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7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1 题,推断题 2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7 题
  1.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 萃取   B. 蒸馏   C. 分液   D. 过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下列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装置①可用于分离I2与NH4Cl的混合物

    B. 装置②用于收集并测量Cu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

    C. 装置③用于制取氯气

    D. 装置④用于制取无水MgCl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组物质中,任意两种物质在常温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A

    SO2

    NaOH溶液

    新制氯水

    B

    A1

    盐酸

    Fe2O3

    C

    Fe

    FeCl2

    Cl2

    D

    NH3

    CuO

    稀 HNO3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向含2 mol NaOH、1 mol Ba(OH)2、2 mol NaAlO2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n(CO2)(mol)

    1

    3

    5

    6

    n(沉淀)(mol)

    0

    2

    2

    2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红色

    氧化性:Fe3+>I2

    B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溶液澄清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C

    将可调高度的铜丝伸入到稀HNO3中

    溶液变蓝

    Cu与稀HNO3发生置换反应

    D

    向稀HNO3中加入过量铁粉,再滴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HNO3将Fe氧化为Fe3+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 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 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 F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防止G中氢氧化钠进入E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强酸性溶液中可能存在Al3+、Fe2+、NH4+、Ba2+、Cl-、CO32-、SO42-、NO3-中的若干种,现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原溶液中一定有Fe2+、SO42-、H+、NH4+、Al3+

    B. 原溶液中一定没有Ba2+、CO32-、NO3-

    C. 步骤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2-+CO2+3H2O2Al(OH)3↓+ CO32-

    D. 气体A、B之间能发生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①氨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预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其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______(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将上述收集到的NH3充入注射器X中,硬质玻璃管Y中加入少量催化剂,充入NO2(两端用夹子K1、K2夹好)。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打开K1,推动注射器活塞,使X中的气体缓慢通入Y管中

    ①Y管中__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将注射器活塞退回原处并固定,待装置恢复到室温

    Y管中有少量水珠

    生成的气态水凝集

    打开K2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欲测定含少量氯化钠的小苏打固态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不使用化学试剂,使用实验室常用仪器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法一:加入足量的试剂A       (填写A的化学式)可将HCO3— 离子转化为沉淀并称重。操作1、2、3、4的名称依次是溶解、     、洗涤和干燥(烘干);

    (2)方法二:在操作1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中,除了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用到的是          ,在操作2中应选择甲基橙指示剂.

    (3)在方法二中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用流程图中的数据m、V(HCl) 填写有关的表达式];

    (4)在方法三中:根据所用的实验装置,除了称量试样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是                

    (5)仔细分析方法三中的实验装置,若由此测得的数据来计算实验结果,则有可能偏高也有可能偏低,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均文字简述);

    (6)方法四的实验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Na2S2O3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该反应△H>0)。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1)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_____________,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______________。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 。(任写一条)

    (2)假设本实验所用的Na2CO3含少量NaCl、NaOH,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检验。(室温时CaCO3饱和溶液的pH=10.2),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硝酸、AgNO3溶液、CaCl2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pH计、烧杯、试管、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____________ 。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样品含NaCl

    另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_______。

    与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pH>10.2

    样品含NaOH

    (3)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准确称取a g KIO3(相对分子质量:214)固体配成溶液,

    第二步: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滴加指示剂,

    第三步: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v mL。则c(Na2S2O3)=______mol·L-1。(只列出算式,不作运算)

    已知:IO3-+I-+6H+=3I2+3H2O     2S2O32-+I2=S4O62-+2I-。甲同学盛装Na2S2O3溶液之前未润洗,这样测得的Na2S2O3的浓度可能________(填“无影响”、“偏低”或“偏高”);乙同学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操作都很规范,第三步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Na2S2O3的浓度可能________(填“无影响”、“ 偏低”或“偏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2 题
  1. 前四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A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轨道,基态B原子核外电子占据3个能级且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C的双原子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1:2,D的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之和等于4;基态E原子核外有6个未成对电子。

    (1)基态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基态D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_____。

    (2)A元素的各级电离能如下:

    能级(I)

    I1

    I2

    I3

    I4

    I5

    电离能/kJ·mol-1

    800.6

    2427

    3660

    25026

    32827

    分析上表数据知,相邻两个电子的电离能中,I3和I4之间差异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3)A、B、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

    (4)氯元素与A、B、C元素组成的共价分子ACl3、BCl4、CCl3中,中心原子采用sp3杂化、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的是_______(填分子式)。

    (5)(DC)4为热色性固体,且有色温效应。低于-30℃时为淡黄色,室温下为橙黄色,高于100℃时为深红色。在淡黄色→橙黄色→深红色的转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在常压下,(DC)4高于130℃分解为相应的单质,这一变化中破坏的作用力是_______。在B、C、D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填分子式,下同),常与Cu2+、Zn2+、Ag+等形成配离子的是_______________。

    (6)A、C形成立方晶体,晶体结构类似金刚石,如图所示。已知:该晶体密度为ρg·㎝-3,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①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在该晶体中,A与C形成共价键的键长(d)为_____pm。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树脂的合成线路如下:

    已知:

    (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的有机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CH3CH2CH2Br中的溴原子时,所加试剂的顺序依次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1 mol E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能生成2mol Ag

    b.可以用NaHCO3鉴别E和F

    c.B分子存在顺反异构

    (5)写出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6)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____________种,其中苯环上一氯代物有两种的结构简式为              

    a.能发生消去反应        b.能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