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填空题 6 题,选择题 6 题,双选题 2 题,作图题 2 题,实验题 5 题
中等难度 2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填空题 共 6 题
  1.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由物体的    产生,以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小华骑单车出行,沿途看到路旁树木向后退去,所选的参照物是   ;小华坐在宽大的车座上比较舒服,这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    的缘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无人机利用携带的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上升时,须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地画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烩面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图中,厨师将面坯拉成长长的面条,表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在锅里煮面时,通过   的方式改变了面条的内能;面出锅时香飘四溢,这是由于分子的   产生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图为一电热饮水机的电路简图,其额定电压为220V,具有“加热”、“保温”两种功能,对应功率分别为400W和40W.当开关S1、S2均闭合,饮水机处于      (选填“保温”或“加热”)状态,R1的组值为    Ω;用饮水机给2kg的水加热,当水温升高50℃,水吸收的热量为 J.[c水=4.2×103J/(k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由金属杆组成如图所示的导轨,其中水平面上两平行导轨足够长且全部置于竖直向上的磁场中,与倾斜放置的导轨ABCD平滑且固定连接.将一金属棒ab从倾斜导轨上一定高度由静止释放,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接触且不受摩擦,请你判断ab棒在水平导轨上的运动情况:    ;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简述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某水电站的年发电量在8亿千瓦时以上,“千瓦时”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电能 B.电功率 C.电流 D.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

    D.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铁块,由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重6N的沙桶相连且保持静止.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定滑轮是为了省力

    B.铁块受到绳子的拉力为6N

    C.铁块对桌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若剪断绳子,铁块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

    C.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融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图为一种爬杆机器人,仅凭电池提供的能量,就能像人一样沿杆竖直向上匀速爬行.机器人在此过程中(  )

    A.所受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B.对杆的握力增大时,所受摩擦力增大

    C.匀速爬行速度增大时,所受摩擦力不变

    D.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从甲地通过两条输电线向乙地用户供电,若甲地电源电压恒为U,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当乙地用户用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户使用的用电器两端电压为U

    B.输电线上消耗的电功率为

    C.当用户使用的用电器增多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升高

    D.当用户使用的用电器增多时,输电线上因发热而损失的功率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双选题 共 2 题
  1. 随着科技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运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航天器在月球表面利用声呐测绘地貌

    B. Wi﹣Fi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信号

    C. 若用超导材料制作远距离输电导线,可大大节约电能

    D. 未来可能制造出不消耗能量却能不断对外做功的机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两个相同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现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木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两种情况相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木块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B. 木块在甲液体中受的浮力较大

    C. 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较大

    D. 盛甲液体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较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图题 共 2 题
  1. 图中虚线框内是一台灯旋钮开关的内部电路简图,通过它可控制台灯的通断和亮度.请将电路图连接完整,使其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当小军用力推墙时,他沿水平冰面减速向后退去,请你画出此时小军的受力示意图.(图中黑点表示重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5 题
  1.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   

    (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若用光屏替代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明发现橙子放入水中会下沉,于是想办法测量它的密度.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至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 ,表示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橙子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所示,橙子质量为 g.小明利用排水法测得橙子的体积为150cm3,则橙子的密度是    kg/m3.

    (3)做实验时,小明若先用排水法测出橙子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出橙子质量,这样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小亮不用天平,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盛有水的大烧杯等器材,也巧妙测出了橙子的密度.请你将他的测量步骤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橙子的重力G;

          

    ③橙子密度的表达式为:ρ橙=      (用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小强选用了4Ω、8Ω、10Ω、20Ω四个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为3V.

    (1)请按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实物图乙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接触时,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示数始终接近电源电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排除电路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选用4Ω的电阻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记为   A;以后每更换一个阻值更大的电阻后,闭合开关,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    ,同时记下对应的电流值.

    (4)根据实验数据,小强做出了如图丁所示的I﹣R图象,由于此图线为曲线,小强认为不便直观判断I与R的定量关系,于是对图象中的坐标进行了巧妙变换,从而直观判断出了I与R的关系.你认为小强的改进方法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工人用斜面向上、大小为500N的推力,将重800N的货物从A点匀速推至B点;再用100N的水平推力使其沿水平台面匀速运动5s,到达C点.已知AB长3m,BC长1.2m,距地面高1.5m.试问:

    (1)利用斜面搬运货物主要是为了         

    (2)货物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为多少?

    (3)水平推力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4)斜面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丽设计了一个防踩踏模拟报警装置,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ABO为一水平杠杆,O为支点,OA:OB=5:1,当水平踏板所受压力增大,电压表示数达到6V时,报警器R0开始发出报警信号.已知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R0的阻值恒为15Ω,压力传感器R固定放置,其阻值随所受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踏板、压杆和杠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试问:

    (1)由图乙可知,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F的增大而   

    (2)当踏板空载时,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

    (3)当报警器开始报警时,踏板设定的最大压力值为多少?

    (4)若电源电压略有降低,为保证报警器仍在踏板原设定的最大压力值时报警,刚踏板触电B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并简要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