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6 题
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是生物学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方法

    A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的证实

    假说演绎法

    B

    孟德尔两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类比推理法

    C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抽样检测法

    D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取样器取样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我国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此类胃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尤其是在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对疫苗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分析,合理的是(  )

    A.疫苗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B.疫苗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免疫效果显著增强

    D.疫苗不断刺激效应 T 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细胞膜上只有磷脂一种脂质  ②孕妇的饮食中如果缺碘,则其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都会增加   ③如果半透膜(不允许麦芽糖和葡萄糖通过)两侧的麦芽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相等,则单位时间内两个方向通过半透膜的水分子数目相等  ④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是因为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⑤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都与遗传物质有密切的关系  ⑥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1)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图(2)为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a、b两个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基粒

    B.若适当降低CO2浓度,则短时间内图(1)中C物质含量升高

    C.该植物夜晚能吸收CO2,不能合成D物质,原因是空气中CO2浓度低

    D.图(2)中X可表示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土壤中Mg2+浓度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图是某海岛上蜥蜴形成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是通过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的过程

    B.岛上蜥蜴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定向变异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

    D.蜥蜴新物种的形成不影响岛上其他生物种群的进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下图1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图2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④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①—④过程中,能为该细胞合成蛋白质供能的过程是      

    (2)将图2所示的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3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       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       点。在12点之后的下午某时间段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5

    27

    31

    37

    ……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3所示曲线的       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真正光合作用的速率,该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2)物质E与组织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3)图中①表示 ________________;②表示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_。

    (4)若右图表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细胞接受A物质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则图中a点表示________电位,b点时Na+________(内、外)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有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完全显性,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1)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右上图中画出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 。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测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人和哺乳动物的尿中含有尿素,环境中大量尿素的存在会造成污染。土壤中有些细菌含有脲酶,可通过降解尿素作为其生长的氮源。某研究小组对土壤中的这类细菌进行分离,用以回收氮元素,同时净化环境。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将样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采用__________法接种培养。在稀释土壤溶液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在____________旁进行操作。接种后的平板应__________放于37 ℃的恒温箱中培养。

    (2)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可分离获得能分泌脲酶的细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若培养基中存在能分泌脲酶的细菌,则其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_,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____________,使pH升高,培养基中加入的酚红指示剂产生颜色变化,从而证明这一菌株可以尿素为氮源。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图为单克隆抗体生产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传统制备抗体的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使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然后从动物________中分离所需抗体。

    (2)与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②过程还可以使用____________进行诱导融合。②过程诱导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经过③过程得到的能分泌专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中,一段时间后从小鼠________中就可以提取大量的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4)给某患者连续隔周注射某种鼠源性单抗治疗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时病毒量明显减少,一段时间后,病毒量又开始上升,上升的原因可能是病毒发生了_______,也可能是人体产生了能与鼠源性单抗特异性结合的_________,使鼠源性单抗不能发挥抗病毒作用。

    (5)研究人员可应用________技术,改造鼠源性单抗分子的结构,降低人体对鼠源性单抗的免疫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