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

    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

    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内藤湖南是日本近代中国学的重要学者,日本中国学京都学派创始人之一。他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毕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B.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专制

    C.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         D.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高度赞扬了我国宋朝时期的成就,“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这里的“商业革命”具体表现在

    ①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②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③市的启闭不受统一时间的限制      ④政府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l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再次被列为总统候选人,飘然远去。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②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③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④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河北某法院墙上写着古罗马谚语:“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如右图),可以看出罗马法的特点

    A.强调诉讼是必须环节

    B.强调审判的实用有效性

    C.强调遵循法律程序

    D.强调判决以证据为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不正确的是

    16世纪的手工工场       19世纪的机器工厂        20世纪的跨国公司

    A.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B.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C.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D.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进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她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丈夫;现在,她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洲独立战争期间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除了受日本的外来入侵、派系政客及新军阀的内部倾轧之威胁外,国民政府还面临着来自共产党的更大、更根本的挑战。”下列四幅地图最能体现这一时期共产党对国民政府挑战的地区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以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新经济政策

    A.是利用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B.是国内战争时期战胜敌人的一种手段

    C.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而曾遭反对

    D.是解除国内政治危机的途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五年计划”,指的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l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目前“十二五”规划正在实施进行。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了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复杂性,不能用主观想象和假设将历史问题简单化、绝对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稍变其试士之法”的表现及产生的影响。(5分)

    材料二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日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又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廿一史》废。”顾炎武认为“文章无定格,立一格而后为文,其文不足言矣。”

    ——选自《日知录》卷十六《经义论策》等

    (2)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八股取士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三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选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措施并分析其历史背景。(12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历史图片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93年 英使马戛尔尼觐见乾隆皇帝   19世纪末西方人眼中的“木偶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图片中信息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了近代化之路。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9分)

    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

    ——伏尔泰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中“相互制约”是对中国隋唐时期哪一制度的描述?如何认识在此制度下“中国的一切政事都通过这些衙门的自我调节”?“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9分)  

    (2)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人民—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6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阁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

    请回答:

    (1)驳斥材料一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英国尊贵的先生们不剥夺美洲的自由就不满足的时候,看来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避开这一打击,并维持我们祖先给我们的自由……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但是拿起武器应该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

    ——华盛顿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到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独立宣言》

    材料二  印度的背景传统以及当时的条件,非暴力是唯一可行和有效的方法。印度人民被解除了武装,不知道如何使用武器,既缺乏从事有组织的暴力的物力,也缺乏训练,在这种  情况下,使用暴力方法反抗英国是愚蠢的,会遭到英印当局轻而易举的镇压,而恐怖主义的  暴力行为则是政治不成熟和破产者绝望情绪的表现,不可能动摇强大的有组织的政府。

    ——尚劝余《尼赫鲁与甘地在印度民族民主运动方法问题上的分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华盛顿对英王的态度,并概括指出北美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9分)  

    (2)从阶级属性和斗争对象方面指出华盛顿和甘地领导的斗争的共同之处。其斗争结果有何不同?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民族解放斗争方式的认识。(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