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实验题 1 题,填空题 3 题,计算题 3 题
简单题 1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关于动量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速度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C.两个物体的质量相等,速度大小也相等,则它们的动量一定相等

    D.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那么质量大的物体动量一定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p、p分别表示物体受到冲量前、后的动量,短线表示的动量大小为15kg·m/s,长线表示的动量大小为30kg·m/s,箭头表示动量的方向.在下列所给的四种情况下,物体动量改变量相同的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爱因斯坦由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猜测光具有粒子性,从而提出光子说,这属于                                                  (       )

    A.等效替代        B.控制变量        C.科学假说         D.数学归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明暗条纹形成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

    A.暗条纹处一定没有光子到达

    B.暗条纹处可能也有光子到达

    C.光子到达暗条纹处的概率很小

    D.光子到达明条纹处的概率很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光电效应的陈述,哪些正确。                  (       )

    A.金属的逸出功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C.用不可见光照射金属一定比用可见光照同种金属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大

    D.对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具有一定质量的小球A固定在轻杆一端,另一端挂在小车支架的O点。用手将小球拉至水平,此时小车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放手让小球摆下与B处固定的橡皮泥碰击后粘在一起,则在此过程中小车将          (      )

    A.向右运动

    B.向左运动

    C.静止不动

    D.车向左运动后又静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面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说法中,哪些正确               (       )

    A.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粒子性

    B.频率越大的光其粒子性越显著,频率越小的光其波动性越显著

    C.光在传播时往往表现出的波动性,光在跟物质相互作用时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D.光不可能同时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         )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掸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                  (         )

    A.频率最大的是B            B.波长最长的是C

    C.频率最大的是A            D.波长最长的是B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氢原子的能级是氢原子处于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它包括氢原子系统的电势能和电子在轨道上运动的动能,氢原子的电子由外层轨道跃迁到内层轨道时,                                                      (        )

    A.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加

    B.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增加

    C.氢原子的能量减小,电子的动能减小

    D.氢原子的能量增加,电子的动能减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同种放射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元素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它是一个统计规律,只对大量的原子核才适用

    C.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 g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就只剩下1 g

    D.氡的半衰期是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98年9月23日,铱卫星通讯系统在美国和欧洲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原计划的铱卫星系统是在距地球表面780 km的太空轨道上建立的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这些小卫星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由于这一方案的卫星排列与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77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图景类似,所以简称为铱星系统。自然界中有两种铱的同位素,质量数分别为191和193,则                                           (        )

    A.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191∶193

    B.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之比为57∶58

    C.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191∶193

    D.这两种同位素的质子数之比为57∶58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所示,并将测得的各计数点间距离标在图上,A点是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格填“AB’’或“BC"或“CD"或"DE”).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kg,小车B的质量m2=0.20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mAv++mBv。=________kg·m/s;碰后mAvA+mBvB=________kg·m/s.并比较碰撞前后两个小车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40瓦的白炽灯,有5%的能量转化为可见光。设所发射的可见光的平均波长为580nm,那么该白炽灯每秒种辐射可见光的光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普朗克常量h=6.63×10-3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正电子(PET)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15O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15O的衰变和正负电子湮灭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放射性同位素15O注入人体,15O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

    (3)设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q,光速为c,普朗克常数为h,则探测到的正负电子湮灭后生成的光子的波长=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长为1m的细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6N,用此绳悬挂质量为0.99kg的物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o射人物块内,并留在其中。若子弹射人物块内时细绳恰好不断裂,g取10m/s2,则子弹射人物块前速度v。为________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3 题
  1. 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太阳发光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核到氦核的核聚变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太阳内部4个氢核(H)转化成1个氦核(He)和2个正电子(e)并放出能量。已知质子质量mp=1.0073u,α粒子的质量mα=4.0015u,电子的质量me=0.0005u,1u的质量对应931.5 MeV的能量,                                                       (7分)

    (1)写出该热核反应方程;

    (2)一次这样的热核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多少兆电子伏的能量?(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们常说“水滴石穿”,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估算出水对石头的冲击力的大小.一瀑布落差为h=20m,水流量为Q=0.10m3/s,水的密度kg/m3,水在最高点和落至石头上后的速度都认为是零.(落在石头上的水立即流走,在讨论石头对水的作用时可以不考虑水的重力,g取10m/s2)                                                (1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上,物体A和小车B正沿着斜面上滑,A的质量为mA=0.50kg,B的质量为mB=0.25kg,A始终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的作用.当A追上B时,A的速度为vA=1.8m/s,方向沿斜面向上,B的速度恰好为零,A、B相碰,相互作用时间极短,相互作用力很大,碰撞后的瞬间,A的速度变为v1=0.6m/s,方向沿斜面向上.再经T=0.6s,A的速度大小变为v2=1.8m/s,在这一段时间内A、B没有再次相碰.已知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B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已知:sin37°=0.6,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第一次碰撞后B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

    (2)恒力F的大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