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11 题,解答题 2 题
中等难度 3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2005年10月12日9时,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飞船载着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盛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115小时,完成了多项空中实验,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宇航员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物质( )
    A.鲜花
    B.淡水
    C.营养物质
    D.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虫
    D.珊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做“响尾蛇是根据什么标记去追寻中毒的猎物的”实验时,将一只没有被蛇咬过的死老鼠用于实验的目的是( )
    A.作为重复实验以减少误差
    B.将它与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形成对照
    C.研究响尾蛇是习惯袭击死的还是活的老鼠
    D.将响尾蛇咬过的死老鼠作为实验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班同学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甲、乙、丙、丁四组同学所使用的鼠妇数量依次是3只、2只、1只、10只,使用鼠妇数量比较科学的小组是( )
    A.丁
    B.丙
    C.乙
    D.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 )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食物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
    A.生长现象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繁殖
    D.呼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生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动物能呼吸、植物不能
    B.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C.动、植物都能排泄体内废物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分类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按照正确方法对同一地区内的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测量湿度,三处湿度大小的关系应是( )
    A.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
    B.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C.草地>茂密的灌丛>裸地
    D.茂密的灌丛=草地>裸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哪一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森林面积减少
    B.环境污染
    C.生物进化
    D.生物入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到了冬天,杨树和柳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 )
    A.杨树和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柏比杨柳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C.松柏和杨柳进行着生存斗争
    D.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①阳光②杂草③水分④土壤⑤田鼠⑥空气⑦蝗虫⑧稻螟.
    A.①②⑤⑥
    B.③④⑦⑧
    C.①③④⑥
    D.②⑤⑦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不能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群山羊
    B.一片果园
    C.一条小溪
    D.一块稻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动物、植物和其它生物三类.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生活环境
    B.形态结构
    C.生物用途
    D.个体大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关于环境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DT的使用导致鸟类的生殖能力受到影响
    B.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板结
    C.生物有很强的自我适应能力,我们开发自然资源对它们没有影响
    D.使用农药时会将有益昆虫杀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 )
    A.阳光
    B.害虫
    C.温度
    D.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应该做的是( )
    A.修改假设,让它与结果一致
    B.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符
    C.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
    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1 题
  1. 植物不进行呼吸,动物进行呼吸.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植物具有应激性.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它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生物圈就是一个生态系统________.(请填写“正确”或“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观察法.(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广阔的地球表面,地形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很大.与各种环境条件相适应,不同地方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请举出其中的两个生态系统.如:________生态系统;________生态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果把鱼从池塘中捞出来,用不了多长时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藻类等饵料大量减少,鱼类同样也会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________;如果池塘中的鱼数量过多,也会造成有些鱼死亡,这说明鱼类的生活需要一定的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它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在一起.
    (1)
    老虎吃野猪-------------合作关系
    许多蜜蜂在酿蜜---------竞争关系
    田里的水稻与杂草-------捕食关系
    (2)
    动物的取食----应激性
    向日葵超向太阳----生长
    植物的开花结果----营养
    人体的排汗----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排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2 题
  1. 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一份关于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报告,由于被水浸渍,一些地方字迹已经看不清楚(题目中画横线处),请你将它补充完整,并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问题:______.
    假设:______.
    设计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和______两种环境.
    方法步骤:
    (1)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等的鼠妇,静置2分钟.
    (2)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实验记录: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结论:______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______的环境中生活.
    问: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______.
    这个实验的变量是什么?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