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选择填充题 6 题,信息分析题 9 题,简答题 2 题,探究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碾米          B.淘米         C.洗菜         D.酿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汽车尾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下列能源的使用最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的是

    A.太阳能    B.天然气    C.汽油    D.柴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现有等质量X,Y的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

    B、相对原子质量:

    C、金属活动性:

    D、消耗硫酸的质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OC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OC时降到t1OC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OC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填充题 共 6 题
  1.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 ——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 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 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黄曲霉素(分子式为C17H12O6)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它的毒性是剧毒物质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黄曲霉素具有耐热性,一般烹调加工温度不能将其破坏,若进入人体,在肝脏中存留最多,在坚果类、谷物类、家庭自制发酵食品和粮油制品中含有黄曲霉素的可能性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吃到坏瓜子、花生应立即吐掉并漱口

    B. 黄曲霉素由三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13g

    C. 常温下,黄曲霉素化学性质稳定

    D. 黄曲霉素是由分子构成的有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的俗名

    B.物质的分类

    氢氧化钠的俗名——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名——纯碱

    CH3COOH——酸

    NH3·H2O——碱

    C.物质的物理性质

    D.物质的鉴别

    碘单质——能升华

    氧化钙——加水放热

    食盐与苏打——加食醋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燃烧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因果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因为某种物质的溶液呈碱性,所以该物质属于碱

    B. 因为阳离子中质子数多于电子数,所以阳离子带正电

    C. 因为氯酸钾加热分解可得到氧气,所以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

    D. 因为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稀硫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3盐城市)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稀盐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钾溶液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信息分析题 共 9 题
  1.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________)

    A.氧气     B.蒸馏水   C.加碘食盐   D.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庄稼要好,肥料要饱”。化学肥料与传统农家肥配合使用,对促进农作物增产、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________)

    A.硝酸铵  B.  磷酸二氢铵   C.尿素   D.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分别表示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四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未改变

    B.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知道,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可能是催化剂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_)

    A.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B. 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

    C.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里为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操作方法均已省略)正确的是(________)

    选项

    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选用试剂

    A

    CO2(CO)

    适量O2

    B

    NaCl溶液(CaCl2)

    适量Na2CO3溶液

    C

    CuO(Cu)

    适量稀盐酸

    D

    NaCl溶液(Na2CO3)

    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2)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阴离子________。

    (3)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来软化硬水;

    (2)衣服面料中的腈纶和羊毛可用__________法区别;

    (3)电动汽车,低碳环保,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备受人们青睐。电动汽车在进行铅酸电池充电时,发生的反应为:

    2PbSO4+2H2OPb+2H2SO4+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4)汽车外壳材料主要是钢,汽车表面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钢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被称为一个周期,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图1中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离子符号是 ______ .

    (2)图2是铟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 ______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铟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______ 周期.

    (3)图1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原子中________不同;

    (4)氟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氢氟酸(HF),可用于玻璃雕刻,其主要原因是氢氟酸与玻璃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发生反应,生成四氟化硅(SiF4)气体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海边盛产贝壳,其主要成分为CaCO3,以贝壳和纯碱为原料,生产烧碱的简要工艺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 ______.①的反应类型为: 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结晶得到的固体烧碱中可能含有少量的______(写化学式).

    (4)在工业上,熟石灰可用于生产烧碱.在农业上,它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X、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_______ (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______,该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F+X→B+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D+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使用了一种含碳酸钙的“石头纸”: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50g碎纸样品。分别在5只烧杯中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纸张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烧杯①

    烧杯②

    烧杯③

    烧杯④

    烧杯⑤

    加入样品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充分反应后生成气体的质量/g

    0.88

    1.76

    2.64

    3.52

    3.52

    (1)10g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最多生成      g气体;

    (2)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烧杯④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3 题
  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要得到较纯净的气体,应选用的制取装置的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___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往外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在实验室中,I装置被称做“万能瓶”,具有多种用途,仔细观察右图装置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收集气体若用I装置替代G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__口进入(填a或b)。

    ②J、K装置任选一装置,阐述该装置的用途: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婧同学学习化学后知道,镁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固体.但她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却发现在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小婧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 质

    MgO

    MgCl2

    Mg3N2

    Mg(NO3)2

    MgCO3

    Mg(OH)2

    颜 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其他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婧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由镁与空气中的        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婧设计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她的方案可能        

    【实验结论】根据小婧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_____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__比较

    若pH>7

    (___________)

    若 pH____7

    CaCl2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神舟”飞船内,可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以降低CO2含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