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 题
  1. 如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一项(   )

    A. 酝酿(liàng)   吝(lìn)啬(sè)  应和(hè)

    B. 贮(chǔ)蓄    济(jǐ)南       竦(sǒng)峙

    C. 静谧(mì)     着(zhuó)落      莅(lì)临

    D. 碣(jié)石    粗犷(kuǎng)     黄晕(yū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或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里比喻姿态优美。(朱自清《春》)

    B. 朗润:晴朗潮湿。(朱自清《春》)

    C.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刘湛秋《雨的四季》)

    D.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B. 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对春草、春风、春花、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等画面进

    行描写,描绘出春天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等的景象。

    C. 王湾和马致远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表达的思想感情却相同。

    D.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飘逸自然著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列各组词语中的错别字下面划线,并改正在后面的括号中(   )

    (1) 朗润   亮   花枝招展   (______)

    (2) 卖弄   风筝   朋引伴   (______)

    (3) 粗糙   花包   咄咄逼人   (______)

    (4) 瘫痪   高洁   翻来拂去   (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给下列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在题前括号中。

    (_____)(1) 幸甚至哉   A.庆幸   B.幸福   C.幸运

    (____)(2) 次北固山下   A.停留   B.游   C.一次

    (_____)(3) 俄而雪骤   A.屡次,多次   B.急   C.疾

    (_____)(4) 撒盐空中差可拟   A.相比   B.好像   C.模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用事物之名连缀成一幅秋郊黄昏图的诗句是是 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正是江南好风景, 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兄女曰:“_____________ 。”(《世说新语·咏雪》)

    (5)曹操的《观沧海》中利用想象,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6)《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消亡之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 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 《用什么报答母爱》)

    材料二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 20 瓦光的灯 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材料三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他) 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

    (1)以上三则材料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

    (2)请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踏雪寻春

    吴建

    ①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场大雪悄然而至。雪花像是顽劣的孩童,斜斜地飘落在玻璃上,调皮地敲打着窗棂,轻声入耳!雪,震撼着我,激扬着我,诱惑着我。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望着眼前这银白的世界,蓦然萌发了踏雪寻春的念头。妻侧卧在床,正沉浸在琼瑶的言情小说中时哭时笑,听我说去寻春,瞪大眼睛骂我有毛病,我诳她,难得下一场春雪,这雪中恐怕别有一番风景和情趣呢。经我这一说,妻来了兴致,忙穿衣着靴,挽住我的臂弯步出家门。

    ②天色尚早,万籁俱寂,雪后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美丽。我与妻踏着松软的积雪,来到小区后边的马路上。马路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放眼望去,平原旷野覆盖着厚厚的素缎,雪 花飘飘,晶莹茫茫,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妻跌足叫道:“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那是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妻一副无奈的样子,极不情愿地跟我穿过马路。寒风裹着雪花直往脖子钻,化成滴滴水珠,冰凉冰凉的,妻满腹怨气,我劝她稍安勿躁,漏泄的春光是雪压不住的,只要细心点,定会寻得。

    ③我们走向田野,那里早已被罩上一层神秘的白纱裙,仿佛是婀娜多姿又不失神韵的女子,分外妖娆!路过一丛草地,踏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让人感觉春天就藏在那雪底。我拨开浮雪,惊讶地发现虽然枯草已被顽童放火焚毁了,一片焦黑,但灰烬之下,几叶嫩嫩的草尖已破土而出,绿得透彻,绿得晶莹,虽然此刻依然风雪交加,但是这抹绿意着实让我们惊喜!我脱口 而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妻说:“这抹绿色要真正复苏自己的生命,还有待时日。” 但在我的眼里却看到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④观赏完“侵陵雪色还萱草”的美景,妻问哪里去,我说就去西边的柳林吧。妻调侃道:“那里也有春可寻吗?”我点点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我们恍如走进了一幅最美的图 画里。但见银絮压枝,柳垂玉挂,一片冰清玉洁。妻牵过一根柳条,拂去银屑,欢呼:“柳枝吐芽了!”我凑过去细瞧,果然枝桠上绽放出鹅黄色的嫩绿。这雪中的嫩芽啊,让人感到它既 神秘又平凡,让人感到一种生命的慰藉与舒展。妻许是看到我痴呆的神色,轻轻推我:“怎么,又想作诗不成。”我叹道:“不作诗,难以抒情。”

