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书写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书写 共 1 题
  1. 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1)引精据典   改为____      (2)顾明思义  改为____   

    (3)左右逢缘   改为____      (4)相形见黜  改为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4)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

    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         ,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A. 情韵动人   B. 张弛不定   C. 婉转悠扬   D. 抑扬顿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 “呜——”火车开动了。

    C. 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D. 美国的纽约、洛杉矶,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应该主动向老师请教,不耻下问。

    B.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 不闯红灯,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

    D. 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难道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淌下眼泪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是一份对3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情况表,请根据调查表回答问题。

    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卡通漫画

    150

    50﹪

    时文杂志

    90

    30﹪

    武侠小说

    36

    12﹪

    文学名著

    24

    8﹪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李白在诗中用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尽管现实令李白失望,但他心中仍然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这首诗给你传递了怎样的正能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冬至立仗①,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②,请天子帅③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④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

    【注释】①立仗:设立仪仗。②章献太后:名刘娥,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与汉之吕太后、唐之武则天并称。③帅:通"率"。④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范仲淹曾受晏殊提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

    (3)仲淹奏以为不可(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同“不以物喜”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策之不以其道   B.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 全石以为底   D. 醒能述以文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2)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

    4.从【乙】文故事中我们看到了范仲淹和晏殊有怎样不同的性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环境污染在古代

    ①有一种相当普遍的观点认为,环境污染只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而古代的人们则生活在一个没有污染、十分干净的环境中。其实,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事实。因为,几乎所有的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都证明,我们的先人也同样饱受环境污染之苦。

    ②例如,在古埃及的鼎盛时期,人们生活的环境却肮脏得令人难以想象。那时,到处都是从未修整过的街道,而街道两旁都是破破烂烂的茅屋,人口众多的家庭居住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而屋内同时还是虱子、臭虫、苍蝇、蚊子、老鼠以及各种寄生虫甚至毒蛇的出没场所。考古学家曾经在许多生前身份显赫的木乃伊的身上发现了虱卵。富人尚且如此,穷人就更不用说了。当时还没有厕所,人们通常都在路旁的水沟中便溺,没有被水冲走的粪便在阳光的曝晒下散发着刺鼻的臭气,各种肠道疾病、传染病和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也在人们居住的地方横行肆虐。那些在作坊里的工人,对那些有害的气体完全束手无策。

    ③在美洲大陆的古代印加帝国,情况也同样糟糕。1542年,一位旅行家曾经描写过一片被烟尘严重污染的山谷,那里整日笼罩在印第安部落篝火的浓烟之中,空气十分恶劣。当代考古学家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对加那利群岛的一具古尸进行解剖时发现,其肺叶中有一层厚厚的烟黑,可见当时环境污染已有多么严重。

    ④古代军队的驻地也是传染病的滋生地。为此,古罗马军队还制定了一条纪律:精锐部队不得在一个地方驻扎5天以上。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如果不这样,士兵们就有可能染上伤寒和痢疾等在当时来说很可能会致命的传染病。由于水源污染严重,古代的铁木尔大帝也曾颁令禁止士兵饮用生水。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⑤到了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环境才得到了一些改善。但是,当时的工场和作坊以及市民的住房附近仍然堆满了垃圾脏物,因为没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城市的清洁卫生根本就无法保障。那时,城市里还经常发生火灾。然而,火灾却往往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好处:因为从卫生角度看,一场大火常常能将那些垃圾连同病菌一起烧掉。

    ⑥环境污染的问题是现代人提出来的,这恰恰证明我们对环境问题已有了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决不意味古代不存在这一问题。事实证明,环境污染在古代甚至更为严重。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本文的结构是:

    3.作者列举的四个例子分是:

    4.请谈一谈你想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家园如梦

    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我的村子,挤进了那扇用皮纸蒙住的三字窗。风轻轻地梳理着窗外还略单薄的树枝,嗓音很低,却让我听得清楚那来自远方的呼唤。

    庭院里的那口古井,清楚地倒映着我曾经在井旁的柳树上猴跃的童年。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月光光,亮堂堂,背书包进学堂……”井边学会的童谣鲜活如初,只是教我童谣的母亲,却已满头白发。母亲的声音已成记忆,然而母亲的血必将灌溉我的一生。

    流浪的脚步离开家园,只把乡愁饲养在井中!任何一丝不经意的涟漪,都有可能荡得我遍体伤痕。

    屋后的荒坡上,零零散散地落户了一些三月莓树,它们在贫瘠中送走一个个春夏秋冬,又迎来一个个春夏秋冬。

    母亲为我摘莓子时被刺破的手指,滴着血,凝成一团不褪的火红,永远燃烧在我记忆的深处。那些吃三月莓当饭的甜甜的日子,是母亲用手一分一分地扳来的。今年的三月,母亲还会为我采摘那些新鲜的三月莓。母亲的身影呈现在眼前,逐渐缩短母子间的距离。母亲曾经为我寻找三月莓的目光,闪耀一串串累累的爱。

    屋右的古风树——鸟的天堂。孩提时,父亲总是架着长长的梯子,猫着腰一回一回地爬上树为我取鸟,样子很吃力,可父亲的脸上却从不滚落丝毫吃力的神情。

    如今,鸟渐渐地少了,只剩下乱七八糟的鸟巢搁在树杈间,可年迈的父亲却像童年的我一样,在鸟归季节里一遍遍地数着鸟巢。又是鸟儿孵殖的季节,隐约中,我感觉父亲佝偻着身子站在古枫前学舌一般地重复着“一、二、三、四……”那深深陷进了眼窝的眸子,专一地注视着通往山外的羊肠路。

    屋左蜿蜒蛇行的山路依旧在为我走出大山的举动作注脚,那浅浅的一行不知打上了我多少若隐若现的脚印。从山村走出城市,实际上是走进一种诱惑,甚至是一种折磨。

    山路的源头是生活,山路的尽头还是生活。生活就是生生死死,造化平衡世界,谁能适应这个世界,谁就是赢家。做个赢家吧,赢家有能力随遇而安。无论生活把自己推到哪个位置,都要用一颗平常的心面对,轻松靠自己给予,快乐只属于创造快乐的人。

    怀念家园,更怀念家园里的那些人。我茹苦一生而今远隔一方的母亲,愿您有您的快乐;我艰难活命又思儿念女的父亲,愿有您自己的寄托!

    在家门前那堵不倒的竹篱笆上,我将自己攀援成一株不忘的牵牛,紫色的喇叭始终朝向敞开的家门,芬芳屋里的每一道墙缝。

    家园如一件厚厚的袄,等待着每一个伶仃的流浪者去穿;家园如一双不破的鞋,永远套在流浪者缺暖的脚上;家园如一柄永新的伞,一直搭在流浪者风雨兼程的肩膀上;家园如一块啃不完的饼,让流浪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补充能量;家园如一根拉不断的线,末端总系着一个流浪者的大风筝。

    1.给加点字注音。

    涟漪        眸子

    2.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件牵动乡愁的事,请用简洁语言概括。

    3.作者在描写父爱与母爱时,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和好处?

    4.谈谈文章最后一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许许多多或熟悉或陌生的目光,有的充满鼓励,有的充满关爱,有的充满赞许,有的充满期待,有的温柔可人,有的深远沉重……总有一种目光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让我们终生难以忘怀。

    请以“记忆深处的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以记叙为主,也要有适当的抒情、议论;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