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重(níng)  婆(suō ) 写(juàn ) 举世目(zhǔ)

    B.泪(qín)   废(shū)  告(dǎo)   阳光明(mèi)

    C.酝(niàng) 车(dēng) 据(qì)    自怨自(ài)

    D.动(rú)    执(niù)  惺(sōng)  古未有(gè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荤腥 咳嗽 赚钱 篷头赤脚

    B.雏菊 嬉笑 旗帜 闬闬细雨

    C.裸体 廉价 蹒跚 人事沧桑

    D.颤抖 感慨 嫦娥 金璧辉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看着这种________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

    (2)当听到要写时传祥时,老人就挺激动,同时也有些________:“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要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3)火箭渐渐变成一个小亮点,穿出大气层,在人们的________中消失。

    (4)一本只有几十页的小书,居然附有占满两页纸的________表,这可真令人深思。

    A. 喂养 黯然 视觉 勘误

    B.饲养 黯然 视野 勘误

    C.饲养 暗然 视野 刊误

    D.喂养 暗然 视觉刊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家教育部为加强高校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计划实施,特制定了响当当、硬梆梆的五项措施,遏止学术腐败现象。

    B.对于南京大学“辛酸父亲”来信事件,有关人士认为应该理性看待,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部否定。

    C.共同犯罪,特别是重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有可能。

    D.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阿拉法特多次成功地躲过暗杀袭击,起死回生的经历令他披上神秘色彩,并被称为中东政坛的“不死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次震惊世界的海啸灾难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美国驻日大使贝克在东京举行的国内外形势恳谈会上向朝鲜发出了警告,表明了不惜采取武力解决问题的姿态。

    C.有人预测,达到奥运会男女运动员人数持平的目标最迟也会在十年后实现,甚至很有可能在北京奥运会就会实现。

    D.我们党的历史表明,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坏,关系着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太空行走

    在地面上,行走是指用双腿克服地球引力,轮流迈步,从一处地面走向另一处地面。但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失重将行走的概念完全搞乱了。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只要用脚、手或身体任何部位触一下舱壁或任何固定的物体,借助反作用力,就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座舱里充满空气,划动四肢也可前进,因此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有大量工作需要航天员走出密封舱,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太空是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还有微流星体伤害,必须身着舱外活动航天服以保证生命安全,但也不能立即走出密封座舱,因为还要吸纯氧排氮。由于氧气助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密封座舱中一般不用纯氧,而用以氧、氮为主的混合气体。这样,航天员体内便存在大量的氮。这些氮不像氧和二氧化碳那样会与血红蛋白和缓冲物质起化学作用,而是物理地溶解在血液和脂肪组织中。目前,密封座舱中一般采用与地面相同的1个大气压,即760毫米汞柱,而舱外活动航天服一般采用210毫米汞柱压力。这样,穿上航天服后,体外压力降低,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便游离出来。由于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较差,流动量不大,不能将氮气迅速地通过血液供应到肺部排出,因而会在血管内外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形成气胸,这就是减压病。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若氮气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即占78.09﹪,则需要吸纯氧3小时。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着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但制造这种舱外活动航天服,不仅材料、工艺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会增加穿着后活动的困难。

    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另外,太空真空环境中没有空气传播声音,因此,在太空行走时,必须靠航天服背部的无线电通信背包与同事联系。困难还不止这些,比如,太空里没有任何参照物,人容易迷失方向,失去远近感。当然,太空行走不仅仅是在太空轨道飞行时的行走,还有在其他天体上的行走。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假如到木星那样巨大的行星上去,其比地球大300多倍的质量所生的

    重力及其厚密的大气,将会使人动弹不得。

    1.文中对“太空行走”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失重环境中行走,其范围是立体的,可以飘飞到任何地方。

    B.航天员在密封座舱外高真空、强辐射和极端温度环境中行走,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

    C.航天员在重力和大气环境与地球的重力和大气环境悬殊的月球、木星等其他天体上行走。

    D.航天员在太空轨道飞行的失重环境中存在策略、大气环境与地球悬珠的其他天体上行走。

    2.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吸纯氧排氮或者提高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C.如果舱内氮气的含量与地面大气中的比例相同,则需吸3小时纯氧。

    D.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航天员在航天器密封座舱中行走,因为是在失重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可以“ 倒走横行”。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 ’ (,所以与在地面行走一样,而且“健步如飞”。

    D.假如借助科技手段消除了木星上厚密的大气带来的阻力,那么航天员在木星上行走就不会陷入“动弹不得”的窘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走向胡杨

    刘醒龙

    ①去新疆,第一个想起的便是胡扬。

    ②小时候,曾经有一本书让我迷。那上面将塔里木河描写得神奇而美丽。当年苏联专家曾经否定这儿可以耕种。沿着天山山脉脚下的公路往喀什走,过了达坂城不久。便遇上了大片不知名的戈壁,活着的东西除了一股股旋风,剩下的就只有趴在四只轮子上的汽车了。往南走,左边总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右边永远是天山雪水冲积成的漫坡和一重重没有草木的山脉。

