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     ,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

    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     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醒 产生 合适            B.提出 引发 合适

    C.提出 产生 适合            D.提醒 引发 适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在支持本土品牌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同样吸引了美国、欧洲、日韩等汽车品牌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和更多的精力花费在中国市场。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避免低收入家庭被边缘化的现象不会发生。

    C.饮用菊花茶可以缓解头昏脑胀及用眼过度导致的眼睛干涩等症状,这是因为菊花有清肝明目、祛毒散热的功效的原因。

    D.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②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③“中国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④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⑤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⑥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③②④⑥⑤①   B.④③②⑥①⑤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①③②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23回的回目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西厢记》和《牡丹亭》是元杂剧的经典作品,作者是元代的两位剧作大家王实甫和汤显祖。

    B.明代中叶,王慎中等人反对拟古主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提倡唐宋古文,因而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文学成就最高的实是归有光。

    C.王羲之是晋代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人。他的书法代表作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D.杜甫有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其中“王”即是王勃,初唐著名诗人,《滕王阁序》是他的骈文代表作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报任安书》选段,完成文后小题。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者辱赐书       曩:从前

    B.若仆不相师      望:抱怨,怨恨

    C.恐然不可为讳     卒:同“猝”,突然

    D.阙然久不       报:报答
    2.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士为知己者用

    A.草创未就,会遭此祸        B.圣人不凝滞于物

    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去以六月息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赵康靖公神道碑

    苏 轼

    公讳既,字叔平。七岁而孤,笃学自力。年十七举进士。当时闻人刘筠、戚纶、黄宗旦皆称其文词必显于时,而其器识宏远,皆自以为不及。天圣五年,擢进士第三人,授将作监丞,通判海州。归见父老故人,幅巾徒步,人人至其家。

    公为进士时,邓馀庆守涟水,馆公于官舍,以教其子。馀庆所为多不法,公谢去。数月,馀庆以赃败。及公为守,将至,或榜其所馆曰豹隐堂,赋者三十余人。岁饥,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出知洪州,属吏有郑陶、饶奭者,挟持郡事,肆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有归化兵,皆故盗贼配流已而选充者。奭与郡人胡顺之共造飞语以动公,曰:“归化兵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有变。”公笑不答。会归化卒有自容州戍所逃还犯夜者,公即斩以徇,收陶下狱,得其奸赃,且奏徙奭歙州,一郡股栗。

    知滁州,山东大贼李小二过境上,告人曰:“我东人也。公尝为青州,东人爱之如父母,我不忍犯。”遂寇庐、寿,犬牙不入境。李参为河北转运使,职事办治,进秩二等,且官其一子。郭申锡为谏官,争之曰:“参职事所当办,无功,不可赏。”上怒,欲罪申锡。公言:“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吾过。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英宗即位,迁户部侍郎,又迁吏部。熙宁初,迁左丞,公年七十矣,求去位,不许。章数上,乃以为观文殿学士、吏部尚书、知徐州。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六年正月十五日薨,享年八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于官舍                馆:安顿

    B.不给善米                更:再

    C.职事办,进秩二等           治:治理得好

    D.陛下始面申锡             谕:告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公七岁时就死了父亲,非常好学,17岁就去考进士,时人对他的文章很推崇,天圣五年,考中进士,做官后回乡探亲,对待乡亲不摆架子,非常谦逊。

    B.赵公曾当过邓馀庆的家庭教师,他发现邓馀庆做了很多不守法纪的事就及早离开了,后来有人在他当年教书的地方挂上匾额为“豹隐堂”,意含称赞。

    C.赵公到地方做洪州知州,属下有两小吏叫郑陶、饶奭,他们把持着郡里的事务,肆意做一些不守法纪的事情,前任知州不能管制他们,后来赵公惩治了他们。

    D.赵公担任滁州知州,山东的大盗李小二路过滁州却没有进犯,原因是李小二是山东人,而赵公曾在山东青州做知州时有恩于他,被他当父母一样敬重。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

    (2)公劝诱富民,得米万石,所活不可胜数

    (3)遂请老不已,以太子少师致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李密《陈情表》)

    (2)            ,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3)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4)            ,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5)日啖荔枝三百颗,           。(苏轼《惠州一绝》)

    (6)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8)            ,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皮影张

