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填空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7 题
  1. (2007•威海)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列关于图表提供的资料或应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表,可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判断酸、碱、盐的溶解度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选择从溶液中获得晶体的方法
    D.根据空气质量周报,可知道空气质量级别和首要污染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9•无锡)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0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0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1•连云港)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正确实验结果和保障人身安全的前提.以下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块状固体
    B.
    滴加试剂
    C.
    稀释浓硫酸
    D.
    闻气体气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7•威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们研究化学反应的目的之一是获取物质和能量
    B.物质的多样性主要是由物质的状态决定的
    C.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D.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就可以控制化学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08•黄冈)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错误 B.B错误 C.C错误 D.D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08•自贡)据报道,科学家己经研制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碳膜片,其厚度只有一根头发的二十万分之一.如图所示,这种碳膜片状如蜂巢,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边形单元向外延展而成,下列有关碳膜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膜片属于单质
    B.碳膜片与C60是同一种物质
    C.碳膜片属于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D.碳膜片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和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08•丰台区一模)下面是小洁同学用连线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与材料:
    玻璃--硅酸盐材料
    塑料--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玻璃钢--复合材料
    B.化学与环境:
    塑料袋--造成白色污染
    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
    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污染
    C.化学与健康:
    甲醇--能导致失明
    CO气体--能使人缺氧而致死
    海洛因--损伤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D.化学与能源:
    汽油--化石燃料
    酒精--生物燃料
    核能--化学能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2007•威海)陶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反应制造的人造材料,青铜是人类最早利用化学反应制造的金属材料,陶器、青铜器及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请回答:
    (1)陶、铜、铁等材料的生产离不开火,火即所谓的燃烧,其实质是一种(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而铁和铜的冶炼,主要是利用(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把铁和铜从其化合物中转化出来.制陶的原料是黏土,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铝和碳酸钙.当温度达到900℃左右时,二氧化硅分别和氧化镁、氧化铝、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镁、硅酸铝和硅酸钙(CaSiO3).各种物质融合在一起便成为坚硬的陶.
    (2)在①黏土②二氧化硅③氧化镁④碳酸钙⑤氧化铝⑥硅酸镁⑦硅酸铝⑧硅酸钙这8种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代号,下同);属于金属氧化物的有,属于盐的有,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优越的性能有(答出一条即可),原因是.
    (4)材料常常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如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在信息时代,你认为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一种人造材料是.
    (5)地壳中铁、铝的含量分别位列金属的第二位和位,远多于铜,但铜却是人类最早冶炼出的金属,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而冶铁比铜晚了3000多年,至于冶炼铝则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根据金属的性质,你认为关键的因素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7•威海)自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循环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自然环境中物质的循环是指各种化学元素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各圈层之间自发地流动转移.如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无机物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示意图中给出的微观粒子及其变化规律判断,生物圈中一定含有的非金属元素有.
    (2)示意图中,由分子构成的含氮元素的物质有种;写出一种岩石圈中存在的复合肥料的化学式.
    (3)根据示意图,请你列举一个通过物理变化实现 物质由大气圈向水圈转化的事例.
    .要实现碳元素由大气圈向岩石圈转化,请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过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物质和能量,使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剧增以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对自然环境中物质的循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急剧恶化就是一个例证.从大气中各气体含量变化的角度看,目前显著增加的气体有(写出两种气体)和.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分别是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追踪科学家的足迹
    材料1:纯碱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实验室摸拟侯氏制碱法生产原理的主要过程:
    (1)20℃时,向浓氨水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H4HCO3饱和溶液;
    ②向NH4HCO3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并不断搅拌,直到NaHCO3结晶析出完毕;
    ③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得到晶体和滤液,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得到Na2CO3
    ④向③的滤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析出NH4CI晶体,过滤,得到NH4CI.
    材料2: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
    10℃ 20℃ 30℃ 40℃ 50℃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NH4HCO3 15.8 21.0 27.0 ------ ------
    NaHCO3 8.1 9.6 11.1 12.7 ----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你选择的制备C0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工业生产中,要获得生产纯碱的原料CO2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以______为原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CaO+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7•威海)化学课上,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能否发生反应的实验中,小宇同学发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当向该溶液中连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红色又褪去.
    (1)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理由是有______.
    (2)针对上述实验,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有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7•威海)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绿色溶液.己知这种蓝绿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①可能是氢气;②______③______…
    请针对你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______.
    (2)从蓝绿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图:
    ①操作1的名称为______,完成该实验需要的主要仪器有______,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__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______,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实验室要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25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2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仿照方案一设计另外两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方案一 25g溶质质量分数40%的硝酸钾溶液和25g水
    方案二  
    方案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