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单选题 28 题,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 儒学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危机

    B. 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 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D. 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 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知画者有不知。”对应苏东坡论画思想的认识论

    A. 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知行合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58年3月13日的《光明日报》上有这样一段文字:“资产阶级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已经完全破产。它对我们只有一个用处,就是当作毒草来研究,以便使我们有个反面的教员,使我们学会认识毒草,并把毒草锄掉变为肥料。”这反映出

    A. “双百”方针受到干扰和损害

    B.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强化阶级斗争

    C. “右倾”错误影响到科学文化发展

    D. 批判“毒草”是当时政治发展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传统儒家观念认为,孔子是个复古而保守的人,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近代思想家竭力证明孔子的思想有较多创新,相比西周的主流观念有了很大突破。下列各项可以用来论证孔子思想创新的是(  )

    A.非礼勿视       B.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C.有教无类         D.敬鬼神而远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这反映出

    A. 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

    B. 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

    C. “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

    D. 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朝建立前夕,秦相吕不韦组织编撰《吕氏春秋》,主张以法治国、因时变法,并认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这反映出《吕氏春秋》

    A. 反对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

    B. 阐述了反对专制的政治倾向

    C. 主张调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 认识到君主专制强化的弊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由平民出身的刘邦建立的汉室,到了汉武帝时期,提出了“大一统”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卬(通‘仰’)治”。由此可知,“大一统”是指

    A. 君权神授

    B. 独尊儒术

    C. 天下正统

    D. 疆域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宣帝时,有美丽而罕见的大鸟出现在彭城,民间认为这是凤凰降世,是圣明天子在朝的祥瑞。侍中宋翁一却认为,祥瑞不降临在天子所在的首都,却降临在彭城,不值得当作祥瑞。朝中儒生对宋翁一群起攻之,他们反驳说,天下一家,凤凰降临在京城和降临在彭城有什么区别呢?激烈争辩后,宋翁一磕头认输。从这则材料中可以获得的历史认识不包括

    A. 这番争辩反映了儒家的派系斗争

    B. 祥瑞是古代帝王神化自己的一种手段

    C. 分封制对思想的影响在汉代未能完全消除

    D. 天下一统的国家观念在汉代逐渐占据上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徐光启在其翻译的《几何原本》序言中写道:“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这表明徐光启主张(   )

    A. 大量翻译西方著作   B. 传播西方的基督教

    C. 运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   D.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93年驻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之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其人。或以高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A.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

    C.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洋务专业人才匮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新史学》,提出“善为史者,必研究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其公理公例之所在”。该观点引起其它新学派呼应,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一治一乱”的循环史观和“好古非今”的退化史观。这反映出

    A. 新史学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急先锋

    B. 进化论的传入促进思维方式的改变

    C. 史观的改变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D. 传统史观不符合反封建专制的需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世纪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A. 深化了人们对民主概念的理解

    B. 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C. 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

    D. 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的蔓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陈独秀、吴虞等人猛烈抨击儒家思想的同时,梁漱溟却主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讲明儒家思想的价值和意义,并影响了冯友兰、贺麟等不少的青年人。这说明了新文化运动

    A. 利用西方思想改造中国文化

    B. 重新将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C. 客观上促进了儒学的新发展

    D. 为传统文化的转型创造了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前几天有)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该材料

    A. 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B. 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C. 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D. 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反对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并删去“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1960年后,中共中央恢复了这个提法,重新把“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并列。引起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苏关系的变动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共产国际的要求

    D. 党的指导思想已成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起与国家职业资格相对应的学校培训体制,使教育与就业进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其背景是

    A. 教育理念的国际化

    B.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政府能够让“人民安静而不妨碍他们实行自己的计划,不强迫他们对自然和社会作出违背自己心愿的判断。”雅典政府的这一做法

    A. 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误用

    B. 是直接民主政治的体现

    C. 推动了古希腊文化的兴盛

    D. 引发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1517年——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 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 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 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指出:“尽管(启蒙思想家)在其理性信仰中承继了固有的平等倾向,但他们仍旨在接管占支配地位的文化高地,并自上而下地启迪。这个战略导致他们集中精力攻克沙龙和研究院、日报和戏院、共济会地方分会和主要咖啡馆,他们在那儿能争取富人和权势们赞同他们的事业……”这揭示出启蒙运动

