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迩目不

    B.商大计

    C.镶歉赚谦君子

    D.怀透 忍俊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相濡以沫中流砥柱姹紫嫣红断壁残垣强聒不舍

    B.抑扬顿挫穷困潦倒有条不紊根深蒂固豁然开朗

    C.修茸一新强人所难销声匿迹相形见绌一抔黄土

    D.戛然而止广袤无垠锋芒毕露恃才放旷无动于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________和技术________。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好木匠一天做三把、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合缝更严等。但就算一天做到一百把也还是一个木匠。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________和

    ________。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艺儿,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A.精度程度创新突破

    B.程度精度突破创新

    C.突破创新程度精度

    D.创新突破精度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到沧州后,被高俅安排看管草料场。不久,草料场被烧,林冲为躲避仇人追杀,与花和尚雪夜上梁山。

    B.《骆驼祥子》中与祥子关系密切的两名女性是:霸道泼辣、心理变态、敢作敢为的虎妞和善良正直、命运凄惨、令人同情的小福子。

    C.《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曾经救过一个人,并给他取名叫星期五。

    D.格列佛在小人国,发现利力浦特岛以鞋跟的高低来划分党派,还看到这个国家与邻近岛国不来夫斯古之间的战争。格列佛帮助该国打败了不来夫斯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3分)

    珍惜弱点是人生的不气馁,是________( ①完善 ②完美 ③完全)人格的进取,是在弱音上奏出强音的大手笔。利用自 己的弱点是________①弥补 ② 补充 ③加强),是反弹,但弱点一旦被他人利用便不是吉兆了。像吕布好色的弱点被人掌握, 派出一个美女貂蝉便让他如木偶般任人摆布;《封神榜》的土行孙一离开土地法力皆无。珍惜自己的弱点,别让他人利用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是生存的保护色,是________ (①抱憾 ②缺憾 ③遗憾)之中的聪明。

    A.②①③

    B.①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

    2.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4.传统经典的文化常常带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面对得失时,我们应该拥有《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陷入困境时,我们应该拥有《游山西村》中“________ ,的信心;被人误解时,我们应该拥有“人不知而不愠”的宽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7分)

    材料一  2011年10月13日17时25分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歧镇,一辆客货车撞倒女童王悦,前轮碾压过去,司机稍作停留后,后轮继续碾压,随后离去。其后有三人路经事发现场,均没有人救助受伤倒地的女童,随后有另一辆小货车驶过,再次辗压女童双腿。一共十八名路人没有伸出援手,直到第十九名路人,一个拾荒的老妇人陈贤妹将女童救起。2011年10月21日0时32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传来消息,佛山被碾压女童小悦悦由于伤势过重,宣布死亡。

    材料二  2012年3月1日,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上海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当代上海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知与态度”调研报告。86.2%的受访大学生“非常同意”或“比较同意”尊重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和学习雷锋精神并不矛盾。调查结果显示,91.4%的受访者表示当今社会仍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95.5%的受访者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习雷锋。此次调研最后一个问题引人关注:当大学生们被问及“如果您看到一个老人在人行道上自己摔倒了,您会去扶起他吗”,超过一半(54.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马上扶起老人”,但有34.1%的受访者称会在“找到保护自己的人证、物证后扶起老人”。这说明近阶段媒体对一些助人为乐反被诬告事件的大量负面报道,可能已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倾向。(记者  张炯强)

    1.分别提取两个材料的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________

    材料二 ________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怎样发扬雷锋精神?(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6分)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住。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笑着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记述的事情。(3分)

    2.“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分析一下爸爸的心理活动。(2分)

    3.画线的两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来形容儿子的脸色,请结合文章分别分析一下儿子的心情。(4分)

    4.故事中的爸爸和文中的爸爸分别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怎样的人生道理?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4分)

    5.概括叙述一件爸爸教你人生道理的事情。 (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2分)

    做一个终身读者

    ① 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每个人在一生中会有各种其他的身份,例如学生、教师、作家、工程师、企业家等,但是,如果不同时也是一个读者,这个人就肯定存在着某种缺陷。一个不是读者的学生,不管他考试成绩多么优秀,本质上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个不是读者的作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作为作家的资格。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而读书就是享用这些成果并把它们据为己有的过程。换言之,做一个读者,就是加入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统中去,做一个文明人。相反,对于不是读者的人来说,凝聚在书籍中的人类精神财富等于不存在,他们不去享用和占有这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惟有在成了读者以后才会知道,这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在他们众所周知的声誉背后,往往有一个人所不知的身份,便是终身读者,即一辈子爱读书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也取决于人口中高趣味读者的比例。

    ②然而,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③ 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如果你必须强迫自己才能读几页书,你就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读者。当然,这种情形绝非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的,是品尝到了阅读的快乐之后的必然结果。事实上,每个人天性中都蕴含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都有可能依靠自己去发现和领略阅读的快乐。遗憾的是,当今功利至上的教育体制正在无情地扼杀人性中这种最宝贵的特质。在这种情形下,我只能向有见识的教师和家长反复呼吁,请你们尽最大可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能保护多少是多少,能抢救一个是一个。我还要提醒那些聪明的孩子,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你们要善于向现行教育争自由,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救。

    ④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了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个人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现状,我要特别强调,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须知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惟有扎根于人类精神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⑤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一个真正的读者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仿佛拥有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地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收获,能够进一步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⑥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经验证明,一个人在这个时期倘若没有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以后再要培养就比较难了,倘若养成了,则必定终身受用。青少年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理想,我对你们的祝愿是,在你们的人生蓝图中千万不要遗漏了这一种理想,就是立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一个终身读者。

    (周国平)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为第①自然段的画线句找一个事例论据来支持一下。(3分)

    3.第4自然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请简述本文的论述过程。(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两个文段,完成小题。(共11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安定。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4分)

    (1)便还家:                          (2)来此绝境

    (3)来问讯                            (4)不可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呢?请你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共4分)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________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50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请以“分享”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报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