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裂(chè)   ( zhuān)臾    (jǐn)管      孝(dì)

    B.自(xǔ)    杂(wú)       (shǎng)午     (hài)人听闻

    C. 卷(zhì)   (xié)持      (yùn)船      劝善(chěng)恶

    D.铐(liào)   (guǎng)悍     瓜(màn)      乳(xiù)未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尽管楼市观望、僵持的氛围浓厚,但是还没有一家开发企业敢做出头鸟,名目张胆的大打降价促销牌。

    B.为控制在用车实际排放污染,环保部门须在从新车到在用车排放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励行实施。

    C.欺骗有时似乎也有必要,所谓“兵不厌诈”,便肯定了诡诈的效力;其实,不管你是怎样善于用兵的人,你能够出奇致胜,有兵可用是前提。

    D.《老人与海》中“狮子”这一意象贯穿小说始终,孤独困窘的老人屡遭厄运,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与命运做不懈的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2014年男篮亚洲杯的比赛中,近年来一直称雄亚洲篮坛的中国队仅获得第四的成绩,不免让人产生跬步千里的感觉。

    B.巴西足球世界杯决赛,在加时赛后半段德国队打进一球领先后,不甘失败的阿根廷队困兽犹斗,全力出击,作殊死一搏。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不少人对早餐很不重视,甚至经常不进早餐,这样食不果腹的做法是很不科学的,对人体的健康极为不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增加一题: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季氏将伐顓臾》就选自《论语》。

    B.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C.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豁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D.马丁·路德·金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刺,1968年被美国种族主义分子枪杀;为了纪念他,美国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C.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文后各题。(9分)

    “诗言志”观念被近代学者视为“千古诗教之源”,又被现代学者视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我们不妨以“诗言志”观念的演进作为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

    “诗言志”见于《尚书·尧典》,它只是原始乐教的一个关目,沟通人神的一条途径,达致“神人以和”的一种手段。早期的“诗言志”还不是独立的文学观念,而是宗教观念。但它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自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以后,“诗”被纳入礼乐教化的体系之中,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采诗”和“献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氏族情感和沟通政治情绪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听政”的转变。社会礼乐制度规范和仪式运用规则赋予了诗乐以意义和价值。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诗进入到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献诗陈志”的礼乐教化增强了诗的社会性功能,文学观念的伦理道德要求可以从这里获取实践理性经验。“赋诗言志”的春秋诗教赋予了诗的独立性价值,文学观念的私人化倾向可以从这里开放出个体人格和精神情感的奇葩。当诗获得独立价值并与个人精神生活和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独立的文学观念也就同时发生了。

    春秋末年,孔子继承西周以来的诗教传统,强调其“兴、观、群、怨”的社会功用,提倡用诗来培养君子“威仪”和“气志”,并指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术路径,将重视集体仪式的传统诗教改变为重视个体人格修养的新诗教,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成熟和文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孔子的文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源头,无论道家、墨家,还是后起的法家,都从孔子文学观念中得到启发,并循着各自的学术路径来表达他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着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文学思想体系的建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学思想一直被奉为正统,引导着并规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探讨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路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观念的发生路径和建构过程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

    (节选自《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诗言志可作为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的理由的一项是(    )

    A.“诗言志”被近代学者视为“千古诗教之源”,被现代学者视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

    B.我们从“诗言志”观念的演进中,认识和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

    C.道家、墨家和法家都从孔子文学观念中得到启发,孔子文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源头。

    D.“罢黜百家”后,儒家文学思想一直被奉为正统,引导着并规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早期的“诗言志”虽不是独立的文学观念,但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我们仍可视其为“千古诗教之源”。

    B.西周时“诗”被纳入礼乐教化的体系之中,这使“诗”的社会性功能得到增强的同时也受到了礼乐的束缚。

    C.通过“赋诗言志”和“礼仪之辨”,“诗”的独立性价值得到凸显,这为文学观念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D.孔子将“诗”与个体人格修养联系在一起,提倡用“诗”来培养君子的“威仪”和“气志”,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3.概括“诗言志”观念的演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15分)

    浮士德小插曲

    秦牧

    当报上登出歌德故居被毁,那千万人凭吊的小住宅变成一堆瓦砾,而且,屋前象征和平的橡树竟变成绞刑架的消息时,一个曾在德国留学的朋友惘然地告诉我,他和一本德文《浮士德》的美丽悲哀的故事。

