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9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9分)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                   (摘编自叶朗《说意镜》)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

    B.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

    C.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

    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

    D.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B.王夫之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 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

    C.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

     塔上的树

    易云武

    乘船而行,每每靠近城镇,常常能发现一座塔。眼下泛舟武水到沈从文故乡凤凰去,果然看见有座古塔突兀于小镇的高坡之上。那塔顶上长着一棵壮硕的树,正面看像一团绿色的云,侧面看像老人的头。

    船泊码头,便要去仔细看这幅山水泼墨,它是一座七层古塔,虽然已老态龙钟,不单砖石风蚀斑驳,而且所有的塔角翘檐都已破损残缺,仅仅剩下三只寂寞的风铃,但已哑然失声,惟有被香烛熏烤得髹黑的塔门及残存于地缝里的灰烬,才表明也还有人来此祭祀,因此我想,它的存在不过是一个凝固了的历史故事罢了,在湘西山区,这样的故事也还多着呢。

    然而我执意要弄清除那塔上的树为什么如此蓊郁如盖,它如何得以生存。于是,便匍匐着攀援石梯而上。塔内盘道狭窄,因为空气潮湿石壁布满青苔的缘故,为防止滑倒,爬至第四层即不敢再贸然上去了。好在这一层有四个拱门可供旅人瞭望,且石板清凉,所以趁着休息之机欲和古塔作无声的沟通。

    这是有阵阵凉风吹来,冥冥之中,但听见塔内塔外众多鸟雀的鸣叫。那生灵的叫唤涌动着,如潮汐此起彼伏。塔外吼吼喳喳的声显得分外急促,充满焦虑之情。我起初只是诧异,后来才理解到,原来那些飞鸟似乎发现我骚扰了它们的地盘,急欲驱逐我这个不速之客。我甚至感觉盘旋于塔外的鸟雀全部都死劲地扇动翅膀向我扑将而来,呼呼生风。其中竟然有几只勇猛者穿越空荡的拱门,俯冲于我的头顶之上。

    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充满灵性的飞鸟。就在我急欲逃遁而下时,忽然又听得塔的上面三层鸟类的聒噪一片慌乱,但音量比较微弱,仔细辨析,我想,那也许是栖息于塔内的幼鸟和昏老之雀盼求食物或乞望爱怜之鸣,其嘤嘤之声令人不胜恻然,想象它们渴求布施张大尖嘴或鼓动羽翼的艰难情状,我后悔不该爬上塔来寻密探奇,侵犯了它们的家园,扰乱了乌亦家族的和平与宁静。乌亦有情,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挑衅者的警觉,已从那个塔外愤怒的拍翅和塔内的哀鸣体现出来,我本无心,无意,鸟类却感觉我有心,有意。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罪过罪过。

    我立马产生一种负疚感,在彻悟中摸索盘道退下塔去,这时,我发现所有的磴石都积有多少不一的鸟粪,有些还粘连这羽毛,就在我缩着腿弓下身退下时,无意中发现塔壁的缝隙里鼓冒一束树根,死死地   ①    (扎、长、嵌)在青苔之中,再环顾四周,依然见着攀附于石壁上的根蔓,或粗壮或瘦削,宛若蛇虬,相互  ②    (连、缠、拧)在一起。有些树根还伸展绿莹莹的卷须,成为根上之根,亮晶晶的水珠   ③    (挂、沾、滴)在上面,塔内如闪着点点星光,我越是向下摸索,那须蔓越见庞杂,登塔时为一览顶端风景之快,不曾留意身边之奇,现在才觉得忽略的风景身边也有。可见人在进退时都万万马虎不得。果然,待我最后钻出塔门,那一丛丛裸露的根须全都展示于塔基周围。

    这是一幅多么不屈不挠、元气飞动的自然景象啊,围绕古塔转了一圈,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凑用着、裹缠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倘若没有众多的树根以其顽强之力护卫这座物,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瓦解坍塌于荒野下。

    我为这一发现而感动。但是,当我在琢磨中复又抬起头时,仰望高耸于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的心头更为之一亮,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回首我在塔内的整个过程,下在是因为塔内堆各的鸟粪给盘根错节的根蔓提供了必要的养分,使细小的根茎不断延伸。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依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就是那只玄冥之鸟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

    这棵树的最初生命,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南哥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膜拜了。

    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略有删节

    1.本文第2自然段中古塔的“老态龙钟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5分)

    2.作者原本打算登到塔顶,为什么中途而返?(6分)

    3.请为第六自然段空缺处分别选择一个最为恰当的词。(3分)

    4.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5分)

    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若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你出新的题目。(2分)

    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叙写了作者探访路上的树的所见所感,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蕴含了一定的哲理。

    B.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用“这幅山水

    C.第5自然段中“刹那平常行为竟变成相续肆虐”,表明人类屡屡冒犯自然,揭示了要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主旨。

    D.本文从视觉、听觉角度,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富于灵性的鸟雀,表现了作者它们的理解和尊重。

    E.本文和沈从文的《边城》一样,描绘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详细生活和自然风光,语言平实简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19分)

    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其守约束。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再迁水部员外郎。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浸虚。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夫制治于未乱,保邦未危。人罔常怀,怀于有仁。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严正,未尝回容,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他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曰:“已议。”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源

    【注】①帑廥:国家储藏金币和粮食的府库。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明经            第:考取。       B. 子无为嫌                    嫌:疑忌。

