的具体原因。(4分)

    (1)我泛舟在西伯利亚的一条阴森森的河上。

    (2)可是生活之河却仍然在那阴森森的两岸之间流着。

    3.分析“火光”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4.请对“我”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并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跨越苦难

    ①苦难原本是生命旅途中一道不可残缺的风景。

    ②苦难是竖在现实和未来之间的一扇纸糊的门,你只要敢于捅破,前方的路便天宽地阔;苦难是蹲在成功门前的看家犬,怯弱的人逃得越急,它便追你越紧;苦难是火焰熊熊的炼狱,灵魂在苦难中涅槃①,就会显露出金子般的成色……

    ③四季轮回,既然有春天的葱茏,也就有秋天的落叶;既然有夏天的热烈,也就有冬天的风雪。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苦难,没有理由不善待苦难。

    ④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苦难宛如天边的雨,说来就来了,你无法逃避,无法退却;苦难又似横亘的山,赶也赶不跑,你只有跨越,只有征服。面对苦难,最要紧的是心不烦,意不乱。闭上你的眼睛,聆听一段清泉叮咚的乐曲,幽远清新的旋律会送你一份“心静自然凉”的轻松;放飞你的思想,翻开油墨飘香的书页,睿智俏丽的文字会给你一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在泪水涌出眼眶之前,请抬起你的头。仰望头顶那方包容了亿万年风霜雨雪的天空,读懂那份旷达,那份宽容,那份蔑视一切的恢宏气势后,你怎能不顶礼膜拜,信心倍增?

    ⑤也许,所有的艰难险阻是通向人生的驿站的铺路石;也许,每一阵雷电霹雳是响彻青春岁月的爵士乐。曹雪芹满腔辛酸作成《红楼梦》,贝多芬用苦难谱写《第九交响曲》,诺贝尔用生命的代价换取了震慑世界的一声巨响。苦难之于人生,实在是一笔丰富迷人的财富。

    ⑥失意的时候,总要忍不住说日子难过。但再苦再难也得过。人生如爬山,苦难便是通向山巅的崎岖小路。不曾历经苦难,你就永远只能在山脚下徘徊,永远无法领略虎啸生风,群峰叠翠的无限风光。

    ⑦生命总是在挫折和磨难中茁壮。思想总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熟。意志总是在残酷和无情中坚强。

    ⑧让我们对所有的苦难心存感激,然后投入所有的心智所有的激情,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用一生的无畏和执著浇灌勃勃生命,如花绽放。

    ⑨接受苦难,不为别的,就为你来到了这世上;跨越苦难,不为别的,只为你不白活一回。

    【注】①涅槃:佛教用语,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现用作死(多指佛或僧人)的代称。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

    (1)“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用来论述苦难也是瞬息,也终将过去。

    (2)“跨越苦难”前,你可以闭眼听泉、翻书阅读、仰望天空,为自己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第五段中列举了一些名人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3分)

    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4分)

    4.联系你的生活,谈谈你是如何面对生活中所遇的困难的。(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山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dúlóu骷髅)以为枕,示猛也;铸铜其形为溲(排泄小便)器,示厌辱之也。他日复猎于山南,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虎。退而更射。镞破竿折石不伤。余尝以问扬子云。子云曰:“至诚则金石为开。”余应之曰:“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者孤洲,乃大鱼,怒入水,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在洲死者十余人。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斧砍之。斧缺柯折,石马不伤。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沉溺斧缺之事。何金石之所感偏乎?”子云无以应余。 

    (节选自刘歆《西京杂记》,有改编)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4分)

    A.示猛也(佩服)         B.铸铜其形为溲器(模仿)

    C.其形虎(像)           D.者孤洲,乃大鱼(先前)

    2.下面各句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镞破竿折石不伤        佣者笑应曰

    B.船随风浪,莫知所       次所旁丛祠中

    C.向者孤洲,大鱼        当立者公子扶苏

    D.即斧挝之            或为死,或以为亡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

    (2)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

    4.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你认为本文作者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你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如何理解“沾襟比散丝”?请简要分析。(2分)

    2.请分析颔联中“重”与“迟”的妙处。(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