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多选题 2 题,填空题 5 题,计算题 4 题,实验题 1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这里是指(   )

    A. 煤比干木柴含有的热量多一些

    B. 烧煤比烧干木柴产生的温度高一些

    C. 烧煤比烧干木烧产生的热量多一些

    D. 要使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烧煤用的质量较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铁块和铜块放出相等的热量,则

    A. 铜块的末温高   B. 铁块的末温高

    C. 铜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D. 铁块的温度降低得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南海海底探明有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洁净的新能源.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让凌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相比煤气具有更大的(   )

    A. 热值   B. 密度   C. 比热容   D. 质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湛江东海岛钢铁基地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在投产后,环境保护问题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了控制污染,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   )

    A. 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

    B. 工业废弃物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C. 改进消烟和除尘装置,提高其性能

    D. 将大量的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大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甲和乙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损失)如图是甲和乙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乙吸收热量较少   B. 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1:3

    C. 甲乙都加热t时间,乙吸收热量比吸收热量多   D. 甲的比热容与乙的比热容之比为1: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质量为5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

    A. 密度、比热容、热值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B. 密度不变、比热容、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C. 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D. 密度、比热容、热值都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燃烧甲、乙两种燃料,甲放出的热量比乙多,则         (   )

    A. 甲的质量一定大   B. 甲的热值一定大

    C. 甲的比热容一定大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关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

    B. 燃料不完全燃烧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

    C.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和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D. 采用热值大的燃料,可以提高热机的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以下措施不属于水资源浪费或污染的是( )

    A. 向河中排放未经净化处理的污水

    B. 把生产生活垃圾倒入河流或水塘

    C. 在河中放养鱼类

    D. 通过水泵把污水注入一百多米深的地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  )

    A. 双手摩擦能发热   B. 烧水时水温升高

    C. 锯木材锯子发烫   D. 钻木取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燃料燃烧时,用的燃料越多,获得的热值越大

    B. 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这种燃料的热值越大

    C. 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较多的燃料,热值较大

    D. 不同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相同热量时,所用质量较少的燃料,热值越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豆浆机的机头主要由一个电热器和一个电动机带动的打浆器组成,制作豆浆的过程是先加热,再打浆,再加热煮熟,即加热和打浆交替进行.由此可知,豆浆机中的电动机和电热器是    联的.若把1.5kg的清水放入豆浆机中,从25℃加热到85℃,水吸收的热量是    J,在加热过程中,电能转化为    能.[c水=4.2×103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块金属的质量是2kg,吸收780J的热量时,温度升高1℃,则该金属的比热容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星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容积是200L.小星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某天早上,他用温度计测得自来水的温度为20℃,然后给热水器水箱送满水,中午时“温度传感器”显示水箱中的水温为45℃.则水箱中水的质量是    ;水吸收的热量是    .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而煤气灶的效率为40%,至少需要燃烧    煤气(煤气的热值为q=4.2×107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酒精炉中装有100g的酒精, 若燃烧掉一半,放出的热量为  J,剩余一半酒精的热值为 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家用热水器有用天然气为燃料给水加热的。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 J/m3,完全燃烧2.1 m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______J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这些热量可以使500 kg的水温度升高_______℃。[c水=4.2×103 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4 题
  1. 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比热容,把质量为l00g的铜块从沸腾的水中取出(标准大气压下),迅速投入质量为l00g、温度为l0℃的待测液体中,混合后的共同温度是25℃,若不计热量损失,求这种液体的比热容为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0.4×103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热水袋内装有质量为1kg的水,在水温从100℃降到40℃的过程中,水放出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将50L的水从40℃加热到沸点。求:

    (1)水需要吸收的热量

    (2)提供这些热量,需要完全燃烧焦炭的质量(q焦炭=3.0×107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校锅炉用天然气作燃料给水加热。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3(不计热量损失)。

    (1)完全燃烧4.2m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多少热量?

    (2)这些热量可以使1000kg的水从30℃升高到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1)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m1,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m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M,水的初温t1,末温t2,水的比热容用c表示.用以上符号表达该同学测酒精热值的计算式:   .该同学测算发现,测量值比课本中的“标准值”小很多,请你写一条产生该误差的原因:   

    (2)有一种“涡轮增压”(T型)轿车,通过给发动机更足量的空气使汽油更充分地燃烧,比普通轿车(L型)更节能,排气更清洁.同样的汽油(如97#)加在T型轿车内比加在L型轿车内热值    (填“更大”或“一样大”或“更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寒温度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 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__

    A. 辐射B. 传导C. 对流D. 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 4.2×105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________℃.[人体的平均比热容取4.2×103J/(kg•℃)]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作出风寒温度﹣﹣风速图象.  

    (4)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 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  

    (5)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风速小于40km/h范围内三者关系的表达式:T=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