    C. 俾其守约束        俾 :使         D.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          方:仿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B.文章描写李勣赠物这一情节,巧妙刻画了张文瓘及同僚的性格特点,体现了作者运用写作技巧的独具匠心。

    C.针对高宗造宫室、征四夷的做法,张文瓘在其谏言中,运用举例论证等方法,采用骈散结合的语言,成功说服了高宗。

    D.文章描写了囚犯们因张文瓘贬谪移职而难过流泪的细节,从一个侧面表明张文瓘执法公允、深得人心。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隋监未远,不可不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10分)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②箨,笋壳。③书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4分)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4分)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告/素      蜡/污      架/

    B. 意/提      所/发      逐/诡

    C. 体/梁      吝/细      落/

    D. 怠/斗      幕/度      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yùn)    当(gōu)      奋剂(xìng)    枪实弹(hè)

    B. 结zhèng     针(biān)     小康(bēn)      望风披(mí)

    C. 首(qiáo)   乱(wěn)      手锏(sā)       款(zhì)

    D. 邻 (pí)      具 (mó)        头角(lòu)      金蝉脱 (qià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晨曦的鸡啼是幸福的,响午的蝉鸣是幸福的,入夜的蛙叫是幸福的。幸福,是全人类穷毕生精力一直憧憬,一直探索,一直追求的一种感觉、一份温暖。

    B.覃刚山作为嫌疑人接受盘问时,神色紧张、语无伦次,遂被浙江台州温岭市某派出所民警谢某以其行迹可疑为由戴上手铐、脚镣,留置盘问21小时后猝死。

    C.歹徒掏出手枪将收银员打伤,随后冲出超市向南逃窜,这期间又连开两枪打伤了一名保安和一名顾客。

    D.理想信念观是文化和生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国家多年培养教育的栋梁之才,都要讲合群,都要有肖武的精神,不可好高务远,不可萎靡不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张学良将军的坟墓在这里是唯一的中西结合的建筑,依照将军前的信仰,坟墓的后面还树着一个黑色的十字架。

    B.摩罗早年认同的是知识群体,渴望被知识分子接纳,后来发现知识人是如此丑陋,转而崇拜尼采式的个人主义,但又害怕孤独,忍受不住精神的寂寞,于是去归依基督。

    C.龙应台的作品具有柔韧的硬度、感动的力量和思考的锋芒,她在完成自己梦想的同时,持续关切着弱小者的梦想,其文字不动声色地传扬着普遍性的价值观。

    D.似乎是毫无征兆,一本名为《货币战争》的财经图书突然风靡大江南北:没有刀光剑影,没有撕杀格斗,被视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汇率大战,正加剧着各国政治经济的分化与组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刘伟通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一举斩获“中国达人秀”大赛的冠军。他用双脚熟练地弹奏钢琴的绝技让我顿生高山仰止之情。

    B.作为一个高三的学生,你还拖欠作业,上课迟到,整天不学无术,你就一点也不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吗?

    C.张斗红动不动就搬出张大千吓唬人,其实他和张大千仅有一点远房亲戚关系,可是他四处乱吹,无非是拉大旗,作虎皮抬高自己罢了,他的画画得并不好。

    D.“孩子的眼泪落在母亲心里,凝成了一根针”,每次读到这样精彩的句子,我总会抄写在笔记本上。多做些寻章摘句的工作,对写作水平的提高肯定会有帮助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从不呵斥挖苦。

    B.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儒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口号,强调人与自然鼎足而立,人可利用自然,掌握和运用规律,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C.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相互辉映,气象万千,充满活力,其奇异悠久的香料贸易历史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着丝丝入扣的联系。

    D.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四名共同作案的盗窃分子,正在坐地分赃时,被及时赶来的警察擒获。

    B.把现在人类所有的知识都做深入的研究,这种大业,就是孔子、亚里斯多德复出,恐怕也要敬谢不敏

    C.电暖器、饮水机等这些半大不小的电器有的商场不给送货,许多顾客表示,谁送货就买谁的;看来,送货上门的做法,已成为潜在的商机。

    D.当这位长袖善舞的梨园名旦,抖起她最擅长的水袖,唱开清亮的京腔时,台下的观众都禁不住大声地喝起彩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石亭江大桥,在暴雨引发的特大洪水中受到重创,致使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列车脱线,两节车厢落水,两个桥墩坍塌。

    B.人生的目标要专一,抱定一个志向并锲而不舍地为之奋斗,目标就很可能实现;否则,目标太多,结果什么目标也实现不了

    C.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口角引起的家庭命案。人们都为这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D.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如果人们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慈善事业,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实际上始终都没有中断过,即使在人类蒙昧时代,也有猎物同享、遇害同御的慈善。________ 。________。尤其是中国受光祖耀宗等影响,财富总是想最多地留给儿女,这就不免产生了惜捐思想,不愿意把财富给予社会。________。________。 这里除从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上给予引导、教育外,恐怕还应该从法律上、制度设计上给以调节和规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________。

    ①但是,很多人还认识不到这一点,总认为自己的财富是自己的能力所得,把财富完全当做私家财产

    ②财富来自社会,当然也就应该回报社会

    ③我们必须使多数富人知道,财富来源于社会,也应该奉献给社会

    ④要改变这些观念,我认为还是很难的

    ⑤慈善事业看起来只是一种慈善行为,其实却反映了我们社会的一种财富观、文化观、道义观和社会价值观

    A、③②⑤④①    B、③④②⑤①  C、②①⑤④③   D、②④③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苏东坡写西湖,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令人叫绝。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请以“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