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3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开始成长

    ③江南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品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宋代城市发展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

    ②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③市的启闭也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了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⑤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在中国科技馆新馆举行,重新定义的新“四大发明”首次集体亮相。其中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应该是

    A.瓷器 B.丝绸 C.青铜D.酿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传统是①勤俭致富②乐善好施③注重诚信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从这句诗中,我们能获得的最有效的信息是

    A.作为乡村集市的草市出现于宋代   B.宋代的草市已具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宋代的草市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督   D.陆游所说的草市位于东京汴河两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下面两幅图,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得知北宋东京城与唐朝长安城最大的不同是

    A.手工业发达   B.商业繁荣   C.出现了“夜市”    D.打破了坊市界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在发展过程中,经营范围都不断扩大,活动地域也不断延伸,这说明

    ①商品经济有开拓性、开放性特点   ②晋商和徽商富于开拓精神

    ③晋商和徽商有自己独到的经营方式 ④当时统治阶级已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依靠的港口应该是

    A.宁波  B.上海  C.厦门 D.广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图是这次世博会的会徽。根据会徽传递的信息,这次世博会的主题应该是

    A.船舶与海洋                     B.启蒙与民主

    C.科技与进步                     D.民族与世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同时期的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促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体制      C.市场因素      D.国际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假如你是17世纪时,荷属东印度公司雇用的著名的印刷业家族的一员,为该公司绘制航海地图。受雇后,你必须在阿姆斯特丹市长的面前起誓,答应要保守秘密,不让航海图上的信息外流。荷属东印度公司此一做法最主要是出自何种考虑

    A.战争因素   B.商业因素  C.文化因素  D.外交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我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欧洲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回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都曾经是海上殖民强国,它们控制海上贸易的顺序是

    A.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       B.荷兰──英国──葡萄牙、西班牙

    C.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         D.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体现在

    A.毛纺织业的发展中     B.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

    C.棉纺织业的发展中     D.蒸汽机的发明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与利用

    C.体现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   D.表明英国煤储量居世界第一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修建324.79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铁塔上有可能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代以来,许多人士投资近代企业。从下表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1840到1894年间投资民族企业的人数比例表

    A.部分官僚、地主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B.民族资本来源多样化

    C.部分投资者来自国外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口号也从来没有离开过政治,它其实是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以下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建国初期,经济凋敝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人民公社,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②  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③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对我们再度起飞具有重要作用

    ④十三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我们再度起飞铺平了道路

    A.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④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本地区经济的长足发展,全国各地都加快了开放的步伐。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A. 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等地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B. 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五百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四百多家企业

    C. 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十多家工厂和工业园

    D. 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逐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三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两朝对海外贸易的相似政策。(1分)

    (2)明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这种目的是否达到?为什么?(3分)

    (3)清朝采取上述政策出于何种目的?依据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清的对外政策。(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世界。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良好的政府,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因为我们有丰富的煤炭,因为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1861年英国下院议员

    材料二 从1785年到1824年,英国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未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

    ──约翰·尼夫《战争与人类进步》

    (1)“独特的有利条件”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之外,请再举两例。(4分)

    (2)“雄厚的资本积累”的途径主要有哪些?(2分)

    (3)这场革命给英国带来了哪些巨大变化?(2分)

    (4)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县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90年代中国棉织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3分)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16日电

    材料三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剖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新华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3分)

    (2)通过材料二,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3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哪些与农民和农村切实相关的问题?(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