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

    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0年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这一举措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

    A.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实现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委会事务

    C.巩固家庭联产承包成果   D.探索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

    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

    A.建立经济特区       邓小平南方讲话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个代表”理论提出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D.扩大企业自主权      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右图为《宋人画册》中的《耕获图》。下列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体现出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②体现出典型的小农经济生产特点

    ③证实翻车的发明是在宋代      ④表明粮食生产已形成一年两熟制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右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14年6月22日,中国京杭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运河对中国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状况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

    A.“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B.“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C.“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D.“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州一而蜀次之也。”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唐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盐铁经营促进了扬州城市发展    D.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扬州经济的繁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史实

    结论

    淝水左渎,又西经石桥门北,亦曰草市门。——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草市最早出现于北朝时期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王建(唐)《汴路即事》

    唐朝江边码头有草市

    诸州镇郭下及草市见管属省店宅水,其征纳课利,不得亏失。——《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正月敕》

    草市成为政府重要的税源

    市区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陆游《入蜀记》

    南市是大规模的草市

    上述有关草市的沿革,史实与结论不相符合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入西班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西班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这些现象对西班牙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推动了殖民扩张活动     B.缓和了国内阶级矛盾

    C.阻滞了国内工业发展     D.提升了西班牙的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进入十六世纪,物价稳定了数百年的西欧各国都出现了商品价格迅速而又持续的上涨现象。全西欧总价格水平比1500年高出200~300%,其中西班牙上涨幅度最高,平均为3.5倍,某些地区达到4倍多。法国为2.2倍,英国为2.6倍,荷兰为3倍,其他地区也在2.5倍左右。此种经济现象 (    )

    ①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  ②加速了欧洲封建生产关系的解体 

    ③使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获得巨额利润  ④由于欧洲殖民者掠来大量金银导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人考察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说:“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那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上述材料可以观察的视角不包括(  )

    A.经济发展    B.社会分化     C.环境污染    D.阶级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全球通史》说:“工业革命还影响了科学革命,并转而受到科学革命的影响。不过,应该强调的是,在……大部分时间中,这种影响只是朝着一个方向,——从工业到科学的方向进行。”这种影响方向的逆转导致了(     )

    A.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           B.中国近代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出现

    C.自由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D.公司制生产组织形式的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以振兴商务”,以官爵顶戴奖励发明创造、鼓励私人投资设厂,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保护工商业者的合法权利,出现了“民之投资于实业者若骛”的局面。对以上情况认识正确的是 (    )

    A.政府改变了官吏的任用标准         B.加强了政府对民间工商业的控制

    C.官绅开始投资近代新式企业         D.经济立法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为1894年、1914年的外国资本在华资本结构图表(单位:万元),据此可知(    )

    A.1894年后因中国民族工业的萧条外国资本急剧膨胀

    B.外国资本的扩张导致中国被迫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一战前外国资本在中国的扩张达到近代时期的最高峰

    D.列强的在华投资中交通业和工业比重上升较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

    ①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在中国,如果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30年中国近代化的内涵是(     )

    A.资本主义化      B.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

    C.新民主主义化   D.民族独立和富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

    D.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中西方贸易

    材料一  1775年—1833年间西方商船来华统计表   单位:艘

    时  间

    西方商船总 数

    英   国

    美  国

    荷兰

    丹麦

    法国

    其他

    船只

    比重(%)

    船只

    比重(%)

    1775—1784

    289

    167

    67.79

    1

    0.35

    29

    28

    32

    32

    1785—1794

    613

    447

    72.92

    54

    8.81

    37

    13

    17

    45

    1795—1804

    633

    368

    58.14

    213

    33.65

    1

    22

    2

    27

    1805—1814

    711

    474

    66.67

    226

    31.79

    0

    5

    0

    6

    1815—1824

    836

    504

    60.29

    324

    38.76

    4

    1

    0

    3

    1825—1833

    1181

    723

    61.22

    348

    29.47

    56

    6

    23

    15

    合  计

    4263

    2683

    62.94

    1166

    27.35

    127

    85

    74

    18

    材料二  “华民惯见夷商获利之厚,莫不歆羡垂涎,以为内地民人格于定例,不准赴各国贸易,以致利薮转归外夷。”

    ——林则徐也在道光十九年(1839)四月初六日奏折

    问题:(12分)

    (1)材料一中西方在所涉时期内对华贸易呈现怎样的特点?(2分)试简要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格于定例”指的是什么?(2分)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它在当时中西方的发展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主要国家完成了从资本主义萌芽到资产阶级革命再到产业革命的飞跃,相继进入近代工业文明轨道,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在这一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工业化进程艰难起步。

    材料一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经营地主;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或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和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

    中国近代主要洋务企业

    类别

    企  业

    创办人

    时间

    地点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1861年

    安庆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1865年

    上海

    民用工业

    开平矿务局

    李鸿章

    1878年

    唐山开平镇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90年

    汉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工业化起步阶段中国和英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差异。(4分)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有那些不利条件。(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的一百六十多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材料三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分)

    (2)材料二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联度。(3分)

    (3)材料三中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二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现代化历程》一书认为:中国1840-2000年这160年的现代化历程经历了三种道路的转化:一、1840-1949年10月前是中国“早期现代化”阶段,以资本主义现代化为主体;二、1949-1978年是“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带有苏联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色彩;三、1979年至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试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用史实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走第一种现代化道路?结局如何?(6分)

    (2)中国走上第二条现代化道路的首要前提是什么?(1分)用史实说明第二条道路是如何确立的?(4分)

    (3)从中国现代化历程的转变和成就,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