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C.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管理刑事的官员)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关注民生,实行仁政

    B.打击假冒伪劣体现法治

    C.孔子主张社会诚信

    D.反映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代希腊的雅典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共同本质特点是           (    )

    A.都主张外邦人无权享有政治权利       B.都极力维护奴隶制

    C.都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都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这反映出                         (    )

    A.皇权至高无上           B.皇位不可僭越

    C.皇帝独尊                  D.宗法制无孔不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以上材料所指的两场运动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

    A.都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

    B.都宣扬了资产阶级文化

    C.都对当时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都受到封建势力的阻挠和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右侧的图示表明了政治文化与政治体制的关系。其中公民占比例越大,民主体制越容易实现;而臣民、愚民占比例大,则民主体制越不容易实现。如果把19世纪末的美国称为“民主的工业国家”,德国称为“权威的工业国家”,那么同时期的“民主的前工业化国家”对应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中国       D.俄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这位学者实际上在强调         (    )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

    B.经济全球化从16世纪就已开始

    C.世界各国经济逐渐趋向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下列对此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战后美国经济开始萎缩

    B.日本经济强大主要是轻工业发达

    C.欧盟成员有分歧将影响其快速发展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将成为未来的超级大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西用”思想最早是由地主阶级提出的

    B.“西用”以“中体”为前提主要是天下“多为泥古而顽梗之人”

    C.“中体西用”的观点受传统的夷夏之辨的影响

    D.由于缺乏依托“西用”最终没有进入中国的大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都体现了当时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    )

    A.都出现了雇佣关系               B.社会思潮的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以下绘画符合该思想的是(    )

    A.《枪杀》          B.《塞莱斯蒂纳》           C.《睡莲》             D.《晚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37分)

    材料一   马克思把19世纪称为“现代”,其划分的标准是生产方式的变化。他认为,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带来了现代生产方式,这种现代生产方式把单个国家的历史活动纳入世界史性的共同活动。由于“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由于这种新生产方式所揭示的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及其现实的发展趋势,马克思预见到,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这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

    由于马克思认为那些经济落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将会以工业发达国家作为自己发展的未来景象,也就是说不同国家都将走上现代化道路,而现代化造就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

    ——《现代化研究》第四辑,第476页

    (1)材料中马克思谈到的“导致了大工业的兴起”的“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的社会巨变”主要指什么?(6分

    (2)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实质。(2分)马克思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前提是什么?(2分)

    材料二  “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他们(指反对列宁观点的第二国际和孟什维克)把这个无可争辩的论点,用千百种腔调一再重复,他们觉得这是对评价我国革命有决定意义的观点。

    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

    ——《列宁选集》,人们出版社1960年版,第691页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列宁为“追上别国的人民”做了哪些实践尝试。(6分)其效果如何?(8分)

    材料三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党来说,现代化只是因为它能够创造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物质前提而成为它的阶段性目标,而如何在实现现代化、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物质基础的同时克服现代化的弊病,保证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就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做出了回应。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

    (4)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前提,而实现现代化的实践,无疑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含义?(7分)

    (5)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在实现现代化实践中的表现。从中能得出哪些经验教训?(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三国志》有明确记载说曹操死在洛阳,葬在邺城。现在的临漳、磁县和安阳县分属两省,隔河相望,距邺城很近,又有与西门豹祠相关的遗迹,两省都认为曹操墓可能在自己省内。

    我国“陵墓旅游”的模式基本成熟: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依托;古建筑、古园林、古文化艺术的荟萃地;引发人们对先辈亡灵的追思;气氛庄严肃穆,易使游人产生心灵震撼。

    (1)曹操墓位于安阳城的________部(填方位)。安阳县地处三省交汇,西有山脉作屏障,东是华北平原。(2分)

    (2)相争曹操墓的“两省”是指河南省和________省。(2分)

    (3)安阳拟把曹操墓地高陵建成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一体的三国文化考古、文物保护基地和旅游景区。根据材料,结合示意图,试对曹操墓地高陵的开发条件进行评价。(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I

    材料二  “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6分)结果有何相同之处?(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人权宣言》全文共17条,阐述的核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强调天赋人权,并提出权力来自国民。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宣言还宣布了法治原则,“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又指出“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共同的民主思想?(6分)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关系如何?(2分)

    (2)三个法律性文献有何本质一致性?(3分)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意义?(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老秀斯对战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促成其思想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11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782年,华盛顿一位过去的部下刘易斯·尼古拉上校,给他写了一封长达7页的信,列举了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将原因归咎于共和制度,然后劝华盛顿担任“国王”。他回信道“……我很难设想我有什么行为竟会鼓励你写这样的一封信,在我看来,送封包含可能降临到我国头土的最大危害。如果我还有一点自知之明的话,可以说你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讨厌你的计划的人了。”

    材料二:按华盛顿异人也,其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

    ——徐继畲《瀛环志略》

    材料三:列宁说: “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盛顿对尼古拉上校劝他担任国王的态度说明了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创为推举之法”是指什么?并举两例说明华盛顿“不僭位号,不传子孙。” (7分)

    (3)拿破仑是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典型代表。请以拿破仑采取的内外政策为例,说明“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是“彼此相容”的。 (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