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书写 1 题,其他题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pān谈(   )  ②祈dǎo(   )  ③chāi使(   ) ④jiàn赏(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下面关于沧浪亭的导游解说词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下表并改正。(4分)

    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假山,沧浪石亭便座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印衬。造园艺术别出心栽,园外一池绿水萦绕,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屈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6分)

    ①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      》)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      《己亥杂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小题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

    [答]_______                      

    [小题2]根据画面内容,完成人物之间的对话。要求用语简洁,符合情境。(2分)

    李大毛:                           

    李小毛: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下列不属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人物是谁?(2分)

    A.冬妮娅   B.达雅   C.卓娅   D.丽达

    【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过零丁洋》一诗,完成后面题目。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干戈”和“汗青”分别指代      。(3分)

    2.“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①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②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注】①阅:经历。           ②爵:喝酒用的器具。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昔者玄石酒(喜欢)       B.三日而后(解除)

    C.吾不敢饮矣(再)       D.忘其(原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为酒困

    [译]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译] 

    3.玄石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其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玄石戒酒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都市精灵》中的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乌压压一大片,总有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出飞进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1.第一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乌鸦是“旁观者”这一特点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中作者写几十年前所见北京乌鸦的生活情形有什么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让柿子挂在树上吧》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让柿子挂在树上吧

    龚静

    夏日傍晚散步,各种树的叶子虽然有些闷闷的,但其实很多变化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果树在每天暑热的蒸腾中渐渐挂了果,看看吧:青柿子、青枣、橘子都已经藏在树叶间了,秋天就等着在夏天之后成熟绽放,枣子会一点点变红,柿子会像阳光一样,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只是,柿子红起来也就只看过一年。自从前几年小区里一下子从五湖四海来了不少给子女带小孩的老人,果树们既是甜蜜又是伤感,甜蜜的是老人们太喜欢果树了,果子还青涩瘦弱时就频频来探望光顾了,伤感的是未到秋熟好时分,树上的果子已经不见了,果树和果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红柿子绿叶子的好秋光也一年难得一见了。一些老人一手牵着孙儿,一手拎着塑料袋,在果树下使劲地摘果子,不到一两个时辰,一树的柿子唯剩高高在上的那几只还青涩地挂着。

    楼上邻居看到,忍不住劝说,“不好摘的不好摘的”,“又不是你家的,管你什么事?”“不是我家的,是小区的,大家看看不是蛮好吗?”“不要你管……”省略号里是一串流畅的骂人话,可以一径骂到祖宗.骂骂咧咧,手却是不停,偶尔个别的老妪有点点似乎不好意思,提着半袋柿子走了,有些则手口并用,偏要装满一袋才满意。等到来年,亦复如是,而且准备了长竿工具。有的邻居实在看不下去,每年都与她们理论,收获的总是一顿骂骂咧咧,有一次甚至发生了冲突。毫无收敛之意,也毫无羞愧之色,仿佛应当、本该。不是你家的我就可以摘,是她们的逻辑。当然,柿子是要吃的,不是看的,更是她们向来的观念。

    那棵枣子树还是果子青青时,就不断有人来觊觎了,保安每天来摘几颗吃吃,有人瞅着周围似乎没人时来摇几下,“吃几颗没问题的”,保安说。当然,枣子渐渐成熟了,鸟也一样频频光顾,不过,就让它这么由青转红而熟,瓜熟蒂落的,不是也蛮好嘛。

    问过一位本地的阿姨,她认为反正拿一点点也没有关系的喽。“那大家都拿一点点,这么就一点点也没有啦”,她不说话了,顿一顿:“不会这么严重的。”大概习惯取用者就是如此想法吧,东西挂在那里干什么,倒不如摘下来饱饱口福;桂花反正要凋谢的,不如采了来做做糖桂花;柿子红了没人摘也要掉下来的,有啥看的,不如吃掉算数。于是,他们想都没想,就习惯性的、理所当然地占为已有了。

    其实,小区种植的果树,与果园种植是有差异的,并不一定适合食用,倒是审美大于实用的。只是,实用的观念太深入人心了,况且免费,这手就忍不住了。其他桂花,桃花,梅花,等等,总之但凡可以吃的,可以用的,可以摘来放家里的,都不放过。

    我们不会去想到柿子也是可以挂在树上欣赏的(那是秋天的味道啊),退一步说等它熟了再摘也不迟啊;桂花虽然总要凋谢,但采摘一光,如何香飘一秋呢?正是这些草木让城市人还感觉一些岁月时序自然芬芳啊。

    好比那些青山绿水,明明是大自然的赐予,人却是止不住地改天换地,这儿建个宾馆,那儿搞个浴场;这儿建个工厂,那儿搞点别墅,看似眼前得了利,却破坏了生态平衡。

    何以不能顺自然而为?让山水回到山水,人的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空无”也是一种“有”啊。青山绿水,无污染的空气环境,最终得益的还是生活于斯的人。可是,实用主义成了我们身上的基因,利益作祟,使我们缺乏对自然的敬重和慎重,对事物总是太多实用太少审美,缺乏一种无用之用的眼光和态度。

    (有改动)

    1.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采摘花果的人,不仅有“从五湖四海来给子女带小孩的老人”,还有“保安”和“本地阿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第二段中关于人们对待青山绿水的态度的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说“‘空无’也是一种‘有’啊”,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让柿子挂在树上吧”为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要在作文中暗示本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