    宗利华

    做皮影道具最好的原料是驴皮。选料是第一关,皮子厚薄要均匀,要有韧性。选好了,开始碾压,压得平整光洁,这方才去刻。刻是要见功底的,人物躯干形象应早在你脑子里,一刀一笔,都要恰到好处。刻罢,雏形有了。这时,再压平整,一个平面人物形象就出现了。但这还不成,下个环节是上釉,加色。人物性格,需要用彩来体现。最后,才设置牵线、架杆儿。一个道具就算完成了。但,这仍是死的,要让它在幕布上活灵活现,还得靠艺人的那双手。

    小镇上的皮影张就有这么一双灵巧的手。

    皮影张也许是真的姓张,叫什么,却完全没人知道。于大家来说,这本无所谓。大家都知道那有点驼背、瘦骨嶙峋、一脸严肃的幕后戏子叫皮影张。

    皮影张在小镇一角把行头一摆,叮叮当当小锣儿一敲,人们就三三两两拢过去了。人愈多,小锣也愈欢快。蓦地一下,戛然而止!人物登场了,劈山救母、哪吒闹海、三打白骨精……当然也还有现代戏,哪一部是不精彩的呢?大家仰了头,静静去看,一瞬就被吸进去了。再瞧,憨态出来了。有人笑出涎来,拿手一抹,暴叫一声,好!演完了,皮影张的那张脸才从后面转来,手一拱,并不多话。大家便将手伸进兜里,掏钱。不掏,也不计较。

    其中有个传说,未知其真假,去问皮影张,他也只含笑不语。据说,当地一帮子土匪,烧杀抢掠,坏事干尽。解放军想一举捣毁他们,却苦于其神出鬼没。皮影张主动请缨,深入匪营,表演他的拿手好戏,所有土匪都被那皮影戏吸引过去。待解放军冲进把他们包围,一场戏恰恰演完,土匪们正山呼叫好。解放军竟没费一枪一弹。

    皮影张再次引起关注,就到了“文革”。大家突然发现,和皮影张一起被斗的,竟还有一个奇丑无比的女子。而且,大家这才得知,那皮影幕后的千变万化之声,竟只出自这一丑女之口!“文革”过后,皮影张就在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消失了。他损失惨重,右手被小将敲去了四根手指。当然,于他来说,这还不是最惨重的。那个丑女人被折腾得受不了,自杀了!

    事情往往如此,审视一件自己未曾参与的事,不过就像看一场皮影戏。看罢了,激动一番,也就过去了。时间把一切都打磨得平平淡淡。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记得一个弄皮影的人呢?那种节奏于他们来说,太遥远,也太缓慢。他们上网,搞网购。或者,戴着耳机,听着迈克尔·杰克逊,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快乐地扭动屁股。所以,当皮影戏和现代歌舞两场表演同时出现在这座小镇一隅时,年轻人有理由选择后者。但上了年纪的,闻讯都背抄马扎,涌进那个演皮影戏的帐篷。

    大家都很激动,多年前的那个皮影张又回来了!演的是《霸王别姬》。

    老人们觉得这戏有点凄楚悱恻,不似皮影张年轻时的风格。虞姬和项羽的伴音分明是出自一人之口。而且,那声音显然已缺了底气,满了沧桑。

    大家都叹息,老了,老了呵!

    但大家都被那流淌着的情韵吸引进去了。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虞姬拔剑自刎的那一瞬,宝剑仓朗朗坠地;同时,又听“噗”的一声,那洁白的幕布上,竟洒满了斑斑点点的鲜红血滴!大家伙儿俱是一愣,迅即爆出一阵掌声,那简直太逼真了!然而,掌声很快就歇了,幕布后面长久的寂然无声让大家感到了不祥。他们纷纷转至幕后,都呆住了!

    只见一个鹤瘦身影颓然地倒在一张轮椅上,他的左手和两只脚上依然还绑缚着操纵皮影的架杆儿……

    此时,帐外的另一场表演也到了高潮。

    有个嘶哑的声音吼叫着,传来荡去,我的爱,赤裸裸!我的爱——赤裸裸!
    1.小说开头对皮影道具制作的描写,对全文有何作用?                          
    2.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皮影张的表演情形,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3.统观全文,简要概括皮影张这一艺术形象。          
    4.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处,分析并探究小说所蕴涵的情感取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代文阅读(二)

    大自然在反抗

    (美)雷切尔·卡逊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的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有人提及。

    生物学家波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的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上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活动的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的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罗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们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将昆虫充积于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越的态度。”
    1.“大自然在反抗”体现在哪两个方面?导致“大自然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2.文中写黄蚂蚁、黄蜂、瓢虫等昆虫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本文作为一篇科普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自己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渔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