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单选题 2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 尚书省

    B. 参知政事

    C. 枢密院

    D. 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朝议裁决

    B. 皇权至上

    C. 世袭传承

    D. 政务繁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①掌管律令、图籍

    ②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③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④负责监察百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朝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A. 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

    B. 进一步完善了三公九卿制

    C. 废除了乡、里等基层机构

    D. 根本消除了地方家族势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皇权下的民主”、“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这一制度评说的是

    A. 秦朝三公九卿制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宋朝二府三司制

    D. 明朝殿阁大学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说清代乾隆年间,有个翰林,把“翁仲”误写成“仲翁”,乾隆批以诗“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窗下少夫功。如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进行挖苦。诗中“判通”是“通判”的故意颠倒,“通判”这一官职设置的时间和目的是

    A. 宋朝监察、控制地方官

    B. 明朝巡查地方、检查政令贯彻情况

    C. 汉朝巡行郡国、监督诸侯国

    D. 唐朝代天子出巡、检查地方法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 郡国并行制度

    B. 中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 察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 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 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文中的“今世”当指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 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B. 决策重要的军国大事

    C.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D. 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宋代官制辞典》记载:“乾德三年(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别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实现了中央集权

    B. 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 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 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礼乐丧葬制

    C. 婚娶联姻制

    D. 功臣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周王室的衰微

    B. 诸侯势力膨胀

    C. 兼并战争盛行

    D. 分封制度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秦朝郡县制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是由于

    A. 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大大提高了政令推行的效率

    C. 郡县长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命,不能世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秦帝国制定了十分细密、严苛的法律,主要目的是

    A. 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B. 考察官吏政绩的实际需求

    C. 确立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

    D. 严厉镇压广大人民的起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机构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的职能相近的是

    A. 唐朝中书省

    B. 宋朝的“计相”

    C. 元朝中书省

    D.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对下列有关《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 魏晋的选官制度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 魏晋的选官制度造成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

    C.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有关

    D. 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扩大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监察机构有

    ①刺史

    ②御史台

    ③通判

    ④按察使司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与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似的机构是

    A. 都察院

    B. 三司使

    C. 谏院

    D. 尚书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A. 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

    B. 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

    D.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一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 中朝内阁军机处

    B. 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C. 中朝御史府军机处

    D. 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       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       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B. 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最终被废止

    C. 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D. 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良夜骊宫奏管簧,无端烽火烛穹苍。可怜列国奔驰苦,止博褒姒笑一场。”诗中体现当时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 内阁制度

    B. 宰相制度

    C. 宦官集团

    D. 胡惟庸集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并联系所学,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旧唐书》

    材料三、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为解决丞相带来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我演变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