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填空题 3 题,解答题 3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
    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1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酒后驾车的查处力度,取得明显效果.交警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重铬酸钾(K2Cr2O7)能够和已醇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反应现象判断驾驶员是否饮酒.该物质(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
    B.+5
    C.+6
    D.+7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浓氢氧化钠溶液
    B.浓盐酸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用金属汞作温度计中的液体
    B.用液氮祛除面部的小瘤、痣
    C.用二氧化碳作温室气体肥料
    D.用大理石作装饰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我们熟悉的物质里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水
    B.酒精
    C.食醋
    D.碘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中和反应
    B.A是有机物,B、C、D是无机物
    C.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分别含甲、乙两物质的质量相等
    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都会析出晶体
    D.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我市于2011年5月15日举办了第四届“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为保证赛事期间的饮食安全,东营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各餐饮单位严格遵守《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禁止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等的使用.过氧化苯甲酰(C14H10O4)是一种淡黄色、微有苦杏仁气味的固体,不稳定、易燃烧、撞击或受热摩擦能爆炸:
    (1)过氧化苯甲酰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
    (2)过氧化苯甲酰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
    (3)过氧化苯甲酰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们可以对物质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请根据示例将酒精、硫酸、水、纯碱四种物质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依据.
    不同类的物质 分  类  依  据
    示  例 水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余由三种元素组成
    分类一 ________ ________
    分类二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用如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
    (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_______.
    (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图,则称取得NaCl质量为________.
    (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如图视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3 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如图字母),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______(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金属材料被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是因为其物理性能优良,还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的探究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记录】测定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强弱
    【所用试剂】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光亮的薄铁片、薄铜片、薄镁片
    【实验过程】
    步骤Ⅰ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在空气中点燃片刻,观察燃烧现象;
    步骤Ⅱ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步骤Ⅲ将铁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只盛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
    【实验记录】用“√”表示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用“-”表示观察不到实验现象(见右表).
    实验现象记录表
    金属 空气 稀硫酸 硝酸银溶液
    -
    - -
    (1)通过步骤Ⅰ可以得出三种金属中镁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判断依据是______
    (2)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步骤Ⅱ和步骤Ⅲ中,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除了金属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质量分数以外,还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写出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
    【实验结论】金属铁、铜和镁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反思交流】若利用上述试剂制取氢气,小明认为应该选择金属铁和稀硫酸反应,而不选择金属镁和稀硫酸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取的纯碱(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测定某厂生产的纯碱中碳酸钠的含量,称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并滴加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73g时,气泡不再冒出,此时称得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6g.试计算:该厂生产的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