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填空题 2 题,综合题 2 题,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在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生物的一组是(   )

    A.含羞草、真菌、水 B.珊瑚、病毒、小草

    C.猫、蘑菇、细菌     D.蝴蝶、小鸟、钟乳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都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        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

    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     D.鸟产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冬季人们穿上厚厚的棉服       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南飞越冬          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的特征

    B.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C.自然灾害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

    D.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的生物类群是不同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表面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下层、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层

    C.生物圈是指陆地以上和海洋以下各约100米厚的范围

    D.生物圈能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葵花朵朵向太阳”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属于同种现象(   )

    A.黑豆幼苗不断长大                 B.猫妈妈生小猫

    C.“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D.“飞蛾扑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光对菜豆发芽的影响,在两个花盆里分别种了100粒同样饱满的菜豆,并设计了如下实验,针对其中的不足,你认为应进行的修正是(     )

    花盆

    阳光

    温度

    空气

    水分

    A

    向阳

    20℃

    充足

    充足

    B

    暗室

    30℃

    充足

    充足

    A.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向阳的地方

    B.两个花盆应该都放在暗室里

    C.两个花盆应该放在同一温度的环境中

    D.两个花盆浇的水不应该同样充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海洋中的植物进行调查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而在深海处没有绿色植物生存,这是因为那里缺少(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   B.生理盐水、自来水、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D.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据统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每天都在减少,你认为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是(  )

    A.人口数量的剧增        B.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D.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在2010年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属于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中哪种方法(    )

    A.测量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探究实验,具体用到的方式方法可能不同,但是其基本思路都是一样的。这种基本思路是(    )

    A.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假设——问题——实验——结论

    C.问题——实验——假设——结论    D.问题——结论——假设——实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

    ① 对光 ② 观察 ③ 整理和存放 ④ 安放装片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台显微镜,它的三个目镜分别是5×、10×、15×,两个物镜分别是10×、40×,那么用这台显微镜看到的细胞最大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

    A.400     B.200     C.600     D.30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刚将写有字母“pd”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象是(  )

    A.pd       B.qd       C.bd       D.dp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当发现镜头上有污点时,宜用(  )擦拭.

    A.干净的纱布          B.消毒过的卫生纸

    C.专门的擦镜纸          D.柔软的抹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反光镜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目镜和物镜           B.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折光器和反光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物镜      B.用较大的光圈﹣﹣看到更大的视野

    C.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    B.气泡      C.细胞      D.墨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变亮

    B.左下方变暗

    C.右上方变亮

    D.右上方变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当显微镜视野很暗,影响观察时,应调节光亮程度,此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缩小光圈             B.换高倍目镜

    C.选用凹面镜反光        D.调节细准焦螺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7厘米左右的地方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镜的放大倍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水稻和黄牛无论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方面差异都很大,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都是(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喷洒在蔬菜上的农药一般很难渗入蔬菜的细胞内,从细胞结构看,其主要原因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显微镜下观察用碘液染色的洋葱表皮细胞时,细胞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细胞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模式图

    B.结构[3]是遗传信息库

    C.结构[2]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D.位于最外层的结构[1]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猫和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生物,以下是它们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生活需要。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这种现象于       

    ( 6)除外     ,生物大多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进行呼吸属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   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动物与植物细胞相比不含     (填结构名称)

    (2)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是[   ];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结构是[   ]    

    (3)西瓜有甜味,而山楂有酸味,带甜味或酸味物质存在于[   ]    

    (4)将菠菜浸泡在凉水中,水不会变绿,而将菠菜浸泡在开水中,水会变绿。原因是开水破坏了菠菜细胞的[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问题: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

    A.瓶子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     

    (4)“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   )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5)巴斯德认为,肉汤变酸是微生物引起的,并证明这些微生物来自空气,他成功键是(   )。

    A.运气好        B.动脑设计了曲颈瓶

    C.观察时认真     D.实验用具好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显微镜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  ]    和[  ]    

    (3)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装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请问黑点在        上。

    (4)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1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1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_____________移动。当他画出其中的一个细胞,在画细胞核时,不能涂抹或用阴影表示,而应该用疏密不同的_______表示。

    (5)在观察中物镜由10×换为40×时,视野的亮度变化是     。这时,你应该调节        使视野明暗适宜。

    (6)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应选用哪一组镜头(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探究题 共 1 题
  1.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于是他和同学们一起去探究。

    (1)你能帮他提出问题吗?       能影响黄豆芽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的问题,再作出假设吧: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两个甲、乙两个容器中。这一步是为了设置________实验

    B.把甲放在      下,乙放在       处培养。

    C.本实验的变量是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 或“不变”)

    (5)该实验的结论是: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