    ③汽车跑了两千多公里,总听见兵团人说,只要有水,这儿什么都能种出来。兵团的人还告诉我,胡扬也分雌雄,母的长籽生絮时像松花江上的雾淞。胡杨的花絮随风飘散,只要有水它就能生根发芽,哪怕那水是苦的涩的。爱垦荒的王震将他的部队撒到新疆各地,随着一百二十个农垦团的成立,荒漠上立即出现一百二二个新地名。在墨玉县有个叫四十七团的地方,那是一个几乎完全被沙漠包围的兵团农场,农场的生存条件已到了不能再恶劣的程度。农四十七团的前身是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进疆后这一千多名官兵便留下来,为着每一株绿苗每一滴淡水,也为着每一线生存的希望而同历史抗争。从进沙漠,五十年过去了,许多人已长眠不醒,在地下用自己的身体肥沃着沙漠。活着的人里仍有几十位老八路至今也没再出过沙漠。另有一些老战士,前两年才被专门接到乌鲁木齐住了几天。老人们看着五光十色的城市景象,激动地问这就是共产主义吗?对此四十七团农场,这些老人反而惭愧起来,责怪自己这么多年做得太少。在他们中从没有人后悔自己的部队没有留在北京,也不去比较自己与京城老八路的不同之处。他们说,有人做牡丹花,就得有人做胡杨,有人唱甘露,就得有人喝盐碱水。

    ④兵团人有句名言,活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在那些除了兵团人再无他人的不毛之一,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他们放牧着每一群牛羊,都无异于共和国的千军万马。兵团人耕耘着的每一块沙地,都等同于共和国的千山万水。

    ⑤在新疆的最后一天,周涛赶来送别。我们没有谈到诗。我们谈酒。

    ⑥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

    ⑦和田是绕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折返点。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里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独自站在沙丘后面,来时的足迹,像时针上的最后一秒,又像身临绝顶时最后的绳索。仿佛在与末日面对面,人很难再前行一步。兵团人在车上悄然睡去,他们曾经从沙漠这边进走那边出来,塔克拉玛干神话在他们的脚下改写得很彻底,成了日常的起居生活。车行十几个小时后,重又出现的戈壁上突然冒出几棵树杆几乎粗过树冠的大树。兵团人说这就是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的次生胡杨林。活的、死的、倒的胡杨零星地散布在戈壁上,没有其它草木做伴,一只鹰和两只乌鸦在高处和低处盘旋。地表上没有一丝水的迹象。胡杨们相互间隔都在十几米以上。作为树,他们是孤独的;作为林,他们似乎更孤独。希望里有雨露,希望里有肥沃,处在半干枯状态下的胡杨,用粗壮的主干举着纤细的枝条和碎密的叶片,像一张张网去抓住没有云的空气中每一缕潮湿与养分。白云晨雾这种亘古的印象,成了盐碱烙在胡杨树上的灰白色的苍茫与沧桑。

    ⑧一种树为了天地,长在它本不该生长的地方。

    ⑨一种为了历史,活在本不该他生活的地方。

    ⑩一种人和树的沙漠戈壁有尽头。

    11一种人和树的沙漠戈壁没有尽头。

    1.文章第六段一句话“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4分)

    2.题目是“走向胡杨”,行文中直接写胡杨的笔墨并不多,忽而定戈壁滩,忽而写兵团人,忽而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是为什么?请从内容和写法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

    3.本文语言精练而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兵团人不仅是活着的界碑,更活出国家的尊严与神圣”的内在含义。(4分)

    4.面对五光十色的城市,有人怨天尤人,有人纸醉金迷,甚至有人为了“追星”而家破人亡,而我们在沙漠中生活了一辈子的兵团老八路却“激动地问这就是共产主义吗”,进而“惭愧”,“责怪自己”,读后你有何触动和感想?请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谈谈你的触动和感想。(不少于50字)(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切归功于人民

    ——温家宝总理中外记者招待会侧记

    新华记者   孙承斌   翟伟  李斌

    “本届政府工作走过了四个年头,它告诉我们,必须懂得一个真理,这就是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

    3月16日上午11时,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这里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真切、简短的开场白,让人们再次领略了总理的赤子情怀。

    近一个小时前,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会表决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全国人大连续第四次高票通过他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

    大厅内,鲜花吐艳,灯火辉煌。中外记者用热烈的掌声,向中国总理致意。

    会场外,亿万百姓通过电视、广播等,收看、收听着现场直播……

    “必须秉持一种精神,这就是公仆精神。政府工作人员除了当好人民的公仆以外,没有任何其他权力。”温家宝的这句话,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心心相印的真实写照。

    “一个船只,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面对中外记者,温家宝形象地说明了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性。

    “解决民生问题学要让人民生活得快乐和幸福。这就要保障人民的民主权昨,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什么叫快乐?我可以借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决的河流’……”