    他十几年前在德国一个拍卖场上发现一本精装的早期出版的《浮士德》,里面有异常精美的十帧插图,这本书许多名人曾经阅读过,老威廉皇帝读完之后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

    显然的,这是一本名贵的,甚至有点古董气的书。公开拍卖开始了,大家都想要这本书,于是我们这位朋友和许多德国人竞争着,起初他出几个马克,以后人家加到几十个马克,最后他出到七十几个马克,势在必得,但那些德国人竞争的热情也未稍减。

    忽然,拍卖员把铃一摇,笑着宣称道:“这位东方朋友看样子很喜欢这本书,我们大家不如本着地主之谊,让给他罢!”那些竞争者们听了热烈鼓掌表示同意,于是这位留学生以七十几个马克买了那本宝贵的书。

    回国后不久战争爆发,这位朋友在战场上,每次躲空袭,什么东西都不带,口袋里却藏着那本书,但在一次大规模的轰炸下,他受了伤,那本书也被炸得粉碎。……最后的结局使我们想起歌德的故居和那株染了血的老橡树。

    这位朋友叙述这段故事,不胜感慨的神情和声调,使我想起他大概将终生不忘歌德的《浮士德》,那本书毁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书的精神已经感染了人。歌德的故居毁了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新的德国能够更重视歌德的遗泽,一如新俄时代印着更多的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一样,普希金、托尔斯泰等人的白骨销毁了有什么关系呢?

    人类文化史上的浩劫,秦始皇焚书,尼罗皇杀教徒,亚历山大城的火,中世纪的精神桎梏,各个王朝的文字狱,法西斯对文化的杀戮……并不曾使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角落的文化精神为之真正中断死亡!这种精神离开简帛、芦叶卷、蜡板、纸张,躲藏在人们的脑中、心中、舌尖上,向同一生活阶层的人辗转传达,机会一来,又体现于简帛、芦叶卷、纸张中,想到这一层,我真要发狂地想到我们现在的一箪之食、一瓢之饮,里面就有古贤哲们当年身体中的一滴泪水、一粒元素细胞,我们现在的一个思想、一阵感情、一种潜意识,都曾经受过无数古人的感染……想起这一层,我们真是喜悦而又颤栗。“求生的人不需要立碑碣”,西方的法西斯毁了歌德的故居,东方的法西斯铲平了鲁迅坟头的碑碣,行为如出一辙;但可断言,坟里的人如果有知,决不为自己悲,坟里的人如果能冷笑,那种冷笑一定充满了坚决与轻蔑。

    (选自《秦牧杂文》)

    1.第一自然段画线句中的“美丽悲哀”如何理解?(2分)

    2.从全文看,作者详细叙述《浮士德》一书拍卖的经过有什么作用?(4分)

    3.结合文意,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分)

    4.文章题为《浮士德小插曲》,别有深意,请从字面和深层两方面分析这个标题的含义。(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3分)

    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蒂莫西•布朗说:“我们已经在人类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类似‘时钟’的东西,也就是一种成熟的生物信号,这种信号能够很好地捕捉到人们的年龄差异。“大脑内部存在一个“时钟”,通过对大脑扫描便可准确获知一个人的真实年龄,误差不会超过1岁。布朗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对885名3到20岁的人进行了大脑扫描,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人类大脑内部的231处生物标记,把这些生物标记结合起来就可以确定一个人的真实年龄,精确度超过9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仿照划线语句另写两组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整齐。(4分)

    如果可以穿越,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唐诗的世界里。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畅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孟郊,感受他的轻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文后各题。(18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孟子·梁惠王上》)

    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有以:有什么办法

    C.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丢弃

    2.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B.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何以利吾国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3分)

    (3)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0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3.颈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6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扪参历井仰胁息,              

    3.飞湍瀑流争喧豗,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间关莺语花底滑,              

    6.夜深忽梦少年事,              

    7.               ,不尽长江滚滚来。

    8.               ,潦倒新停浊酒杯。

    9.               ,蓝田日暖玉生烟。

    10.此情可待成追忆,              

    1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40分)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清·张潮《幽梦影》

    这段话给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选好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

    ②自选文体,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