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魁(wú)形(jī)星宿(xiù)计(jiǎo)

    B.解(pōu)自(xǔ )落(zháo)或(jiàn)

    C.红(fēi)捕(dài)字(tiè)正(dìng)

    D.时(zàn)教(huì)责(jié)叨(lā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辨赈灾多娇张灯结采

    B.侍候治学劈手再接再厉

    C.书籍贮立日幕悬梁刺股

    D.遮蔽姿意蒲包无缘无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A.梦想的实现,需要异想天开,执着追求。

    B.每年一次的相聚,仅仅几日,太过于短暂;之后,便又是长时间的分别,杳无消息,天各一方。

    C.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D.不要担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会胜利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B.打开报纸,满纸“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云云,让人恨不得马上就掏钱。

    C.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D.“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般美……

    ①山虽不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皆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②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

    ③山峰临江陡起,谈不上高峻,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曲线

    ④江面上一抹抹深深的碧色,让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理解: 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先提出问题:什么是路?以引起读者对“什么是路”的注意与思考,再给出答案,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B.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嫉俗、忧国忧民……

    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读起来酣畅淋漓。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理解: 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土地的“肥沃”,表现了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

    D.十六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

    理解: 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月夜清冷的气氛,烘托出少年愁闷孤寂的情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6分)

    (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________________。(《蒹葭》)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一曲新词酒一杯》)

    (3)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6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305

    首诗。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分为________、雅、________三部分,

    常用的表现手法为________、比、________。其中《________》选自《诗经·国风·周

    南》,是诗经的首篇,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共7分)

    2012年11月9日是第22个全国消防宣传日,今年“119”消防日宣传主题是:“人人参与消防,共创平安和谐”。北京市开展了“百个中队开放,千个社区设站,万场主题活动,百万群众互动,千万群众参与”活动。 你所在的学校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中学校要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向市民作“消防安全”宣传。为了做好准备工作,请你根据同学们搜集的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当前全国火灾情况的两个特点;再根据材料三概括出消防事故多发的原因。(4分)

    【材料一】

    2011年与2010年全国火灾事故情况统计

    火灾事故(起)

    死亡人数

    (人)

    受伤人数(人)

    直接经济损失(亿元)

    2010年

    132174

    1197

    620

    19.6

    2011年

    125402

    1106

    572

    18.8

    【材料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将进一步普及,用电、用火、用气现象增多,易燃、可燃材料在家庭装修中也大量使用,火灾危险性增大。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开放,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火灾在未来几年、十几年会迅速增多。

    【材料三】

    群众到商场购物,到宾馆住宿,到餐饮场所消费,多数是不看安全通道,不看出口。

    1985年4月8日,哈尔滨白天鹅饭店火灾中,5名朝鲜人4名中国服务员跳楼身亡,1 名

    美籍华人烟熏致死,同一楼层的日本客人自救逃生。另外,局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城市消防站的保护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4——7平方公里的标准,消火栓更是没有达到城市主次干道120米设置一个。

    特点:

    原因:

    2.活动中学校组织了“消防安全逃生”知识竞赛,请你根据描述的情景,至少说出三种逃生的办法。 (3分)

    7月22日晚上9时55分,某市区花园小区22幢 201室发生火灾,由于是晚上,3楼至6楼都有居民,而且部分居民已经入睡。火势迅速蔓延,高温、浓烟封住了3楼通往2楼的道路,2楼以上的居民都被困在里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出师表 》,完成第问题。(共9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  

    (2)先帝不以臣卑鄙         ________卑鄙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1)

    (2)

    3.作者“忠陛下”的“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三点即可)(3 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目送 》,完成第14—16题。(共14分)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11)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12)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13)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14)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15)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16)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1.本文在第①——⑨段详细记述了我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请仔细阅读这几段,填写下面的表格。(3分)

