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7 题,非选择题 1 题,选择题 17 题,连线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7 题
  1. 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B.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

    C.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和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 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 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B. 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 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D. 该学者的著作属于第二手材料,无史料学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

    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 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 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 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义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C.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D.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A. 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 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C. 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 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 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C.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明朝曾有官员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寇与商都是日本人           B.海禁的积极作用明显

    C.海禁加剧了寇患            D.应当加强海禁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在全世界瞩目之下拉开帷幕:一个“梦幻之岛”上,绵延起伏的山丘屹立着一棵高大的橡树,潺潺溪流流过绿油油的草地,农舍、牛羊、鸡鹅烘托出浓浓的乡村风情;突然震耳欲聋的鼓声打破了绿色田野的宁静,大地突然崩裂,绿色的草地被灰色的水泥地所取代,巨大的烟囱在原野上拔地而起,炼钢炉旁钢水流淌,钢花飞溅,工人们夜以继日辛苦劳作,火红色的巨大纺车转动不停……随着蒸汽机的发明,英国迎来了工业革命,淳朴的乡村变成了“世界工厂”,英伦三岛变身为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歌中所言的“黑暗魔鬼的磨坊”,林立的大烟囱不仅使伦敦成为狄更斯小说中沉郁的“雾都”,也竖起了“日不落帝国”雄霸全球的经济地位,竖起了它盛气凌人的傲慢和自信。

                   ——2012年10期《看历史》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正是在“刚刚开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社会环境下展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近代城市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而使其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始终与帝国主义侵入后被迫开埠通商联系在一起。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材料三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城市化过程,必定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的发展产生双重的影响,简单化地罗列这种影响并不困难,诸如城市化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扩大社会分工,推动城市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带来失业增多、住房紧张、物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对农村而言,它缓解农村社会的人口压力,分解传统的大家庭,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又有农村劳动力缺乏与资金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这几乎成为城市化国家的普遍问题。

                  ——行龙《近代中国城市化特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材料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场景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比较中英两国近代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7 题
  1.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段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C.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D. 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A. 民主是法律的保障   B. 法律就是社会契约

    C. 法要体现公共意志   D. 平等是自然法核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理在尘土之中。”下列表述不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

    A. 雅典民主易造成多数人暴政   B. 雅典民主易导致权力的误用

    C. 雅典民主是奴隶主内部民主   D. 雅典民主易使政客裹挟民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A. 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 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 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 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 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

    B. 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

    C.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D. 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 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C. 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D. 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   )

    A. 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 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 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 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

    A.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B.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

    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贵阳人口从12万猛增至35万,商号8年间增加2.82倍,资本扩大115.9倍。1941年7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准,贵阳由县升格为市。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

    A. 贵阳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

    B. 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C. 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D. 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和发展经济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

    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

    C.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

    D. 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

    C.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针对蒸汽引擎机动车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对机动车发展进行规范,其中两条主要规章如下:限制行车速度,市内不超过3公里/时,乡间不超过6公里/小时;还必须有一人打着红旗在前面带路。因此又被称为“红旗法案”,该法案在1896年被废除。“红旗法案”的实施(   )

    A. 不利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

    B. 阻碍了英国工业化的实现

    C. 表明保守势力控制了议会

    D. 阻碍了英国新兴工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  )。

    A. 主要靠对外掠夺   B. 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C. 主要靠文艺复兴   D. 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世纪世界强国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分析下表,美国超过英国的原因是                                       (  )。

    时间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英国

    1.9%

    4.2%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表(1750~1900年)

    A. 第一次工业革命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背景是       (  )。

    A. 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 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C.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国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据材料一,指出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社会现象?指出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3)材料三提出了商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指出这一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