    A.是由平民广泛参与的运动

    B.利用一切公共场所来宣传

    C.具有广泛的社会动员的特征

    D.在权贵和富人支持下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伏尔泰等人大力宣扬科学与理性的时候,卢梭却高举批判科学与理性的大旗。在他看来,科学的发展推动财富的增长,同时也助长了人的贪欲,所以他提倡“回归自然”。这说明卢梭

    A. 主张发掘道德本性

    B. 反对科学与理性

    C. 强调重视自然知识

    D. 批判对财富欲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指的是

    A. 经典力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量子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建立生产流水线,12小时28分钟组装一输汽车;1920年缩短为1分钟;1925年又缩短为10秒钟。这表明

    A. 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

    B. 科技革命促进了生产和管理的科学化

    C. 生产流水线的出现导致了垄断的产生

    D. 美国成为以汽车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4法国十大钢铁公司组成的西特夏集团从西德的弗利克集团手中买得哈彭那矿业公司65%的股票,与此同时,弗利克集团购得了法国垄断钢丝生产的诺夫炼钢厂20%的股票,这反映出当时法德的垄断资本主义

    A. 扰乱了国际市场

    B. 推动了欧盟的形成

    C. 加剧了双方恶性竞争

    D. 促进了资本的流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据说,有一天贝多芬和歌德一同散步。在看到一群奥地利皇室成员后,歌德立刻恭敬地站到路边。贝多芬对他说:“您大可不必这样做,贵族们的派头是愚蠢的,只能显示出他们的庸碌无能。”但歌德仍拘谨地站在路边并露出谦卑的微笑。事后,贝多芬痛心地对歌德说:“您对他们过分尊敬了。”由此可见,贝多芬(    )

    A.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对腐朽的封建统治深恶痛绝

    B.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C.受德国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较大

    D.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其作品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在定稿中,雨果令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却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脑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

    A. 强调理性思考

    B. 重视自我感受

    C. 捕捉瞬间印象

    D. 注重人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07年,毕加索创作作品《亚威农少女》。当时有人批评道:“(他)好像在表示我们应该换换口味,用麻屑和石蜡来代替我们吃惯的东西。”而直到30年后的1937年,《亚威农少女》的价值才为人们所认识,这一年它的转让价是240万美元。因为,这是毕加索对以往艺术方法的彻底诀别,成为了一个新的美术画派的风云人物。这种新美术画派是

    A. 古典主义美术

    B. 浪漫主义美术

    C. 现实主义美术

    D. 现代主义美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当今,如果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就可能被他国所用。美国曾根据我国民间花木兰的故事制作的动画片,它曾一度风靡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积极引进文化产品,促进文艺繁荣

    B. 广泛介绍民族文艺,实现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C. 充分开发传统资源,提升民族艺术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D. 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 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B. 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 反对推翻满族贵族统治   D. 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近年来披露的档案证实:“在朝鲜战场上,苏联没有出动一兵一卒,但美国对朝鲜战争政策的制定却一直受苏联的牵制和制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使其最终放弃动用核武器,并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全境的企图。”这反映出

    A. “一边倒”战略保障了中国安全

    B. 苏联曾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C. 美苏“冷战”中同时伴有“热战”

    D. 社会主义阵营的优势非常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

    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 画家文化素养多元

    C. 注重追求逼真摹写   D.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这个“大我”是指

    A. 民主自由

    B. 法律至上

    C. 主权在民

    D. 公共意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巨贾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琴心相挑,终成眷属。司马迁以赞赏的态度将其写进《史记》中;宋明理学却给女性的道德规范作了最苛刻的规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就是大逆不道的;明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二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和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鬼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事业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的心目中,英国是自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谜.说明它们的运动遵循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规律。

    ——托马斯·L·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1)材料一中宋明理学家和李贽对同一事件的评价截然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评价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他们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3)牛顿解开“行星之谜”的“规律”主要指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西,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西,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胡适也指山:“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出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1835年托克维尔论曼彻斯特(节选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定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不同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