    ⑤穿过柳林,不见路的踪迹,妻问怎么走,我说随意走吧。妻先是疑惑,继而微笑、点头,朝我眨眨眼。走不多远,只闻几声“嘎嘎”的鸭叫。抬头望,前面有一方小池,几只野鸭正在欢快地戏水。我们伫立岸边,观赏池面上雪花在轻盈地曼舞,小鸭在尽情地嬉戏。妻抢在我之前吟出苏东坡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⑥回家途中,雪已消停,忽然眼前一亮,路边的积雪中透出或黄或红之色。我俩驻足蹲下,扒开积雪一瞅,哦,原来是迎春花,红与白相映,黄与银竞美,溢彩流光,楚楚动人。那小巧的花朵宛如一支支金灿灿的喇叭,似乎在吹奏春天的乐章。我问妻:“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妙哉!明年再下春雪,咱俩还来。”

    (选自《中国教师报》2014 年 02 月 26 日)

    1.作者寻到了哪些具体的春景?请你仿照下面的格式概括回答。

    破土的草尖——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②段中描写妻子的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那小巧的花朵宛如一支支金.灿.灿.的.喇.叭.,似乎在吹奏春天的乐章。

    (2)妻许是看到我痴.呆.的神色,轻轻推我:“怎么,又想做诗不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窗光影

    宫利民

    ①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涵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

    ②记得上小学时的家,是让现在的人们每每回想起来感觉特温馨的那种。墙体中间是空的,里外两侧横钉着木条,再用剁成小段的干草和着黄泥均匀地抹上。当泥风干后,墙上的草清可见,杂乱无章地把没有筋骨的黄泥连成一片,成为我们抵御风寒的屏障。墙泥经过一年的风侵雨浸后,有的地方会成块儿地脱落,因此,每年都要补新泥。房顶上有规律地铺着茅草,一层压一层,每当雨季来临,如珠如帘的雨滴顺着茅草从房檐上滴落。干旱时节,偶遇一场雨时,家家都在檐下摆满脸盆水桶接水,然后将水储存在一个大大的水缸里备用,浇菜或者养花。小时家里穷,大多数家庭都不讲究屋内装饰,天棚和墙都是用旧报纸糊的,“找字”便是我儿时常玩的游戏。

    ③在那个年月,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运行。母亲的身体 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剧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妈妈会死去,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没事,孩子, 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④那时,年幼的我们远没有像现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长辈们娇宠,上下学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脚不知疲劳地丈量着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风雨兼程。

    ⑤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满了雪。当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湿。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儿它们就被冻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手脚也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担心手脚被冻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学校又远,每当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⑥那烛光一直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⑦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区里举行文艺汇演,喜欢唱歌的我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厂里的文工团。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当排练结束走出单位时,朦朦胧胧的月色静谧而安宁,仿佛一切生命都静止了,只听见自己“嚓嚓”的脚步声。此时,月儿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如同来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门后的邻家那个俏丽的小女孩儿一般。走着走着,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许是睡眼惺忪的夜风,惊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几声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 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逗得羞涩的月儿拨开云层,露出了圆圆的笑脸。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窥视着夜色中的灯火人间。然而,像这样富有韵味的夜景极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见路人,甚至排练时存留的热情也化作一缕微风飘散在夜的帘幕里了。

    ⑧归心似箭。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

    ⑨转眼,已为人父。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⑩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⑪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
    漆漆的就又把灯打开了。我说:“浪费电,关了吧。”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⑫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

    ⑬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妈妈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 3 期,有删改)

    1.作者在第②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上小学时的家”的样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文章以“一窗光影”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 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

    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 500 字。

    (2)升入初中的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新的体验,新的认识,新的收获。请将“从此,我不再   ”补充完整,然后以此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写真话,抒真情;②文从字顺,条理清晰;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