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连线题 4 题,选择题 23 题,单选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对于中国文明及其历史命运,存在着大致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说中华文明从来辉煌灿烂,500年前就逐渐形成了一种以生产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之平和﹣平等的发展模式,只是在1840年之后由于西方的入侵,才突然间被打断了发展(乔万尼•阿瑞吉).另一种看法则是说这个文明从根本上“一塌糊涂”,几千年来都是“专制”和“独裁”,因而注定是要被“现代文明”所荡涤和抛弃的。

    ——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上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的目的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广州十三行

    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乾隆二十二年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国初海禁严,

    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

    此事实大错。

    ——黄遵宪《番客篇》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全球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3 题
  1. 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由此可见,纸币

    A.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

    B.易致封建王朝通货膨胀

    C.取代金属货币成为主要货币

    D.产生过程中注重其“防伪”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

    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

    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 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C. 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D. 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 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 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

    A. 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B. 自然灾害的影响

    C. 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D. 小农经济的脆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

    A. 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

    B. 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

    C. 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

    D. 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据统计,唐前期兴修的 163 项水利工程中,北方五道有 101 项。唐后期兴修的 101项水利工程中,南方五道有 76项,其中江南道占 49项。这种变化表明唐代

    A. 政府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B. 南北经济出现失衡的态势

    C. 江南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D. 经济重心呈现转移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 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 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 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铜矿遗址出土的采掘工具共14件,其中铁制工具13件(计铁斧4件,铁锤2件,六角形铁锄2件,缨1件,铁钻3件,铁耙1件),另一件是木槌。这说明当时

    A. 青铜时代已经结束

    B.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 牛耕得到较快推广

    D. 铁器的使用更加普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  )

    A. 旨在推行郡国并行制   B. 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

    C. 抑制了地方经济独立   D. 不利于官营手工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后世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唐朝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主要说明了

    A. 汉唐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 坊市制度的内涵具有时代特色

    C. 从汉到唐的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 商业活动开始突破时空的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A. 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

    B. 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

    C. 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 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唐会要》记载“天下诸郡……有田宅产业……先己亲邻买卖。”这实质上反映了唐代(   )

    A.注重邻里之间和谐人际关系

    B.对商业发展实行严格的限制

    C.田宅产业只能卖给亲戚邻居

    D.坊市限制的规定已有所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世纪后期……意大利商人继续在地中海东部诸国的各个港口与阿拉伯商人相会,收取欧洲公众所需要的种种商品。这种情况对牟获中间人厚利的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来说,颇称心如意;但是,其他欧洲人则大为不满,他们热切地寻找能直接抵达东方的途径,以分享这笔厚利。”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动力是(    )

    A. 克服商业危机   B. 扩大海外市场

    C. 对外倾销商品   D. 追逐商业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

    A.西欧发生的“商业革命”

    B.“海上马车夫”荷兰沟通世界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的海上探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欧洲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金银贬值,物价上涨,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4.5倍,英法德为2~2.5倍,物价上涨使城乡的雇佣劳动者进一步受到剥夺,因为工资增长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        B.工业革命导致生产过剩

    C.世界大战导致物资稀缺         D.经济危机引发物价波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表直接反映出(  )

    时间

    威尼斯

    葡萄牙

    1498~1501年

    年均350万英镑

    年均100万英镑

    1502~1505年

    年均22.4万英镑

    年均230万英镑

    1498~1505年威尼斯、葡萄牙香料进口总值的变化

    A. 新航路的开辟   B. 价格革命

    C. 商业革命   D. 世界市场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支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

    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孤立与隔绝的状态,开始了真正的世界历史,影响深远。就社会生活领域而言,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餐桌上:东南亚的胡椒、肉桂等廉价香料进入欧洲寻常人家

    B.物种上:马铃薯、番茄、玉米等超出美洲范围传到亚洲

    C.人种上: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

    D.穿着上:中国丝绸、印度棉制品从此在地中海区域大量转运销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 题
  1.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 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 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 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 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两代,先进地区耕作方法向落后地区传播,稻麦间作和双季稻的种植,以及玉米、番薯等高产品种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显著发展,引起一定的地域性分工。当时农业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农业生产力的革新

    B. 传统经济结构改变

    C.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D. 新的生产关系萌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