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6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6 题
  1. 对区域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B.一个区域内部特征是绝对一致的

    C.区域的边界是十分明确的

    D.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的区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回答下面各小题。

    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境功效是 (  )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水源不足       B.光照不足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南方低山丘陵均实行退耕还林 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 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植 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图示地区属于我国的(   )

    A.黄土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天山       D.内蒙古高原

    2.为解决该地区能源短缺的问题,正确的措施是(   )

    A.兴建小水电站

    B.利用风力发电

    C.营造速生薪炭林

    D.修建核电站

    3.防治该地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

    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

    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

    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绿洲地区的水源主要来自(   )

    A.高山冰雪融水    B.大气降雨

    C.地下水        D.夜间降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右表是2001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a、b两省分别是(   )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图示地区可重点发展的经济作物是(   )

    A.天然橡胶     B.棉花

    C.茶叶        D.甜菜

    2.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C.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3.该区国土整治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漠化

    ③酸性土壤改良    ④盐碱地整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图层。回答下面各小题。

    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一支地理考察队所用手持式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接收机显示如下界面,据此判断该考察队可能(   )

    地理坐标      39°30′31″N

    82°30′50″E

    海拔  1468m

    误差  5.7m

    A.在喜马拉雅山测量珠峰高度      B.在柴达木盆地调查地质构造

    C.在塔里木盆地勘探石油         D.在河西走廊寻找地下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千米的科学探险考察,于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下面各小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是:(   )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  ③受寒流的影响大  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2.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1.对该县1937~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3.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具体措施,正确的是(   )

    A.大力开发地下水,扩大耕地的灌溉面积

    B.合理调整农业结构,适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积极开展生态退耕工作,增加单位面积草场载畜量

    D.大量外迁人口,减轻当地的人口压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左图为一幅我国山东省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单位:10米),图中r表示河流,s表示林木,h表示住房,f表示耕地;下右图数据表示相应区域内各方格的平均海拔高度(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该处的森林覆盖率为     

    (2)耕地面积为    ㎡,其海拔高度为       米。

    (3)从地形看,此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遭受      灾害。

    (4)为配合区域荒山绿化,该地区准备栽培一批水果。请列举比较适合的水果品种(至少两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的天然植被________,B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C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________条件决定的。

    (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3分)

    (1)甲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而乙区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2)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       工业和

         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工程     

    (3)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之。

    (4)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人,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上的差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和两幅图,分析回答:(17分)

    2001年4月7日,吉林白城北郊岭下镇发生了一次强沙尘暴。据电视台介绍,这次沙尘暴从早上7点10分开始到晚上7点才结束,涉及内蒙古的中部、东部、黑龙江南部和吉林大部。

    (1)近两年像这样受沙尘暴影响的还有    、陕西、山西等省。其根源是这些省区位于强劲的_____  风的下风向。

    (2)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     区和     区。

    (3)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冬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气温要    ,原因是         

    (4)我国沙漠区不断扩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

                  

    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 “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作用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