    温家宝话音刚落,掌声立刻响起。

    农民工忘不了,在总理的关心下终于讨回工钱;被艾滋病夺去亲人的儿童忘不了,大年除夕温爷爷和他们一起吃饺子、迎新年;建筑工人、乡村医生、出租车不尽司机忘不了,中南海向基层群众敞开了大门,总理把他们请进会议室,听取对政府工作的意见……

    “我们改革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就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如是说。

    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温家宝掰着手指,向中外记者一一阐述当前应加快解决的四大重点民生问题。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何,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农村1.5亿孩子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记录了本届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时间在飞逝,答问仍在热烈进行……

    政治、经济、社会,内政、外交、国防,近两个小时里,温总理对十一个问题一一坦诚作答。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钭来,都不必评功摆好。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忧患。”面对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绩,温家宝十分冷静。

    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在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问题后,温家宝坚毅地说,任务“虽然十分艰巨,但是我们抱有信心。”

    直面挑战,毫不退缩。总理坦诚、自信的回答让在场中外记者频频点头。

    信心来自人民,力量来自人民。会前,网民向总理提的问题超过了100万条,点击人数越过2600万人次。正如温家宝所说:我从群众的意见中感受到大家对政府工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一种信心和力量!

    “总理的心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在思虑什么?”招待会前,一位网民向总理“提问”。

    一切属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归功于人民——温家宝以自己的真情告白,向人们作出了郑重回答……

    (选自2007年3月17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1.温总理的答记者问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且一语中的。请阅读“一个船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一句的上下文,对温总理这句话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和语言的表达作用作简要地分析。(4分)

    2.孔子曾说“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通过本文的引用和介绍,你看到怎样的一个总理形象?(4分)

    3.请简要分析这则消息结尾属于哪一种结尾方式。(4分)

    4.温总理在解释“快乐”的含义时引用了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花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联系你的体会,谈谈温总理所说的“快乐”的内涵。(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 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 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 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 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发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 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 夫子所御仗,长短何如?”曰:“ 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 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 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襄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刻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 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 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 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之      谋:为..谋划。

    B.请剑服                      治:备办。

    C.庄子入殿门不                趋:小步快走。

    D.王乃剑士七日                校:使……较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相击前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 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不厌           甚矣,汝不惠

    C 今夫子必儒服见王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望之矣w

    D 子乃见王                         赢而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

    ①“庄子当能。”②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③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④“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⑤“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⑥“大王安坐安气,剑事已毕奏矣。”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子之喜好也。(4分)

    (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3分)

    (3)夫子休,就舍待命。(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赢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注】 ①致虚庵:胡逸老书房名。

    ②赢(yíng ):竹器。《汉书•韦贤传》:“ 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③明月:珍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胡逸老的形象。(4分)

    2.古时有人认为该诗的第三联为“ 奇句”“ 奇语”。“ 奇”在哪里?请分条简要说明理由。(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3.________,奚惘怅而独悲?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宋代诗人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有两个描写满园春色、风光旖旎的诗句,这就是: “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请筛选信息,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人民网北京10月20日快讯  在今晚举行的十七大新闻中心记者招待会上,文化部副部长于幼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加强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建设,我们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一个覆盖全国城乡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依托省、市、县、乡、村一些文化活动的机构,也结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把它铺设到全国所有城市、乡镇和每个行政村。这个网络铺设起来之后,我们还要回大文化活动的内容,比如在网上通过信息共享的工程,让每个农村的中小学生每个星期都可以看上电影、戏剧,听到新的歌曲,还有各种文化艺术欣赏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____。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著名主持人杨澜对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一段访谈,请你根据季老的回答补充出杨澜的两处提问语。(4分)

    1.杨澜:________

    季羡林: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改西服、改西装,我本身是不赞成的,那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欧美之所以经济那么发达,并不是因为它的穿着,我们老学人家的皮毛,所以本身我就反对,后来另外一种现象非常有意思,就是农民锄地,穿上西装打上领带,我觉得这是开玩笑。

    2.杨澜:

    季羡林:后悔……这看怎么说,我说那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我就讲一个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识字忧患始”,不识字没有忧患,一识字就有忧患,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特点。而且我最近又写了一篇短文,叫《走运与倒霉》,走运跟倒霉,这两个密切联系的。知识分子,他这样在社会上有地位,特别是过去封建时代,中了秀才,这就有地位,在农村里面就是一号人物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教师,正在为学生改作业本,他的六岁男孩,却吵着要爸爸讲故事,教师不胜其烦,信手拿起一张印有世界地图的旧报纸,把这张报纸,撕成了十多张碎片,然后对孩子说:“你要能把世界地图拼出来,我就讲故事。”

    过了十多分钟,孩子高兴地说:“我拼好了。”教师起身查看,孩子果然拼出了地图,而且没有差错,教师奇怪,问儿子怎么拼的。孩子说:“世界地图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拼人像,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

    “人怎么样,世界就怎么样”这句话引起了教师一阵沉思,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给孩子讲起故事来。

    读这个故事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可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情感等。③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