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科教兴国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 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 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邓小平于1992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讲话

    C. 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你认为下列人物中谁最有资格获得“中国人民志愿军勋章”(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蒋道平   D. 孔繁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流行语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小鲜肉,互联网” 成为时下流行的热词,“放卫星、全民炼钢”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史实则发生在(  )

    A. “大跃进”运动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D. “文化人革命”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据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65年的风雨春秋,下列对此段历史中所发生的几个重大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B.一五计划的实行,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实施,使港澳台顺利回归祖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列人物在此电视剧中必然出现的是(  )

    A. 袁隆平   B. 邓稼先   C. 詹天佑   D. 邓世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 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80年代,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发现,泰国至少领先中国30年;30年后,中国人再次发现,泰国已至少落后中国上海20年.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   B.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C. 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 科技革命的推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所示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B.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97年6约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 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 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D. 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

    A. 由中英联合管理   B. 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C. 由中葡联合管理   D. 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A. 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 “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毛主席语录,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缅甸时

    C. 1971年基辛格访华时

    D.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C.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 抗美援朝的胜利   B. 1955年的万隆会议

    C. 中国重返联合国   D.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 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B. 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C. 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六十多年时间里,我们解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是科技成果的体现。”“政策”和“科技成果”分别指(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籼型杂交水稻

    B. 国有企业改革、神五飞天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计算机网络的普及

    D. 设立经济特区、籼型杂交水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付对联:

    对联一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 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 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 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 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请回答: (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什么?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

    (3)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4)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5)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这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和平有所贡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三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

    材料四  它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1年中国加入该组织后,……为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原则”是什么?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2)材料二中周恩来总理为“求团结”提出的方针是什么?这一方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据材料三中找出美国考虑改善与中国关系的两点原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它””指哪一国际组织?2001年,中国哪座城市承办过该组织的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关注台湾问题,心系两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陆上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经过沿海地区传到了台湾.三国时期,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南宋时,澎湖已隶属福建省晋江县,成为中国行政区域的一部分.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清朝派水师攻取台湾,设立机构,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海峡两岸分离、敌对……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1980年以来,两岸关系松动,民间交往的坚冰已打破……

    ——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晤”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伟大复兴的荣耀。”

    (1)材料一中,清政府加强对台湾地区管辖设置的机构是什么?从这一材料的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据材料二,造成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构想首先在我国哪一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

    (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两岸分别成立并授权哪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即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