    儿子的表现

    我的心理

    儿子上小学

    担心、牵挂

    儿子十六岁去美国

    失望

    儿子上大学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2.第②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4分)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题目“目送”的含义。(150字左右)(7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第问题。(共8分)

    ① “稀土”一词源于芬兰化学家加多林。他于1794年从一块形似沥青的重质矿石(后来被称作硅铍钇)中分离出一种白色物质,经分析证明含有一种新的“元素”(后人称作“钇土”的Y2O3)。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名称,“稀土”代表着一类元素,一直沿用至今。

    ②世界稀土矿产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和印度。资料显示,2011年在全球已探明的1亿吨稀土储量中,中国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全球储量的36%;俄罗斯稀土储量为1 900万吨,占全球19%;美国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全球13%。

    ③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在军事方面,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能大幅度提高其它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比如能大幅度提高用于制造坦克、飞机、导弹的钢材、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的战术性能;稀土同样是电子、激光、核工业、超导、航天等诸多高科技的润滑剂。

    ④在冶金工业中,将稀土金属或氟化物、硅化物加入钢里,能起到精炼、脱硫、中和低熔点有害杂质的作用,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稀土球墨铸铁,特别适用于生产有特殊要求的复杂球铁件,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等机械制造业。

    ⑤在石油化工方面,用稀土制成的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活性高、选择性好、抗重金属中毒能力强的优点,广泛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用少量的硝酸稀土为助催化剂,其处理气量比镍铝催化剂大1.5倍;复合稀土氧化物还可以用作内燃机尾气净化催化剂。

    ⑥在玻璃陶瓷制作中,稀土氧化物可作为抛光粉广泛用于光学玻璃、眼镜片、显像管、塑料及金属餐具等的抛光;添加稀土氧化物可以制得不同用途的光学玻璃和特种玻璃;在陶釉和瓷釉中添加稀土,可以减轻釉的碎裂性,使制品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

    ⑦稀土是一种稀有的可再生资源。但近年来,我国稀土私采乱挖、浪费资源、走私等情况猖獗,国有企业稀土开采的吨回收率仅为60%,大型的民营企业回收率只有40%,一些私采乱挖的矿山甚至只有5%,稀土资源被大量浪费,并由此引发巨大环境问题。

    ⑧一是稀土开采造成生态破坏问题。由于稀土矿含量很低,开采中土地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问题十分严重。江西、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离子型稀土矿,每开采10吨稀土氧化物要剥离表面和出池尾沙1000——1600立方米,破坏大量地表植被。年产1000吨稀土原料的矿山,尾矿超过20万——30万吨,占地约20多亩。

    ⑨二是稀土提炼、加工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稀土湿化冶炼产生大量废水,含有氨、氮、硫酸根、氯离子,放射性物质超标达几倍到几十倍。这些有毒的溶液长期残留地下,一旦污染地下水资源,后果不堪设想。稀土焙烧、冶炼和电解系统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未经处理或治理不达标排放现象还相当普遍。

    ⑩稀土开发带来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虽然中国的稀土行业走过弯路,但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选自《中国环境报》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4分)

    2.阅读选文第⑦——⑨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从哪一个方面说明稀土开发带来的问题 (4分)

    【材料一】江西赣州市的龙南县,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山上,山顶基本被削平,到处可见红褐色的裸露的山体,与周围郁郁葱葱的两座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地人说,那座山就是早些年开采完稀土后留下的山体,现在几乎寸草不生。

    【材料二】江西赣州市的黄沙村边有一条河,村民叫它黄沙河。村民们说:“以前我们喝水、浇地都用河里的水,现在由于用来提取稀土元素的酸性物质携带泥沙流入河里,河水浑浊不堪,我们用河水浇地只长苗不抽穗,人下一次河,手脚都会蜕皮。”

    材料一:

    材料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完成问题。(共8分)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 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 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著,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选文第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4分)

    3.选出最适合作选文第⑤段道理论据的一项(      )。(2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论语》)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题目:一路有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