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工作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 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诗描述的是哪座桥的宏伟气势?(   )

    A、南京长江大桥   B、关州黄河大桥  

    C、钱塘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整风运动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几年我国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行动,而在建国初期却不是这样的,你的依据是( )

    A. 《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共八大   D.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被废除的标志是 ( )

    A. 新中国成立   B. 蒋家王朝覆灭

    C.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这幅农家春联中的两次“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  )

    A.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道路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  )

    A. 1946~1956年   B. 1956~1966年   C. 1966~1976年   D. 1976~1986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50年新中国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这次土地改革(  )

    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地主”这一名词象征着封建主义,在人们脑海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一阶级退出中国历史舞台是在(  )

    A. 辛亥革命   B. 开国大典   C. 1952年土地改革   D.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中国建立后经常开展社会政治运动,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应该是(  )

    A. 孙建国   B. 周跃进   C. 李援朝   D. 钱红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是片面强调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的 (  )

    A. 多   B. 快   C. 好   D. 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一首歌谣写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出现于

    A. 农业合作化   B. “大跃进”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意义是(   )

    A. 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新高潮

    B. 总结了三大改造的胜利成果

    C. 开创了党派之间平等协商的新形式

    D.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36年苏联颁布宪法,宣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包括 (  )

    A.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巩固了人民政权

    C.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60周年庆典上的镜头,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大战役   B. 新中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迄今为止(2010年),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

    A. 40周年   B. 50周年   C. 59周年   D. 61周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幅农家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材料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此翁淡泊于名利,专注于田畴。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让人们远离饥饿。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当年”分田与什么运动直接有关?“今岁”分田又指党在农村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的“此翁”指的是谁?他的“改变了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结合所学的知识请回答:

    (1)此材料的出自我国哪部历史文献资料?依据此材料,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

    (2)此运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多少?

    (3)此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①“二月逆流” ②毛泽东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 ③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④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⑤全国出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⑥“四五运动” ⑦毛泽东逝世

    (    )→(    )→(    )→(    )→(    )→(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3年11月9日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让我们一起回顾共和国65年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

    【宪法制定 人民民主】

    材料一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

    【肆意践踏 民主法制】

    材料二  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2)材料二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发扬民主 健全法制】

    材料三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是。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颁布的两部法律文件。

    (4)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法制中国,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